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工会先锋
工业立县 加快县域实体经济发展

时间: 2013-12-10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工业立县 加快县域实体经济发展

九三学社济南市委员会

 

县域经济不强一直是我市总体经济实力不强的重要原因,而县域经济不强的根本原因是县域工业发展滞后县域工业增速水平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差甚远,县域工业落后致使入选全国百强县的仅章丘市,入选全国千强乡镇的不足全省总量的1/10。工业立县,提升县域实体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膨胀县域经济总量,是当前我市经济发展的迫切任务

一、全市县域工业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县域工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县域工业已成为全市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全市县域(2区3县1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19户,占全市的79.9%;完成工业增加值900.1亿元,占全市的66.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78.1亿元,占全市的63.3%;实现利税307.5亿元,占全市的59.5%;实现利润184.1亿元,占全市的73.2%章丘市和历城区被评为全省经济强县章丘市明水街道办事处、历城区王舍人镇、华山镇、历下区姚家镇进入全国千强镇行列一批产业集群和公共服务平台获得省级称号,集群自主创新能力、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逐步提高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县域工业对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增加财政收入,加快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的繁荣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县域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目前全市县域工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1、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出。受经济发展基础、区位、资源、交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各县(市)区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较为突出,主要指标增幅高低相差较大,且部分指标差距有所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我市县域工业增速水平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差甚远。全市入选全国百强县的仅章丘市,入选全国千强乡镇的不足全省总量的1/10。除章丘、历城外,商河、平阴、济阳等人口大县工业发展滞后,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短板”。

2、园区载体作用不明显,聚集度不高,对县域工业支撑作用不强。我市工业园区普遍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定位不明确、综合服务功能不健全等问题,县域工业园区问题尤为突出。园区产业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发挥得不明显,在借助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基地、加快产业配套方面还没有真正实现突破。全市8个省级园区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不足30%,南京、苏州、无锡、杭州等发达城市园区经济总量所占比重均已超过60%。与发达城市相比,我市园区规模总量、功能定位、产业引导、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对县域工业支撑作用不强。

3、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产业竞争力不强。一方面,各县(市)区多数产业仍以资源初加工为主,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占比高,产业趋同化现象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区域间的市场竞争和无序招商。例如,章丘市主导产业是机械制造、交通装备、精细化工、食品饮料四大产业,长清区是机械制造、交通装备、新型建材、食品饮料,平阴县是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水泥建材、医药化工,济阳县是食品饮料、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医药加工,商河县是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另一方面,虽然市政府先后提出“腾笼换业”、“一跨两接三转移”等发展思路,但由于历史、区位等方面的原因,平阴、商河等远郊县目前仍处于工业化的起步阶段,县域工业经济中骨干企业少,尤其是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更少;资本的原始积累还没有完成,致使县域中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少,技术含量不高,产业链条不完善,核心竞争力不强。

4、部分企业改制不彻底,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虽然县域工业改制面较高,国有成分占比不大,但从改制的情况看,仍有部分企业改制不彻底,制度不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部分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和理念落后,管理水平有待于提高。有些企业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缺乏长远规划,加快发展的意识不强。

5、发展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工业用地紧张。当前信贷政策偏紧,融资担保和信用体系不健全;对量大面广、处于创业阶段的县域中小企业融资不利。县域企业融资渠道单一,除利用自我积累的资金外,主要依赖银行贷款,直接融资很少。同时,也存在部分企业发展速度快,在项目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大量流动资金被挪用到项目投资中,加剧了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程度。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县(市)区普遍反映项目用地紧张,土地、环评等因素制约项目进展,土地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土地缺口较大。园区配套设施跟不上项目建设需求,一些结构调整的大项目、好项目和一些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招商引资项目,要么得不到用地,要么用地审批手续繁琐、周期长,错过了市场机遇期。

、发展县域工业的几点建议

按照中共济南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分类推动县(市)区经济跨越的发展思路,未来五年,县域经济发展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考虑到县域的特点,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进一步提升全市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必须县域工业发展。为此,我们建议:

1、突出“工业强县”的主导地位,强力实施“工业强县”。目前,虽然部分县区提出了“工业强县”、“工业兴县”等口号,但受多年来机构改革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工业强县的主导地位仍不牢固、不突出。有必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工业是立县之本、兴县之基、强县之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工业强县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牛鼻子和强县富之路,突出“工业强县”的主导地位强力实施工业强县,建议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以工业经济的大突破,推进县域经济的大发展。

2、加快实施北跨战略,推动主城区产业转移。鉴于我市东西狭长的地理特点和现有产业布局实际,黄河以南大规模布局工业的空间已十分有限,需要依托现有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在调整优化东西两翼工业集聚区的同时,在黄河以北规划建设新的工业集中发展区,即依托济南化工园区、济北开发区、商河开发区,加快实施北跨战略,制定政策,推动中心城区传统产业向北部转移,着力发展精细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

3、营造县域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要加快县域工业发展,各县(市)区要着力创建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全面提升服务效能,积极探索和完善各种服务承诺制、政务公开制、服务限期制、首问负责制、热线电话预约制、引进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制等规章制度,严格禁止乱评比、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等“四乱”行为,快县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营造一个文明诚信、自主经营的发展环境。

4、进一步加大有序招商引资和工业引导的扶持力度。县域工业要突破,必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招商引资步伐。一方面要抓好现有企业的规模扩张,一方面又要引进好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工业强县就必须加大对工业的投入。按照县域工业特色和优势,市、各县(市)区应做好规划,统筹规划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加大对工业园区的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和政策措施,提升其载体功能,积极开展有序招商引资,鼓励企业按行业到园区创业发展,促进企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县域特色显著、产业结构优良的县域工业,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县域金融更多>>
交行四川省分行15亿元光伏贷助力理塘绿色振兴[详细]
工会先锋更多>>
四川省总工会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