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县域企业
乡村振兴
健康四川
工会先锋
乡村文艺
绿色低碳
人民日报海外版“道地药材巡礼”专栏首篇丨川芎:“川药首药”的前世今生

时间: 2024-03-28 11:31:10  来源:人民日报

3月2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道地药材巡礼”专栏刊发首篇文章聚焦四川道地药材——川芎:“川药首药”的前世今生,全文如下:

开栏的话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灿烂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今世界上保留最完整的传统医学体系。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快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加快发展中医药等健康服务业。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道地药材是我国传统优质药材的代表。加快道地药材产业发展,对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发展现代中药产业、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道地药材是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药材,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质量稳定。

历史上道地药材多数来源于野生资源,区域特征明显,数量有限。近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技术进步和用药量的增加,人工栽培药材逐步取代野生药材的步伐不断加快,道地药材加快发展。

目前,我国常用中药材600多种,其中300多种已实现人工种养,种植面积达到3300多万亩,初步形成了四大怀药、浙八味、川药、关药、秦药等一批产品质量好、美誉度高的道地药材优势产区,道地药材种植成为偏远山区的特色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种类最多、生产体系最完整的中药材生产大国。

为展示当前我国道地药材的培育种植、保护发展的情况,本版今起推出“道地药材巡礼”栏目,围绕道地药材资源开发、品种创新、质量安全等热点问题,答疑释惑,以飨海内外读者。首先推出“四川篇”。四川是中医药资源大省,被称为“中医之乡”“中药之库”,坐拥9000多种中药资源、86种道地药材,业内素有“无川药不成方”的赞誉。

近来,一款来自中国四川的道地药材川芎(音同胸),在中药走出去过程中连获喜讯。

一个是3月15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了《中医药—川芎》国际标准。该标准是四川主导研制的首个中医药ISO国际标准,为川芎药材国际贸易取得了规则上的主动权,对培育中医药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具有积极的作用。

再一个是近日出版的《欧洲药典增补本11.5》发布了新修订升级的川芎质量标准,将于今年7月正式生效。本次修订与川芎特有的质量属性和特点更加吻合,符合川芎道地产区生产实际,将极大促进川芎出口,尤其是为促进欧洲贸易起到重要作用。

川芎是著名的川产道地药材,应用广泛。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收载中药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1607种,其中含川芎成方246个,占比15.3%。那么,当前川芎的种植、开发情况如何?产区是如何保证道地性的?下一步如何创新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奔赴川芎的道地产区——四川省彭州市、都江堰市进行了调研。

好种好活的“懒庄稼”

走在地里,低矮的川芎叶子不时蹭在脚脖子上,怪痒痒的。

刘应均(左)和丁桂兰在地里给川芎除草。赵晓霞摄

这是敖平镇凤泉村一片川芎种植地。身着蓝色长外套,脚蹬一双雨鞋的刘应均和爱人丁桂兰正用小铲子,在密密麻麻的川芎中,又快又准地挖出一株株杂草,将它们扔进不远处的竹篮中。今年68岁的他已经种了十几年川芎,靠着4亩地,一年收入能到五六万元。

从种植到田间管理再到采挖,在刘应均看来,工作量不算大。“川芎是‘懒庄稼’,好种好活,我们俩就可以,只是花费时间多些。”他说,最盼的是川芎能卖个好价格。

每年到川芎采挖季节,会有人来地头收川芎。“到川芎能卖的时候,就有人骑着电动三轮车收。”刘应均指着远处一条小马路说。

在凤泉村乃至敖平镇,记者在路上,放眼两旁,全是密布的川芎种植地块,地里间或也有像刘应均一样除草的农民。据凤泉村党委书记潘贤勇介绍,村里种川芎有很多年历史,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种,毛利润能达到每亩约1万元。

3月中旬是川芎的起苗阶段,有些冬天枯萎的叶子还有些暗黄。“不用摘,过一段就好了,会自然换苗。再过一段时间,这一片就都变成绿色的了,特别有气势。”潘贤勇说,全村耕地4060亩,其中川芎种植面积达3000亩。为了保持地力、清除虫害,进行水旱轮作——收完川芎,种一季水稻;收了水稻,再种川芎。

