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论坛
苍溪县农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7-10-24   发布者:四川县域经济网

苍溪县人民政府   谢龙飞

      贫困户脱贫,关键还是要靠产业带动。苍溪县始终坚持产业脱贫的根本路径,不断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提出“一村一品”兴产业、“一户一园”助脱贫,坚持大园区带小庭园“全域园区”的建设路子,确定猕猴桃、健康养殖、道地中药材“三大百亿”农业产业集群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就。
      一、基本情况
      苍溪县幅员23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8万亩,辖39个乡镇805个村(居),总人口80万,其中农业人口66万,是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秦巴山区区域与扶贫攻坚重点县。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委七届二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2344”发展方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速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示范区、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产业扶贫(四川广元)现场观摩会、全省人大农业工作座谈会在我县召开,红心猕猴桃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成功入选全国产业扶贫十大经典案例,农业产业已成为助推全县贫困农户脱贫增收的主力军,全县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完成农林牧副渔业增加值13.77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一产业13.44亿元,同比增长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68元,同比增加1066元,增长9%,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85元,同比增加411元,增长9.9%,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贫困发生率由14.8%下降到6.8%。预计我县全年将实现一产业增加值29.42亿元,增长3.6%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分别实现27100元、10900元以上,分别增长9%、10%以上。
      二、主要成效
     (一)特色产业助脱贫。截至9月底,全县新建猕猴桃基地5万亩。共建成万亩以上红心猕猴桃种养循环产业园区17个、千亩以上园区66个、产业庭园3.8万个,推行猕粮、猕蔬、猕药套种,种养循环产值达22.5亿元,全县红心猕猴桃产业年综合产值超60亿元,带动5.2万贫困人口脱贫,促进全县农民人均增收1400余元;全县已建成健康养殖产业园10个、标准化养殖小区18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625个,规模养殖比重达78%以上,畜牧水产实现总产值25.6亿元,畜禽种养结合面达到95%,成功创建为国家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启动了苍溪鳖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到10.5万亩,白僵蚕、梅花鹿等动物中药材的养殖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中药材博览园开工建设。预计2017年底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可达12.5万亩以上,产量8万吨,综合产值将达到7亿元;完成小水果新植0.6万亩,产量1.5万吨,引进新品种10个,试验示范150亩,推广5000亩,建标准化示范园10个。
     (二)主体带动助脱贫。2017年以来,全县引进培育工商资本和返乡创业人员领办龙头企业31家,全县农业龙头企业达178家;全县新注册的猕猴桃、雪梨、生猪、中药材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4个;新发展家庭农场175个,其中省级示范农场9个,贫困户建家庭农场56家;新培育和发展产业大户215户,总数达4000余户,土地规模经营率达到35%,累计流转土地15万亩,产业扶贫的主体带动面达60%。
      (三)品牌创新助脱贫。顺利通过了“国家级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年审,猕猴桃红肉新品种“红昇”获得2017年度广元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继续开展中国·苍溪红心猕猴桃植物园8926株猕猴桃种质资源的评价,并开展新品种培育工作。积极收集新的猕猴桃种质资源,申请市级科研项目2个。指导业主标准化生产,规范化使用苍溪红心猕猴桃、苍溪雪梨、苍溪川明参、苍溪魔芋等标识标牌。完成了苍溪雪梨延期工作。启动了苍溪脆李、苍溪白及等地理标志产品的申报工作。
      (四)农村改革助脱贫。全面完成全县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及确权平台建设工作,依法审核审批调整农村承包土地,规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交易。截至目前,全县流转土地25.3万亩,在县土地流转中心备案368宗面积52000多亩;全县共颁发农村土地经营权证书200本,涉及面积35000亩;完成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913笔、金额3.7亿元;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造试点,盘活农村存量闲置资产1.1亿元,试点村贫困户人均受益150元;建立“土地银行”,创新金融扶持红心猕猴桃产业发展,发放小额扶贫贷款7.25亿元、扶贫再贷款2.2亿元、农村产权抵押贷款2.51亿元,惠及贫困农户2.9万户。
      三、存在问题
     (一)劳力较为匮乏。我县常年劳务输出达26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区域性短缺问题凸显,农村老龄化、妇幼化、低质化问题严重。
      (二)发展矛盾显现。嘉陵江、东河、渠江流域已被省政府列为环境敏感区,禁止布局规模养殖场。全县20多条溪沟周边为限养区,畜禽产业发展潜力受限。全县符合养殖场选址条件的大部分为基本农田和林地,受土地和林地保护政策制约,导致一些养殖场难以落地,如白鹤、歧坪20多家养殖场,因土地林地问题无法开工或开工建设后被迫停工。部分业主管理不规范、能力水平落后,低产园、弃荒园、无主园矛盾问题日益突显。
      (三)带动能力不足。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力弱,没有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虽有7家省级、18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但规模和实力都还比较小;农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初加工产品和单一化产品比重较大;“三农”服务主要依靠政府的投入和扶持,各类有偿服务、企业服务、科技承包等社会化服务体系还未能有效建立和顺畅运行起来,部分农村专合组织制度不健全、运行不规范,“两个带动”能力弱,助农增收纽带作用还未真正发挥。
      (四)项目资金短缺。由于我县是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县,本级财力十分薄弱,保民生、保运转任务较重,加之我县为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县,部分项目资金被整合,产业投入减少,特别是肉羊、土鸡、水产没有国家项目支持,县本级财政无力提供更多产业发展资金,创业者热情骤降。
       四、对策及建议
      (一)在推进路径上实现更大突破。
      一是强化园区示范带动。把现代农业园区作为推进产业扶贫的重要举措,不断健全园区建管机制,到2018年把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全部升级为国家级或省级现代特色农业园区。坚持大小结合、群园联动、全域覆盖、梯次推进,在没有现代农业园区的乡镇,分别建设1个以上的1000亩或5个以上的100亩特色产业示范园,以园区示范带动农户产业发展,助推边远山区贫困村(户)实现脱贫奔康。
