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工会先锋
遂宁市安居区:“软硬”齐发力铸和美乡村新图景

时间: 2024-07-26 11:28:05  来源:安居融媒

村庄和谐文明,民居绚丽多彩……盛夏时节,走进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常理镇常乐村,随着乡村风貌改造初见成效,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

常乐村是文化兴盛之村。官至云南监察御史大夫的明代进士——余本实曾在此地讲学、生活,在他影响下,耕读传家的善美民风世代相传。近年来,常乐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步伐稳健、有力。

在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后,安居区强化规划引领就常乐村和美乡村建设作出具体部署,以“和美常乐·清竹耕读”为主题,紧盯海龙凯歌连片规划、连片发展,硬件、软件“两手抓”,打造包含和谐村风民风、美丽乡村画境、农耕研学等内容的宜居宜业宜乐和美乡村。

“硬件”建设

从“一处美”到“处处美”

“硬件”建设,就是要逐步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村子现在大变样了,太漂亮了,基础设施也很齐全,连我们生活了几十年的房子也转眼间变得和新的一样。”常乐村村民汤建琼乐呵呵地说。

今年以来,常乐村围绕提升人居环境舒适度、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备度持续发力,在打造美好环境上下实功,使得整个村庄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又焕发出新的活力。

“我们已对周边住房风貌完成了改造,涉及村民100余户。主要对建筑立面材质色彩、窗框门框及屋顶进行统一,并增加部分墙面文化主题彩绘。”安居区住建局质安中心副主任申斌介绍,该项目施工内容包括:风貌整治、庭院改造、道路建设。目前,风貌整治已全面完工,庭院改造已完成95%,计划本月24日完工,道路建设项目计划本月底完工。

近年来,该村积极落地落实市委“大地景观化、庭院果蔬化、农田田园化、产业特色化、城乡一体化”要求,扮靓村容村貌、发展庭院经济、促进产业增效,联动国家4A级景区,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实现春赏菜花夏钓虾,秋观荷花冬摘橘,让村民在家门口端上“旅游饭”。

通过项目的集中发力,村庄居住与发展短板得到了补齐和完善,从而极大地推动农业生产与乡村经济的繁荣。目前,常乐村1000亩大雅和林下套种的大豆、480余亩稻子长势正旺,和美乡村已初见雏形。

“软件”提升

文明风貌靓起来

乡村是农民的生活家园。常乐村地处3.4平方公里的绿水青山之间,孕育和庇护着690户、2092名村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除了强调自然环境美丽之外,还更加重视乡村的和谐,实际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更加融洽、更加顺心。

“和”怎么实现?要在培育乡风文明上出实招。

“实施积分以后,我越干越有劲,因为干好的每件事都有回报。”对于积分制的效果,村民税尚军有切身体会。

税尚军所说的“积分”,是常乐村创新的一项自治机制。近年来,常乐村探索“一长五联+”模式,推动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村内重点工作,以“文明联创、卫生联洁、治安联防、产业联带、困难联帮”为内容,创新“记功分”“星级户”等机制办法,累计评选“五星级文明户”20户,发放积分奖品1万余元。

此外,常乐村还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组建常乐理事会、村民议事机构,落实点长制,定期开展“院坝议乡情”活动,推动多元“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逐步形成;依托“法治村官”模式,常态化选派法治村官开设法治工作室,配备乡村“五老会”调解人员,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90余起。

修建余本实读书台、打造文化乡贤平台……深挖常乐村文化底蕴,培育一批本土特色文化载体,结合和美乡村示范点建设,精心打造、精细管护、精美呈现,用看得见的文化繁荣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富强、民主、文明……在常乐村,坚持自治强基、法治保障、德治教化“三治融合”模式已然成为一道亮丽的文明风景线,引领着常乐村的乡风文明。

展望未来,常乐村将以构建“百村示范、千村共富、全域和美”乡村振兴新格局为目标,以形成大联动、微治理、全覆盖的乡村治理模式为牵引,努力打造一幅产业兴旺、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新图景。(文/图 安居融媒 编辑/车文斌)

县域金融更多>>
交行四川省分行15亿元光伏贷助力理塘绿色振兴[详细]
工会先锋更多>>
四川省总工会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