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大会在成都召开

7月12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大会在成都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出席大会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发展县域经济各项部署要求,把握形势任务,强化政策支持,加快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夯实底部基础。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主持大会,省政协主席柯尊平、省委副书记邓小刚出席。 more>>

领导讲话


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出席大会并讲话

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尹力主持大会

颁奖授牌

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 关于表彰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市、区)、先进县(市、区)和进步县(市、区)的决定

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对泸州市龙马潭区和西昌市等11个县域经济发展强县(市、区)、渠县和北川县等9个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成都市龙泉驿区和富顺县等10个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市、区)予以表彰。more>>

受表彰的县域经济发展强县、先进县、进步县成就展示画册
11个县域经济发展强县受表彰
9个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受表彰
10个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受表彰

重要发布

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
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县域经济是支撑“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石。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区域经济发展的底部基础,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部署,坚持“分类指导、突出特色,城乡融合、创新驱动,补齐短板、保障民生,强化本底、生态立县”原则,按照优化城区、做强县城、培育小镇、提升园区、振兴乡村的基本思路,促进县域经济深度融入中心城市、城市群、区域经济板块发展,全面提升县域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到2022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超200亿元的县(市、区)(以下简称县)达到100个、超500亿元的县达到30个、超1000亿元的县达到10个。 more>>

经验交流


  • 筹划和协调推进县城经济工作
  •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范波
  •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省发展改革委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市(州)协同联动,坚持在“一千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中统筹划和协调推进县城经济工作,确保省委省政府决策部暑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 一是聚焦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政策支撑体系。组织专门力量认真研究和谋划新时代县城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重大举措,学习借鉴浙江、广西等地先进经验,牵头制定推动县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会同有关部门从基础设施、特色产业、财政税收、建设用地等方面研究提出25条政策措施。配合财政厅、省统计局研究制定考核办法,组织开展年度考核,突出分类指导,强化考核评价和正向激励。... 了解详情
    • 加劲加力推动县域工业高质量发展
    •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陈新有
    •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培育发展5+1”产业体系,强力推动工业强县产业兴县,筑牢“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底部支撑。预计上半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左右,可顺利完成“双过半”目标任务,共中县城经济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
    • 一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干优支强”新格局。县城经济的支撑在“特色经济”,坚持把培育发展“5+1”产业作为推动县城工业经济提档升级的突破口,大力实施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和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指导意见,出台16个重点领域产业培育方案及年度任务清单... 了解详情
      • 完善财政政策,推动县城经济高质量发展
      • 四川省财政厅厅长陈炜
      •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站高远、科学决策,围绕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为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财政厅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创新体制机制、完善财政政策、防范化解风险,多措并举推动县城经济高质量发展。
      • 一、切实贯彻省委“一千多支”发展战略,着力构建县域经济发展成效评价机制 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明确要求,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按照不同区域功能定位和阶段性任务实行差异化考核。为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推动县域经济差异化、特色化、可持续发展... 了解详情
        • 持续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
        •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秀彬
        •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全省乡村振兴大会后,全省各地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产业发展星现“四个融合”态势,一是农业内部“立体”融合,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9个,建成种养循环2000万亩以上,粮经复合1000万亩以上,稻渔综合种养规模西部第一;二是产业链条“交又”融合,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万家,规上企业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3万亿元,全省农产品品牌总产值达1580亿元;三是农业新业态“跨界”融合,休闲农业综合经营性收入1600亿元,居全国第一,建成产业基地景区2200个,农业主题公园440个,农村电商交易额达380亿元;四是产村一体“深度”融合,建成幸福美丽新村2.99万个、休闲农业专业村1400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36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23个。... 了解详情
          • 把县域经济搞上去,让全域旅游旺起来
          •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戴允康
          • 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决定把县域经济和文化旅游作为事关长远发展的两件大事来抓,强调开展天府旅游名县建设,进一步把县域经济搞上去、让全域旅游旺起来。我们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开展天府旅游名县的培育评选和宣传推广,有效促进了全省文化旅游和县城经济加快发展。
          • 一、评选天府旅游名县带动全省文旅发展“热”起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天府旅游名县建设实施意见,首批有107个县(市、区)申报天府旅游名县,经过自愿申报、公开遴选、考核验收等程序,通过游客评价、大数据评估、现场核査等方式,选出40个候选县,并从中产生首批10个命名县。一石激起千层浪... 了解详情
            • 发挥自贸试验区优势 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 中共泸州市龙马潭区委书记刘光明
            • 泸州市龙马潭区加快建设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大力探索“自贸试验区+”全域一体化发展路径。
            • 坚持“自贸试验区+创新开放”,激活发展动力。突出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用好自贸试验区改革自主权,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224项,全国首创30项。商事制度改革、“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获国务院通报表扬,“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服务前置”模式、“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经验在全国推广,行政审批效率提高80%以上,泸州港整体通关时效提升50%以。突出水港特色,提升口岸能级。大力延伸和拓展口岸功能,获批国家临时开放口岸、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建成进境粮食指定口岸第二仓库,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通过预验收。突出通道建设,促进协同开放。... 了解详情
              • 瞄准世界一流建全国首个铁路智慧无人港
              • 中共成都市青白江区委书记张胜
              • 瞄准世界一流,加快建设全国首个铁路智慧无人港,实施集装箱中心站扩能改造。对外形成12条国际铁路和铁海联运通道,联接境外25个城市、境内14个城市,构建起以四川成都为枢纽,南向联通东盟全境、西向直达欧洲腹地、东向辐射日韩和美洲、北向对接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国际班列通道体系,基本覆盖以亚欧为主的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国际班列和中欧班列开行量连续三年保持全国“双第一”。
              • 完善口岸平台体系,建成投用粮食、肉类、木材、整车进口等指定口岸,发布木材、五金机电价格指数。年内即将获批并建成28万平米多功能标准化厂房和智能仓储,落户创维、康佳等出口基地... 了解详情
                • 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加快县域经济特色发展
                • 中共渠县县委书记苟小莉
                • 渠县是丘区百万人口大县,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我们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以人活城”的思路,加快构建“产城人”融合发展格局,探索出县域经济特色发展新路子。
                • 2018年,渠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5亿元、增长8.3%,主要经济指标位居35个农产品主产区县前列。 渠县把园区建设作为县域发展的主抓手,工业园区和农业园区“双轮驱动”,精心培育智能制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8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为城镇协同发展提供动能支撑。渠县倾力打造省级经开区、竹浆纸产业园、电力产业园、建材产业园“一区三园”,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其中省级经开区面积拓展到5000亩,入驻企业6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0亿元。... 了解详情
                  • 强化生态本底 ,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
                  • 中共汶川县委书记张通荣
                  • 汶川县是大禹故里、熊猫家园,是全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区之一。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汶川县坚持生态优先、民生为本,全方位融入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努力探索民族地区绿色发展之路。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5亿元、增长4.9%,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省51个少数民族县(市)前列。今年1—6月,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2%、10.4%。
                  • 突出生态功能价值,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认真落实“三线一单”硬性约束,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2018年森林覆盖率达56.9%,比2016年提高15个百分点,岷江流域出境段面水质达Ⅱ类标准,水质达标率100%,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以上... 了解详情

                    图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