      二是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农旅文一盘棋,拉伸产业链条,进一步加大对招商引资企业和县内各产业龙头企业的扶持,依托龙头企业发展,加快推进猕猴桃、中药材、健康养殖三大百亿产业和其他特色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形成集生产种植、仓储保鲜、加工、物流、技术创新、销售等一体化的产业集群,完善“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贫困户”“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扶贫模式,使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
      三是注重生态庭园建设。把生态庭园作为加快贫困村(户)产业脱贫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到2018年底,力争有条件的农户户均有一个稳定收益的生态庭园。到2020年底,新建(提升)生态庭园20万亩以上,生态庭园面积达到经济作物面积的50%以上,实现农业园区全域覆盖,建成猕猴桃产业基地50万亩,粮油产业基地50万亩,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00元。
      (二)在发展措施上突出示范带动。
      一是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根据各乡镇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科学规划种植养殖业,多种产业同步发展,防止单一产业受气候与市场环境影响和制约。始终突出红心猕猴桃领军产业,巩固提升苍溪梨,稳步发展肉牛羊土鸡等畜禽养殖,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突破发展特色林产业,着力将主导产业做大、做优、做特、做强。统筹谋划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在全县39个乡镇规划打造猕猴桃、雪梨、肉牛、土鸡、生态鱼养殖、林产业与川明参、中药材等八大产业带。
      二是坚持群园联动发展。打破乡镇、村组地域界限,实行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带”千亩园、种植园“套”养殖园、产业示范园“联”农户标准园“群园联动”模式,着力加强以农户为主体建设庭园经济,实现“户成园、组成片、村成带、乡镇成规模”,中药材、茶叶等产业以大园区规模发展,猕猴桃、梨、小水果等产业以“小庭院+小园区”发展,畜牧水产业以“大养殖场+家庭圈”发展。三是用好用活资金项目。加大对产业发展的县级财政资金投入,用于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对非贫困村发展的政策支持,确保“插花村”有充足的资金来源,降低乡镇和企业发展产业的负担。出台或完善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并确保贯彻落实,推行以一个重大项目为依托,配套其他项目的“1+N”涉农项目整合机制,建立“财政项目+农户投入、社会投入、金融支持”相配套的“1+3”农业投入体系,确保招商引资项目和业主扎根我县。
     (三)在深化改革上注重促农增收。
      一是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农村产权“七权同确”,完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颁证。在试点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农村房屋所有权确权颁证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造。推动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联网运行,严格执行以县、乡为主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分级备案制度。实施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探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向家庭联产承包股权制发展。
      二是深入推进各类农村改革试点。以全省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为统揽,抓好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和全省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激励农科人员创新创业3项试点工作,努力在贷款额度和依法拓宽农村产权抵押范围上取得新突破,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上取得新突破。抓好财政支农资金股权量化,积极探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实现途径。抓好供销社改革,建强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推进农村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拓展新型涉农信贷业务,稳妥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积极推广资金互助合作金融模式,形成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协力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格局。三是扎实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快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和推广“一社两化三盘活”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确保今年全县退出的66个贫困村集体经济人均收入达到6元以上的刚性标准,力争到达人均8元以上。
      (四)在新村建设上实现幸福美丽。
       一是坚持建改保结合建新村。围绕“全域覆盖”,坚持因地制宜,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保则保,新建新村要突出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的山区特色和小规模聚居、组团式布局、微田园风光、生态化建设,旧村改造要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民居功能提升和公共服务配套,要特别对注重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村落民居的传承和保护。围绕新村建设扶贫专项规划,结合“百万安居工程”建设,优先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向贫困村、边远村拓展。
      二是扎实抓好“四好村”创建。围绕“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内容,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四好”为标准,以“六化”行动为抓手,以落实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制度为保障,以基础提升、住房改造、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新风传承“五项工作”为重点,扎实推进“四好村”创建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全年建成县级以上“四好村”190个。
      三是广泛开展感恩奋进主题教育。充分利用“农民夜校”,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和感恩奋进主题教育,加强扶贫政策、实用技能、道德法治、文明新风等专题培训。完善村规民约,积极推进农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持续开展“文明村”“星级文明户”评选表彰活动,选树一批先进典型,培育村居好风气,传递村居正能量。


参与讨论
匿名发表
 
讨论:
暂时没有讨论
热门主题
外环铁路 对成都都市圈产业发展影响研究[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