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县域企业
乡村振兴
健康四川
工会先锋
乡村文艺
绿色低碳
产业“造血”拓开小康路 --夹江农信联社扶贫攻坚助力县域乡村振兴

时间: 2020-07-21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位于四川西南的夹江县,占地面积748.47平方公里,人口35万,支柱产业为核、瓷、林、纸、茶,有“中国西部瓷都”、“中国绿茶出口强县”、“千年纸乡”之称。近年来,在夹江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夹江农信联社深入贯彻中央扶贫政策,在“瓷”、“茶”等支柱产业扶持上下足“绣花”功夫,利用产业的发展壮大带动本地经济发展,通过“金融+产业扶贫”,将“输血”转变为“造血”,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服务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农信力量”。

夹江农信联社积极支持茶叶生产加工

茶业“引水”灌溉扶贫之春

显刚村位于夹江县木城镇半山区半丘陵地带,地理位置海拔较高,交通不便,但特殊的地理条件是发展高山云雾茶的绝好环境。当地村民户均茶园2亩,90%的家庭都以茶为生,随着夹江县茶产业链的完善和政府扶贫攻坚力度的加大,村民们逐渐修起了洋房,出行有了小车代步,享受着便捷的现代化生活。

刘兴好是显刚村16社的“资深茶农”,14岁就跟着父亲种植茶叶,小时候的贫困经历,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人贫志不贫”,为了摆脱贫困,他四处筹钱,开始经营家庭工坊,2006年,因收茶资金不足,夹江农信联社发放给他第一笔2万元贷款,助其渡过难关,每年一到采茶时节,农信社的信贷支持成了他的“定心丸”。多年的苦心经营,不仅让他摆脱了贫困,还有了自己热爱的事业。2018年,在该联社的全力助推下,刘兴好成立了芯好茶厂,规模扩大后,因茶叶销售资金回笼周期较长,每天20万元的购茶支出,成了茶厂的发展瓶颈。该联社快速为其贷款200万元,用于茶叶收购、加工,又一次解决了他的资金困境。

茶叶收购是连接农户和茶企的关键环节,涉及县内4万农户鲜叶采摘,因此收购资金成了整个茶产业链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该联社认真研判市场,形成了“茶农+农信社+农担+茶企”、“茶农+农信社+合作社”的茶产业链扶贫模式,提供丰富的金融政策和优惠,让更多像刘兴好这样的茶企或者茶叶合作社加入进来,全力加大扶贫工作力度。

该联社为茶产业开通“绿色通道”,加快贷款各环节运作速度,在今年新冠疫情期间,为最大限度支持春茶恢复生产,降低茶企融资成本,该联社还与县政府通力合作研发“战疫情复生产茶产业助力贷”产品,并向人行申请1.8亿支农再贷款,为茶产业经营者解决短期流动资金需求,同时对夹江县茶叶协会158位协会成员集体授信5亿元,为茶产业链顺利复工打了一针强心剂。

刘兴好说,“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信用社帮助了我,让我从贫困中走了出来,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也要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他掏出家中积蓄,出资30万元硬化村道,便利了村民出行。“茶品优心更暖”,芯好茶厂的美名远近皆知,刘兴好聘请村上2名贫困户和10多名困难农户到茶厂工作,亲自为他们传授茶叶加工技术,他不断拓宽鲜叶收购范围,覆盖茶园2万亩,带动了附近400余户茶农增收致富。根据当下的茶叶行情,从2月春茶开采到10月份结束,一户有2亩茶园的茶农,靠种茶、为茶园摘茶或茶厂务工一年可以挣4-5万元,勤劳肯干的甚至会达到6-7万元,当地农户的经济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改善。在各级政府和农信社的大力支持下,在茶产业链的紧密带动下,2019年,该村在册159名贫困户全面实现了脱贫摘帽。

茶香四溢,香飘万里,茶产业链的兴旺繁荣,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灌溉”。如今,夹江县茶叶种植面积已达30万亩,年产茶叶3.2万吨,从业人员超过15万,茶产业综合产值近50亿元,产量稳居全省第二,截止目前,该联社共投放茶产业链贷款343笔,金额2.68亿元,培育了四川华义茶业有限公司和四川洪椿茶业有限公司2家省级龙头企业,生产的绿茶已跨出国门,远销中亚及北非等国家。

信贷员了解茶农经营情况

瓷都“燎原”修筑小康之路

坐落于夹江吴场镇高端陶瓷产业园区的兴泰和陶瓷厂内,窑炉车间主任张宏强正观察着陶瓷生产线的运转,这是他在厂里工作的第7个年头。在此之前张宏强在北京打工,几年居无定所生活让他厌倦了漂泊,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决定回乡发展,恰逢那一年陶瓷厂招工,他与同村小伙伴一起加入其中,凭着勤劳肯干,他从基础工到技术工,再到车间主任,几年间收入翻了几番,如今他是老婆儿子热炕头,修了房买了车,生活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变化的背后正是夹江农信联社“金融+产业扶贫”模式的成功。