“一般8月中下旬播种,来年5月收获。中耕除草进行3至4次。坚持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彭州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廖俊波说,在川芎种植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苓种(即川芎种子)繁育——从地里起挖生长健壮的植株,去掉地上部分及根茎上的须根、泥土,选择个头圆、芽多、大小适中的抚芎,运往苓种繁育地——往往在山上——繁育,等茎杆长到1米左右,采收作为种子。

这就是“山区育苓,坝上栽种”——川芎道地品质的形成要素之一。在都江堰,苓种往往会被运到青城山上培育。当地人认为,这样川芎就吸收了大山的灵气。

每年5月,当川芎地上茎的节盘显著膨大并略带紫色时,其地下根茎发育得最好,此时采挖最适时。采挖后,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晒干或烘焙干燥,再根据不同的用途制成不同形态的产品。在古代,川芎炮制方法较多,有熬制、炒制、醋制、泔制、焙制、煅制、酒制、蒸制、盐制、蜜制等方法。现代则大多采用生切制和酒制两种。

 在凤泉村,记者看到很多川芎衍生品。王美华摄

古医书中列为上品

在凤泉村采访时,两只白鹤飞过头顶,着落在七星泉边上的湿地上。当地大力整治环境,开发中医药主题体验线路,引来了白鹤等珍禽落脚于此。巧的是,川芎能造福百姓,跟白鹤也有着不解之缘。

相传唐朝初年,药王孙思邈带着徒弟云游到了青城山采集药材,途中在青松林内歇脚,忽然听见几只小鹤惊叫。循声而去,只见山洞边有只雌鹤头颈低垂,双脚颤抖,不断哀鸣。孙思邈当即明白,此鹤患了急病。

隔天,孙思邈师徒再次来到青松林,看到几只白鹤给病鹤衔来一朵小白花,还有几片叶子。几天过后,雌鹤完全康复。孙思邈觉得与这种植物有关。后来,他们在一个古洞内找到了与白鹤嘴里掉下来的花、叶一样的植物。孙思邈发现这种植物有活血通经、祛风止痛的作用,便让徒弟携此药下山,为患者治疗,果然灵验。

于是,孙思邈吟道:“青城天下幽,川西第一洞。仙鹤过往处,良药降苍穹。”“川芎”由此而得名。

作为一种常用药材,川芎素有“川药首药”之称,《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张仲景、陶弘景、苏颂、张元素、朱丹溪、李时珍等医家都曾提到过它。东汉张仲景的名著《金匮要略》中有数个方剂配用川芎,比如芎归胶艾汤、温经汤、当归芍药散、当归散、酸枣仁汤等。

川芎喜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而又较湿润的环境,但苓种培育阶段和贮藏期,则要求冷凉的气候条件。此外,川芎青睐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中性或微酸性的砂质壤土。这些元素,都江堰市石羊场、彭州市敖平镇等地都具备。因此,自宋代起,川芎药材质量均以蜀川为胜,道地产区分布较集中。

以彭州为例,从海拔489米到海拔4814米,孕育了丰富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浅丘、湖泊、平坝尽收眼底,丰富多样的地形条件使其成了“天然的动植物宝库”“中医药的百草园”。“彭州的地理特点、气候条件、雨量情况,都非常适合川芎生长。除了这些,种植传统也非常重要,彭州种植川芎的历史很长。”彭州市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说,自明代起,川芎和彭州便成了“莫逆之交”。

数据显示,彭州川芎常年种植约6.2万亩,年产量约1.8万吨,销量约占全国川芎总产量的3/4,每年出口东南亚、欧盟等地约2000吨。

对女性十分友好

刘中兴给患者看病开方时,经常用到川芎。

身为四川省都江堰市中医医院院长,刘中兴上学时专业学的是中西医结合骨伤。“治疗骨伤往往需要活血化瘀,川芎是很常用的一种药材,被称为血中之气药。”他说,川芎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

“都江堰有着上千年的川芎种植历史。”在都江堰市石羊镇的川芎产业园,四川修治堂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忠模介绍,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特殊的道地药材。得益于都江堰特有的土壤、气候生态条件和药农丰富精良的栽培技术,这里所产的川芎根茎个大饱满,质坚实,辛香气浓郁,切面呈菊花状、油性足,因此得名“菊花心”川芎。

