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时间:2022-02-24 13:55:33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

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经过全党上下近百年的不懈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科学指引和强力推进下,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讲话中,用了6个词、24个字概括了这种精神。这就是“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面对人类历史上足以彪炳史册的这场伟大斗争,针对在这场伟大斗争中,因参战主体众多,表现出来的精神多样的客观现实,按照从相对走向绝对的认识真理的发展逻辑,我们有必要在习近平总书记概括和指引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和挖掘这座宝贵的精神财富。

脱贫攻坚精神

第一,一心为民、高度负责的担当精神。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在过去一百年中,这种初心和使命始终是党行动的指南和奋斗的不竭动力。当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实践中我们也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按照党的初心和使命以及我国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我国已脱贫6亿多人,但2012年底,我国有832个贫困县、9899万深度贫困地区的群众还未脱贫。党的十八大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党以对贫困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采用超常举措、超大力度向深度贫困宣战。如期、高质量地兑现了让每一个人都不落下的庄严承诺。这充分体现出共产党人一心为民、高度负责的担当精神。

第二,百折不挠、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带领人民与贫困作斗争。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通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建立农村初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满足了人民基本的生活需要。之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通过先富带后富的一系列改革,大大缓解了我国农村地区的贫困状况。党的十八大后,面对主要分布于我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近1亿人口的贫困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加大人财物投入,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和社会保障各脱贫一批,彻底解决了我国绝对贫困问题。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与贫困不懈斗争的历史,充分彰显了百折不挠、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

第三,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的团结精神。中国的减贫事业进入啃“硬骨头”阶段,如果没有全党上下思想的统一,不用精锐力量攻坚克难,是根本打不赢这场硬仗的。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带领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同心共抓脱贫大事。他通过签订责任状,加强督查巡查,真正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与此同时,他调动和组织党政机关、人民军队、各行各业,共同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这其中充分展示出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的团结精神。

第四,大力协同、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我国的脱贫既要解决贫困群众的增收问题,也要解决他们的危房改造、子女教育、医疗保障、饮水安全、交通出行、用电通信等民生问题。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大力协同,联合攻坚;需要各地从大局出发,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让中西部地区也走上共同发展之路。为此,各级财政、金融、农业、教育、科技、人社、医疗、保险、水利、交通、住房、环保、国土、工信、纪检、监察等职能部门,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协同完成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任务。例如,脱贫攻坚以来,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1.6万亿元;金融精准扶贫贷款9.2万亿元;累计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0.8万所;等等。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提到东西部扶贫协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的9省市,对口帮扶中西部14个贫困人口较多的省份。从产业、技术、岗位、市场、人才、教育、医疗、资金等多个维度,全力帮扶受援省市。这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充分表现出职能部门和东部省市大力协同、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

第五,精准务实、开拓创新的求实精神。党的十八大后,我国脱贫攻坚最大的特点就是“精准”。针对过去大水漫灌式扶贫难以根本解决贫困问题的情况,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十八洞村调研时,首次创造性地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想。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我国的脱贫工作走上了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之路。“精准识别”就是严格标准,在进村入户、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认真清理错报、漏报人员,把真正的贫困户全部纳入建档立卡系统之中。“精准帮扶”则是通过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例如,在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时,是易地搬迁让960多万贫困人口摆脱了困境。而“精准退出”则是严格执行退出标准,在社会第三方等机构验收达标后,才允许退出。这样,就彻底解决了过去扶贫中的难题,体现出精准务实、开拓创新的求实精神。

第六,公正严明、规范有序的法治精神。我国的脱贫工作最终要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这就绝不允许掺杂使假,搞形式主义。为此,党中央主要采取了两项举措,来确保脱真贫和真脱贫。一是建立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国家先后制定了《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实施办法》等文件。通过建立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考核体系,构建奖惩并举的激励机制,促进地方党委和政府认真履职尽责。二是认真推进督查巡查工作。脱贫攻坚绩效的检查,除了通过年度考核进行之外,也通过创建督查与巡查制度加以促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办法》为此提供了遵循。按照这一办法,由中央、省、市、县组成的多级督查和巡查工作组,采用不打招呼,深入一线、直插基层、进村入户、随机抽样的做法,这就起到了推动工作落实,督促问题整改的良好效果。这其中充分体现出我国脱贫攻坚所秉持的公正严明、规范有序的法治精神。

第七,不畏艰险、苦干实干的拼搏精神。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国脱贫攻坚除了有习近平总书记、各省市县乡村书记共抓之外,在一线奋战的“两支队伍”的倾力奉献,则铸就了脱贫攻坚的拼搏精神。这两支队伍是选派党政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名村干部奋战在一线。他们除了通过各种途径把资金、技术引入贫困村,寻找脱贫的有效路径之外,也把选好、配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当作重要使命。同样,广大农技、教育、医疗等服务行业的专业技术干部,他们要么把各种实用种养技术带给村民,使之成为脱贫致富的好帮手;要么育人、治病,通过传帮带为当地留下带不走的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些扶贫干部用他们的忠诚和担当,诠释了不畏艰险、苦干实干的拼搏精神。  

第八,守望相助、扶危济困的互助精神。守望相助、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源于五千年我国形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文化的性善论。在我国脱贫攻坚所构建的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中,除了作为精锐力量的党政部门、东西协作、两支队伍的积极投入,发挥主力军作用之外,我国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也在这种美德的感召下,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与“国家扶贫日”等各种帮扶活动。这其中,许多企业主动把投资项目放到贫困地区,在开发当地特色资源的过程中,通过产业和就业扶贫,在增强贫困地区造血能力中,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当中充满着浓浓的守望相助、扶危济困的互助精神。

 弘扬伟大精神  

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孕育了包括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抗疫精神等无数的中国精神。在这一精神谱系中,因历时百年、参与人数众多,中国的脱贫实践孕育出的脱贫攻坚精神,又为中国精神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今天我们总结脱贫攻坚精神,就是要从中汲取继续前行的精神力量。

首先,这是完成百年目标的不竭动力。2020年我们消除了绝对贫困,完成了第一个百年目标。到2050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第二个百年目标。显然,达成这个目标将更加艰难也更加伟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那么,在脱贫攻坚中孕育出来的奋斗、拼搏等精神,就成为激励我们继续前行的不竭动力。

其次,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精神引领。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价值导航,国家需要精神引领。一百年前,我们党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当作自己的使命。针对当前“三农”问题仍然是民族复兴路上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实现乡村振兴的伟业中,我国脱贫攻坚中的求实、法治等精神,仍然是完成这一伟业的精神引领和思想指南。

再次,这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当中国跻身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行列、日益强大之时,近年来美国也在采取各种措施围堵、打压和破坏中国的发展。可以预见,将来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会更加险恶。从历史上看,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我们克服各种困难、战胜风险挑战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脱贫攻坚中孕育出的伟大团结、互助等精神,必将成为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最后,这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过去百年中,我们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国家综合实力的大幅提升,都是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结果。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作为我国的领导核心,党的正确领导、其各级组织的奉献和担当是我国发展至关重要的力量。因此,在脱贫攻坚中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与奉献等精神,仍然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黄忠伟  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