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论坛
从“0”开始:科学养育中国的未来   时间:2017-10-24   发布者:四川县域经济网

——农村婴幼儿监护人养育知识水平的调查与思考
□成都石室天府中学高2018届   刘禧越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如今这一古老谚语不再只是事物表相的规纳总结,而是已经获得现代科学研究的证实。研究显示,0-3岁婴幼儿的大脑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90%的IQ也是在这个阶段形成。遗憾的是,我国农村地区婴幼儿监护人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养育知识缺乏,普遍忽略了婴幼儿发展的关键窗口期,致使部分农村婴幼儿认知水平发展明显滞后。目前,我国有76%的婴幼儿生活在农村,50%的婴幼儿生活在贫困农村。当中国人已经进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为强起来的目标设置宏伟行动纲领的新时代,有效改善农村婴幼儿早期发展现状,关乎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关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一、调研背景

      今年7月,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了解到“养育未来”暑期调研活动。这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罗斯高(Scott Rozelle)教授主持,中国农村教育行动计划(REAP)、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CEEE)和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CCAP)等单位联合开展的中国农村教育研究课题,旨在缩小城市与农村教育的鸿沟,为中国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性建议。罗斯高教授表示:人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中国能否从“中等收入陷阱”里走出来,成为高收入国家,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将至关重要。
      据统计,中国劳动年龄(16-60周岁)人口拥有高中或职高及以上学历的仅占24%,不仅远低于中等收入国家32%的平均水平,更与高收入国家75%左右的平均水平存在巨大差距。追根溯源,中国农村婴幼儿养育出现了严重问题:营养不足、缺乏良好教育、长期无父母陪伴等问题,导致我国农村儿童智力发展水平不理想,严重影响他们的后期学习能力。今年5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创新驱动,人才为先。占全国比例3/4的农村孩子,是中国未来劳动力的主体,他们的发展质量将深刻影响我国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质量。
      在了解到该课题及活动的意义后,我带着虔诚和渴望走进了课题调研团队,成为年龄最小的问卷调查志愿者,与陕西师范大学和北大、清华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开展问卷调查和课题研究。我们走访了北京、陕西、河南等省市农村地区的600多个0-3岁婴幼儿家庭,通过贝利3婴幼儿发展测试量表(BayleyIII)衡量婴幼儿认知、语言、运动和社交情绪发展水平,使用婴幼儿发展知识量表(KIDI-P)通过访谈的方式衡量主要监护人的养育知识水平,测试婴幼儿监护人对于婴幼儿行为的认识和在特定情况下给予婴幼儿什么样的回应等。通过调研,对婴幼儿认知发展与监护人养育水平的关系进行信息收集、比对分析,力求发现问题及其成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农村地区婴幼儿养育现状

      (一)农村婴幼儿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城市。通过贝利3的163个智能量指标(MDI)和81个动能量指标(PDI),对婴幼儿的语言、适应、反映等认知能力以及大运动和细运动等动作能力进行测试。在调查样本中,约有40%的婴幼儿认识发展呈现不同程度的滞后(期望平均分100分,测试得分在80分以下),而同样的测试,城市婴幼儿认识发展滞后率不到10%。农村婴幼儿的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城市同龄人。
      (二)婴幼儿监护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养育知识缺乏。调研显示农村地区70%的婴幼儿监护人只接受过小学文化教育。他们都很爱孩子,但却只是关心他吃饱、穿暖、不生病,对婴幼儿心理、生理发育知识了解甚少。调查样本中,第一养育监护人的婴幼儿发展知识平均得分为0.54(满分1),其中母亲的养育知识略优于其他家庭成员,但平均得分也仅为0.55,养育知识水平较低。约半数的监护人认为0-3岁的孩子不需要阅读;58%的家庭没有适合孩子读的绘本书;在认同孩子需要阅读的监护人中约51%的人不知道如何与孩子进行阅读;45%的监护人很少跟孩子进行游戏、儿歌等有效互动。
      (三)婴幼儿营养不良问题突出,贫血发生率较高。由于农村地区婴幼儿监护人养育知识缺乏,母乳喂养时间普遍较短,约23%的婴幼儿没有吃过母乳或配方奶粉,多数1-3岁婴幼儿家庭没有为孩子添加营养辅食,而是跟家里成人同样的饮食。受监护人养育观念和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婴幼儿营养不良问题突出,可能对婴幼儿的智力、体力带来不可逆的负面影响。研究显示,我国目前有约4000万儿童生活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其中超过30%的孩子,面临营养不良的问题;在6—18个月的农村婴幼儿中,约27%存在贫血。四川省妇幼保健院统计数据显示,四川农村地区0-5岁儿童血清维生素A缺乏和边缘缺乏率达到23%,高于全国平均值,儿童身高、体重指标低于全国平均值。

