县域经济的活力、实力和竞争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四川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是四川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必须夯实的底部基础和牢固基石。县域同时也是人口从农村向城镇、从农业向工商业梯次转移的桥头堡,是四川推进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主战场。而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四川扩内需、稳增长和调结构的重要引擎。因此,探索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按分类、有序和可控的原则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贯彻落实四川省委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研究报告
    前言:县域经济的活力、实力和竞争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四川综合省力的主要标志,是四川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必须夯实的底部基础和牢固基石。县域同时也是人口从农村向城镇、从农业向工商业梯次转移的桥头堡,是四川推进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主战场。而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四川扩内需、稳增长和调结构的重要引擎。因此,探索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按分类、有序和可控的原则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贯彻落实四川省委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的重要举措。为此,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组织专家数次深入成都市、绵阳市、自贡市、广元市、攀枝花市、巴中市、阿坝州等进行座谈和调研,旨在总结各地在县域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同时学习借鉴国内外发展城镇化的先进经验,提出四川在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的新思路、新观点,形成了1个主旨报告——四川县域新型城镇化模式研究,4个专题报告——国内外县域城镇化理论与案例研究、四川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形势研究、四川县域新型城镇化分类推进模式研究和四川县域新型城镇化制度创新研究,以期为四川省委、省政府分类区制定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总报告
四川县域新型城镇化模式研究
    县域经济的活力、实力和竞争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四川综合省力的主要标志,是四川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必须夯实的底部基础和牢固基石。县域同时也是人口从农村向城镇、从农业向工商业梯次转移的桥头堡,是四川推进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详细)
分报告一
国内外县域城镇化理论与案例研究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关键时期。在当前"四化同步"、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现阶段城镇化的深刻内涵和基本特征,认识传统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引导城镇化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为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提...(详细)
分报告二
四川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形势研究
    党的十八大把新型城镇化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的重中之重和政策着力点,并将成为我国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内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县级城市和小城镇作为上接大中城市、下连广大农村的中间环节,是我国城镇体系...(详细)
分报告三
四川县域新型城镇化分类推进模式研究
    十八大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在全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总体战略下,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县域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是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详细)
分报告四
四川县域新型城镇化的制度创新研究
    新型城镇化就是要由过去单纯地追求以低价获得土地的方式达到城市规模扩张的城市化道路,转变为城市规模扩张与城市质量内涵提升并重、城市与乡村并重的发展道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县域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单元,是实现新型城镇化战...(详细)
发言交流
书面交流
 大连市  -  新城建设与全域城市化
会议照片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参会人员
钟  勉
黄润秋
张成明
何  平
刘宏葆
李后强
李  炜
谭  豹
唐文金
周先毅
主页   学会   学术   资讯   政策   专题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86605603   028—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