2017年,夹江县委、县政府正式印发《夹江县陶瓷企业“退城入园”实施方案》,对陶瓷产业重新整顿规划,这让夹江陶企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兴泰和陶瓷厂正是第一家“退城入园”的陶企,当厂房初步建成,因流水线暂无产出,销售款项无法及时回笼,导致资金链出现了断裂,一旦没有资金维持,厂里的工人将全部面临失业的风险。

该联社在了解情况后,深入调研走访,与政府、企业多次开展深入交流,为产业扶持工作明确方向:积极支持优质龙头企业及其上下游小微企业和农户,将困难群众嵌入产业发展之中,打造了“农信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新模式。2018年,该联社为兴泰和陶瓷厂提供信贷支持2800万元用于采购原材料,尽快投入生产运行,按照政府要求,迁入园区的生产线须采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窑炉则需要采用高效耐火保温材料和温场自控系统,因此该联社再次授信1000万元,用于环保设施建设,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在农信社的扶持下,兴泰和陶瓷厂圆满建成,占地180亩,2条高档瓷砖生产线顺利点火,窑炉长度为300米,新生产线节能达到了20%以上,日产能5万平方米,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产品竞争力,供货渠道全国结网,畅销云贵川、陕广藏等地,为周边村民创造了680余个就业岗位,每月为员工支付500余万元的丰厚薪资。兴泰和陶瓷厂负责人陈银锋说:“县委县政府的产业政策和农信社及时的资金支持,让陶瓷厂转危为安,也让我给厂里的员工有了交待,现在大家都干劲十足,这两年效益也在稳步攀升。”

陶瓷是高耗能、高附加值的行业,因此人力需求也非常旺盛。据了解,全县陶瓷行业吸纳从业人员8万个,他们大多为40-50岁的本地农户,文化程度低、经济条件薄弱,而陶企提供了大量低门栏的就业岗位,按照当地陶瓷行业工资标准,普通工人工资每月3000-5000元,技术人员5000-6000元,经济收入相当可观。在农信社的助推下,陶企还提供技术培训等政策,厂里普通员工都有机会从事技术工种,让他们能够不断“充电”,增加收入,除此之外,该联社也为物流、仓储、包装、原材料、机械加工等上下游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陶瓷产业扶持链条。截止2020年3月末,该联社共为陶瓷企业发放贷款2.7亿元,陶瓷零售业发放贷款1.7亿元,上下游关联企业和个体发放贷款约2亿元。  

如今多数农户已学成了多门手艺,游走于行业之间,白天在瓷砖厂打工,休息时在家务农,身强力壮的到仓储公司、机械厂等当搬运工人,到了摘茶时节,又至茶企做工,日子过的充实饱满。此时此刻,西部瓷都的烧制炉内火光熊熊,正以燎原之势修筑出了一条通向小康生活的康庄大道。

及时注入资金促进陶瓷企业转型升级

金融“引擎”催生发展动力

芯好茶厂和兴泰和陶瓷厂只是夹江农信联社践行金融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除了瓷、茶产业,该联社也在纸、林、农作物、新能源等产业扶持上并行发力。2020年,脱贫攻坚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阶段,该联社为县域经济发展换上金融“引擎”,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深度融入到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之中。

对个体,该联社提供了丰富的扶贫金融产品满足多样化需求,以“整村推进”方式持续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投放,充分满足脱贫户、非贫困户的后续融资需求,巩固脱贫成果巩防止返贫;针对于困难学生、城乡创业者等群体,提供“创业贷”、“生源地助学贷”产品,强化“就业扶贫”、“教育扶贫”,鼓励创业求学,深化扶志扶智;以“惠生活”电商平台为纽带创新“互联网+消费扶贫”模式,形成“品种+技术+资金+销售”渠道链条,为当地柑橘、藤椒、豆瓣酱、茶叶等特色扶贫农产品提供广阔销路;在向产业信贷投放的同时,推出如劳动用工、农产品收购、土地流转等不同形式的举措,持续有效的带动周围农户增收致富。截至目前,该联社已累计发放扶贫贷款825笔,发放金额3096万元。

对产业,该联社持续加大扶持力度,巩固扶贫成果,不断促进产业“奔小康”,通过为企业和企业主提供“川茶贷”、“致富通”、“惠商贷”、“税金贷”、“瓷都卡”等创新金融产品,加大资金投放力度,满足多元化需求;推广“蜀信e”、“惠支付”等电子银行业务,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同时,加强银政深度融合,为产业发展“送真经、解难题、献对策”,激发内生动力,增强造血机能,不断促进产业朝智能化、环保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该联社党委书记表示,我们要着力打造有社会责任感、有情怀的“三农”银行,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部署,通过持续不断的助产业“造血”,让更多群众迈上“小康路”。


(文图/夹江农信联社 黄路)

县域企业更多>>
学会企工委携手政企助力县域消费培育[详细]
乡村振兴更多>>
胡云主持召开乡村旅游专题会议[详细]
健康四川更多>>
2023“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结果公布,5项中医药主题作…[详细]
工会先锋更多>>
省总工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