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论坛
城市人工湿地建设探究   时间:2019-01-03   发布者:《当代县域经济》杂志

以上海市为例

姚若曦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工湿地因其功能与作用与自然湿地基本相同,在生态城市发展中,人工湿地建设有着重大价值和积极意义。城市人工湿地建设要以经济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生态环境保护和科技创新为基本原则。上海市城市人工湿地建设的实践表明,人工湿地的建设必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生态和经济双赢的一种有效模式。


基于人工湿地的生态城市建设理念

        2014年,首先将上海市人工湿地的生态净化作用作为研究对象,来探究生态创新城市的建设理念。调查结果发现,上海市对低碳城市建设的主要经验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以政府负责制进行科学规划。科学规划是合理建设的前提,没有一个科学的规划,就很难保证城市建设的合理性。为此,科学规划要上升到战略高度,坚决杜绝不符合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相互统一的项目,同时,在进行科学规划时,还有积极关注相关城区的规划事项,并且善于利用已有的高技术规划人才,为科学规划提供智力支撑。

        ——政府从制度和资金两方面对城市建设提供保障。一方面,在制度上,强化和引导低碳的城市建设。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针对自身的城市建设问题和发展需求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另一方面,政府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力度。不仅对已有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治理,而且对符合环保标准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项目予以优先考虑。

        ——注重倡导公众的积极参与。通过加强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养成和提升公众的环保观念,同时,根据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不符合环境保护的行为给予负强化,遏制类似行为再度出现。这不仅可以满足公众的需求,而且随着公众环保意识增强,可以对城市建设中一些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利于城市建设引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将合理的城市建设规划落到实处。在现行城市建设中,需要将未来城市发展与现行的建设现状和风格相契合,这不仅要求有合理的城市规划,更是落实到合理建设。这就需要一个由政府控制、公众参与的监督机制。一旦发现有违反相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建设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保证科学规划真正落到惠及公众的实处。

可借鉴人工湿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上海自身资源能源稀缺,人多地少。从生态环境承载力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来考量,要实现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必须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城市建设之路,必须通过全面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指标。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后,得出结论:即使全国城市人工湿地建设不能完全模式化,那么,上海人工湿地建设模式中所遵循的经济发展原则、以人民为中心原则、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科技创新原则依然是城市人工湿地建设应该借鉴的具有共性的原则。

        ——经济发展的原则。城市建设应当追求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这就要立足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相互统一。上海在城市人工湿地建设中,突出资源的节约性、环境的保护性和气候的安全性,这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外部基础。同时,只有经济得到良好的发展,才能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气候安全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和规范管理。总之,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要以可持续的长远发展为目标来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是上海城市建设的终极目标,也是向国际化大都市前进的必要途径。

        ——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城市人工湿地建设不单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展示,更需关注到人的真实需求。因为城市是人的综合体,没有人,城市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将成为我国未来人口居住的基本区域。不过,伴随着高污染、高消耗、高浪费、低生态效益、低经济效益和低社会效益等“城市病”的出现,我们不得不对如何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度进行深远的思考。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求城市建设符合人性,不以牺牲人的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为代价,而是要让人民共享城市建设的成果。这就是,既要保护生态环境、保存原有的历史文化环境,又要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的就业机制等。

        ——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城市人工湿地建设要将开发与保护并重,通过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已有的环境问题,防范新的环境问题的出现,让城市的经济与环境良性协调发展,以此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下崛起的一批大城市都面临着一系列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这更需要通过保护生态环境来谋求新的绿色发展。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必然选择,而城市人工湿地的建设正是实现低碳经济的载体。

        ——科技创新的原则。科技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高科技的运用是降低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保证生产和生活质量的有力手段。上海城市人工湿地的建设之路,一直坚持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适时转型,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的合理管理,以及环境与生态保护的及时落实,这些目标的实现就在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有力保障。


参与讨论
匿名发表
 
讨论:
暂时没有讨论
热门主题
外环铁路 对成都都市圈产业发展影响研究[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