“川芎是速效救心丸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刘忠模介绍,川芎“上行头颠,下走血海,内行血气,外散风寒”,对于对头痛眩晕、月经不调、经闭痛经、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自古就有‘头痛不离川芎’之说,在中医临床上,川芎经常搭配其他药材,用于治疗各类疼痛。”四川修治堂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游兴波介绍,例如川芎茶调散,就是由川芎、荆芥、白芷、羌活、甘草、细辛、防风、薄荷等中药组成,常用来治疗风邪头痛。

“川芎是一味对女性十分友好的中药材,可以治疗多种妇科疾病,例如改善女性的月经不调及闭经、痛经症状,还可以用于治疗产后恶露不尽及产后瘀痛。”游兴波说,“当然,孕妇是禁忌使用川芎的。孕妇生产后,我们当地人喜欢在炖鸡、炖排骨时放1—2片川芎,帮助排出恶露、促进身体恢复。”

现代中药学研究发现,川芎的主要成分包括阿魏酸、挥发油(洋川芎内酯、藁本内酯等)、生物碱(川芎嗪)等。川芎能提高冠状动脉血流量,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心肌的血氧供应,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脑梗死等血栓性疾病具有一定帮助。

据廖俊波介绍,以肉实、质优、效佳而享誉全国的“敖平川芎”,阿魏酸含量达2.5%,是现行国家标准的10倍以上。

修复土地整治镉超标

从野生到人工种植,川芎的产量提升了,药效、品质下降了吗?影响药效、品质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生态环境有无改变,一个是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

都江堰、彭州都是川芎历史上的道地产区,气候、土壤、水、温度等环境因素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

“以前,由于土壤污染、农业投入品施用不当,比如不当使用农药、化肥,再加上重金属镉容易被植物吸收并在植物体内富集,种种因素造成川芎容易镉超标。”刘忠模说,为此,公司在种植川芎前进行了土地修复,通过栽种向日葵来吸附土壤中的金属镉,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同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将川芎除镉作为科研项目,经过实施验收已经结题。此外,大量使用有机肥改良土壤,在种植过程中,减少使用农药或使用毒性小的农药等。

“我们将都江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及川芎‘高山育苓、平坝种植’的传统进行有机利用,推动川产道地药材全产业链优化升级,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刘忠模说。

位于彭州天府中药城的新绿色药业科技研发中心,针对川芎等中药材进行了一系列科技研发工作。熊 建摄

川芎浑身都是宝,根茎可以药用,川芎叶片也可以食用。都江堰、彭州等地如今仍有食用川芎苗的习惯。

每年的2—5月,川芎萌生新叶,乡间地头绿意盎然,馨香四溢,人们摘下一大把幼嫩苗叶,做成凉拌小菜,清新开胃。当地人还喜欢用川芎煮汤炖菜,川芎炖鸡、川芎肘子、川芎锅贴、川芎丸子汤……不仅味道鲜美,还有行气活血、缓解风寒头痛等食疗作用。

川芎牙膏、川芎面膜、川芎洗发水、川芎精油、川芎足浴包……如今,在都江堰、彭州等川芎产地,经过各方努力,一系列中医药本草功效的大健康产品陆续问世,传统道地药材川芎不断解锁新角色、焕发出新生机。

延伸阅读

图为川芎切片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这首汉代乐府诗,讲一位弃妇从山上采摘蘼芜归来时和前夫偶遇,交谈中可知新妇无论从长相,还是勤快劲儿,都不如弃妇。前夫也很思念前妻。

在解读这首诗的时候,人们往往要问,这么好的媳妇儿,为什么会被抛弃?问题的关键就在“蘼芜”这种植物上,古人相信蘼芜可使妇人多子,因此有人怀疑弃妇是因不能生育而被休。

这种说法有道理。蘼芜是川芎的苗。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中医在治疗不孕不育方面经常用到川芎,通过配伍调理全身气血阴阳平衡而对不孕不育起到一定的调理作用。

(文/图人民日报 熊建 赵晓霞 王美华  编辑/车文斌)

县域金融更多>>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筑梦天府向未来[详细]
县域企业更多>>
学会企业发展工作委员会调研内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详细]
乡村振兴更多>>
四川乐至黑山羊的“进阶之路”[详细]
工会先锋更多>>
四川省县域工会主席示范培训班开班仪式在蓉举行[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