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培育发展5+1”产业体系,强力推动工业强县产业兴县,筑牢“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底部支撑。预计上半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左右,可顺利完成“双过半”目标任务,共中县城经济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
一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干优支强”新格局。县城经济的支撑在“特色经济”,坚持把培育发展“5+1”产业作为推动县城工业经济提档升级的突破口,大力实施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和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指导意见,出台16个重点领域产业培育方案及年度任务清单,因地制宜引导推动县城产业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支持成都平原经济区县(市)围绕配套协作,重点打造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支持川南经济区县市)培植新兴产业,发展节能环保、智能终端、食品饮料等产业集群;支持川东北经济区县(市)升级优勢产业,建设清洁能源化工、优质农产品基地;支持攀西地区县(市)发挥资源优勢,培育钒钛钢铁、稀土新材料基地;支持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县(市)大カ发展绿色、生态产业。
二是突出工业强县建设,强化典型引路作用。县城经济的突破在“工业强县”,制定实施《四川省工业强县示范县(市、区)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筛选确定40个工业强县示范县(市、区),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夯实县城产业基础。组织召开产业推进会,支持县(市)抓项目引进和落地建设,打造优势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圈,信利高端显示、绵阳京东方、晶科能源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充分发挥技改、创新、战兴等专项资金引导作用,支持县城工业企业提升质量和发展品牌,建设智能工厂、绿色工厂。40个工业强县示范县工业增加值总量占全省比重达61.2%,今年1-5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比全省平均水平快0.2个百分点。
三是推进园区提档升级,打造高质量发展载体。县城经济的抓手在“产业园区”,发挥产业园区作为实体经济的主战场、产业迭代的主引撃、转型发展的主平台作用,着力引导县城产业园区创新改革发展。推进园区开发、管理和服务机制创新,积极创新办园主体,支持深广产业园、射洪西部国际技术合作产业园等开展市场化办园模式试点,推进合作园区和飞地园区规划建设。创新推动园区提质增效,研究“亩产论英雄”实施方案、院士(专家)产业园实施办法,搭建全省产业园区服务“云平台”,积极推进“散弱荒”园区治理。提升园区特色化水平,集中力量和资源打造攀枝花钒钛、遂宁锂电、川西大数据等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优势区,支持12个县域园区建成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县域园区建成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44个和特色产业基地43个。推动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优势园区加快建设。
四是优化县域经济环境,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县域经济的活力在“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深入落实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0条措施和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若干措施,实施中小微企业梯度培育工程,支持县域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着力减轻企业负担,有序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上半年可为企业降本减负300亿元以上。加强要素保障协调,认真落实电力体制改革16条措施,推进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试点建设。开展产业金融暨重点项目推介活动,在全国首创“支小贷”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联合财政厅深入推广“园保贷”项目,累计服务园区企业331户,实现银行向园区企业贷款25.1亿元。
下ー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各项部署,切实抓好五项重点工作。一是抓好新一轮“制造强县”示范建设,进一步夯实县城工业发展基础。二是抓好县城特色集聚区建设,实施“5+1”重点特色园区发展计划。三是开展全省产业园区企业“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提升县城园区承載能力。四是抓好县域特色产业培育,做好重大产业化项目动态跟踪和协调服务。五是推进工业产业扶贫和助力乡村振兴,加劲加力推动县域工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国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