       三、问题及成因

       对0-3岁年龄段的婴幼儿来说,生活环境中最重要的是家庭环境,监护人的养育知识水平与婴幼儿的认知、语言和社交能力相关,会直接影响婴幼儿未来的学业表现和人力资本的形成,对其心理、性格甚至未来的婚姻和家庭都将可能产生影响。目前,农村地区婴幼儿监护人养育知识水平总体偏低,严重影响了婴幼儿的早期发展,导致与我国城市儿童相比较,农村儿童认知、语言、社交能力发展明显落后。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最为突出和根本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点。
     (一)婴幼儿早教的立法工作明显滞后。我国法律对婴幼儿早教关注甚少,社会期待多年《学前教育法》尚未颁布。目前的《教育法》并未明确把婴幼儿早教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育类型对待。尽管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教育法》的决定,但其新增加的有关学前教育的内容也只涉及学前三年的幼儿园教育,没有涵盖0-3岁的早期教育。四川作为农村贫困人口大省,正致力于改善贫困地区教育工作,实施智力扶贫工程,但是在《四川教育扶贫专项2017年度实施方案》中,我们仍没有看到关于农村地区婴幼儿早教和提高监护人养育知识水平的工作部署与安排。
     (二)家庭结构和隔代教养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日益凸显,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受经济条件限制,进城务工的年轻父母们只能将孩子留存农村由祖父母教养。研究显示,我国农村学龄前的儿童(0-5岁)占全部农村留守儿童27%。留守主要以“双亲外出”或“单亲外出”形式为主,留守儿童祖父母受教育程度偏低,超过80%的农村祖父母只念过小学或未上过小学,祖辈有限的文化水平,无法为儿童、特别是0-3岁婴幼儿提供良好的抚养、陪伴和教育。
     (三)农村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市场未形成。在城市,婴幼儿早期教育已得到广泛认可,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婴幼儿早教机构有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在农村,由于大众观念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幼儿园建设尚不能满足适龄儿童的入学需求,婴幼儿早教机构则基本处于空白,教育多元化发展程度远远落后于城市,即使有的农村0-3岁婴幼儿监护人愿意为孩子提供科学养育,也苦于无法找到能提供早教服务的专业机构。目前农村婴幼儿早期教育急需引起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也需要社会组织的关注和参与。

       四、对策与建议

       调研结果显示,农村地区监护人养育知识水平越高,婴幼儿的认知、语言、社交情绪发展水平越好,幼儿贝利认知得分更高(1.5贝利分=1IQ分);同样,我们发现农村地区监护人养育知识水平和养育行为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养育知识水平高的监护人更愿意与孩子进行互动,他们更愿意和孩子一起玩玩具、做游戏、唱儿歌,由此培育的婴幼儿认知水平发展更好。有鉴于此,为了避免婴幼儿早期发展受阻对今后人力资本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政府要从解决城乡、区域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在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政治站位考量,重视发展农村地区婴幼儿教养工作,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切实增加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监护人的养育知识水平,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养育祖国的未来,促进农村地区婴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一是积极宣传0-3岁婴幼儿教养的重要性。建议在农村以0-3岁婴幼儿的监护人为重点目标人群,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启发群众对婴幼儿早期教养重要性的认识,指导目标群众掌握、运用科学育儿知识,培养人口早教优教意识并提升相关能力。二是健全相关政策法规。政策扶持方面可借鉴英国的“确保开端计划”和美国的“整体教育计划”等经验,通过社区有计划地为婴幼儿父母和孩子提供系列服务(尤其是身处不利地位的孩子),促进婴幼儿身体、智力和社会性发展;法规方面可以借鉴英国的《儿童保育法》以及美国的《儿童保育与发展固定拨款法》等,由财政拨款保障儿童保育和早教事业经费,同时加强资金使用监管,从严绩效考评,有效保障婴幼儿及其监护人的法律地位和合法权益。三是做好早教优教引导示范工作。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应加大资金投入,分层次、分批次为农村地区婴幼儿监护人提供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有效培训。通过教育、卫生、妇联、社区等组织向监护人发放婴幼儿科学教养方面的书籍、音像资料,定期举办婴幼儿监护人培训会,组织开展亲子活动等。
      (二)加强组织保障和社会联动。一是构建农村早教专业人才服务队伍。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农村人口早期教育的关键,成立由资深儿科专家、心理学专家、早教专家组成的农村优教指导服务专家组,以及具有一定资质和经验的社区优生优育指导服务志愿者队伍,深入农村地区组织优教培训和推动优教工作。二是多部门联动。可发挥教育机构的主体作用,联合卫生、儿保、计生、妇联等部门组建共同团队,建立协作机制,及时获取孕妇及新生儿信息,综合有序地开展咨询、讲座活动。逐步形成服务上门、跟踪指导的“家庭+机构”的教养模式。三是综合多种服务模式送教下乡。定期针对农村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问题进行电话咨询或在线答疑,鼓励农村地区开设早教机构或包含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优质幼儿园,组织城市幼儿早教机构与农村地区开展结对交流和帮扶,使婴幼儿监护人有问题能及时得到专业帮助。
     (三)促进监护人提高自身素质和学习能力。一是倡导农村家庭教育。结合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应帮助监护人树立科学的婴幼儿家庭教养观念,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互动与交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素质,保持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尽可能地为婴幼儿生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二是积极参加服务与培训活动。监护人要充分认识自身家庭教养工作的特点与不足,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政府与社会各部门所提供的服务与活动中,虚心接受教育专家及专业人员的指导,努力提升自己在婴幼儿家庭教养中所需的各项能力。三是注重科学膳食。在日常饮食上,监护人应该根据婴幼儿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注重膳食营养搭配,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预防疾病和自我保健能力,保障婴幼儿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生命最初的1000天对人的一生有着超乎重要的影响。从长远来看,要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人才培育是优先选项。刚刚召开的十九大在改善民生举措中新增了“幼有所育”,这应该成为各级政府将0-3岁婴幼儿养育工作纳入学前教育规划部署的战略指引,致力于提高未来中国的人才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不竭动力。

 

 

 

 


参与讨论
匿名发表
 
讨论:
暂时没有讨论
热门主题
外环铁路 对成都都市圈产业发展影响研究[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