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论坛
关于苍溪县打造中药材百亿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7-09-14   发布者:四川县域经济网
副县长   谢龙飞
      大力发展中药材,是我县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因地制宜、加快培育“一村一品、一户一业”,补齐发展短板的重要举措。将中药材产业列为“三大百亿产业”之一,充分体现县委、县政府把中药材作为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极大的激发了药农的种植热情,中药材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一、把准“四大发展优势”,坚定产业发展定力
     (一)市场前景相当广阔。中药材产业发展形成的商品进入消费领域后,具有专属性、双重性、限时性和一次性使用的特殊属性,消费的循环周期短、流动快。加之中药材来自天然,深受世人青睐,其市场前景比其他产业产品的潜力大。从国内市场来看,中药材国内市场需求量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市场空间十分广阔。从我县市场来看,我县有120多所中医诊所,占诊所总数75%以上,全县50岁以上群众日常疾病中医就诊率也在70%以上,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很大。
     (二)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我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低中山区较多,既适宜种植天麻、白芨、黄精、瓜蒌等喜潮湿药用植物,又适宜种植丹参、川明参、芍药等喜热喜湿的大宗药材。近几年,龙山、陵江、歧坪、岳东等中药材种植初具规模,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三)道地药材非常丰富。广元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我县是名副其实的中药材种植大县。境内有植物性中药材237种,林下珍稀药用植物10余种。动物性中药材20种,菌藻类性中药材3种,矿物性中药材2种。其中,银杏、山楂、油桐、白蜡、黄柏、杜仲等有极高开发价值的植物30多种。
     (四)技术力量持续充实。全县现有科技人员1560人,农民技术人才34586人,职业技术培训学校3所,各类农民文化技术学校39所。苍溪农业科技人员和药农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管理经验,已制定了一套适合我县自然气候及种植特点的中药材种植技术规程,发展中药材产业不仅有着丰富的人才资源,而且具有雄厚的技术优势。
      二、注重“四大发展效应”,做实产业发展基础
     (一)注重星月效应。着力形成满天星斗、星月环绕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依据《“十三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按照优势区域发展优势产业的要求,制订了《苍溪县中药材产业中长期规划(2017—2025)》,因地制宜规划了龙山、东青、陵江、雍河、岳东、歧坪6个中药材产业园区,23个基地乡镇规划建设1—2个示范推广基地,探索实施了“果—药、粮—药、林—药”套作,“退耕还林地种植”“荒山荒地种植”“珍稀特色中药材园区种植”等多种种植模式,推动全县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已种植面积达12.5万亩,其中川明参3万亩、银杏叶2万亩,瓜蒌1.7万亩、丹参1.2万亩、白芨和黄精0.5万亩,天麻0.5万亩,预计年产量可达8万吨。
     (二)注重融合效应。引进四川金瑞中药材有限公司、华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广元岷山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3家,着力打造中药材种植、购销、仓储、加工全产业链。一是标准化种植。制订《苍溪道地中药材生产技术规程》《苍溪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田间管理手册》,统一按“一村一册、一户一页、一田一格”模式,建立县、乡(镇)、村三级技术管理台账。从育种育苗、种植采收、加工贮存等环节,实行标准化生产管理,确保中药材安全、有效、可控、稳定。二是网格化购销。建立起“1部、9站、39个联系点”的三级收购网络,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立了自有电子商务平台,包括销售ERP后台管理系统、网上商城、移动商城和电视商城,打造中药材产品线上销售的分选体系和物流体系,逐渐构建起线上线下的“O2O”营销闭环,吸收5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90余名贫困人口,在中药材购销链上持续稳定获益。三是规模化仓储。建成恒温库、冷藏库、阴凉库、成品库8万平方米,仓储能力达到2.6万吨,现储藏中药材1.3万吨,是川北地区最大的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之一。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发建设中药材产品质量可追溯信息系统,对大宗优势产品从种植采收、加工贮存、交易流通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可追溯管理。鼓励和引导药品生产企业使用可追溯管理的中药材,保证中药材质量。四是特色化加工。引进中药材生产加工线3条,带动发展加工企业4家,专业合作社12家,开发中药材产品7个,中药材就地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境内最主要的中药材——川明参,注册了“川明”、“双灵山”牌商标,并取得了国家地理标志和证明商标,在西部博览会上被评为“名优农产品”。瓜蒌、银杏叶、川明参等中药材产品销往上海、重庆、成都、西安等大中城市。
     (三)注重支撑效应。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四大家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单位及部门为成员的苍溪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推动中药材产业跨越发展。一是强化政策扶持。设立农业产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出台《苍溪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支持贫困户产业发展奖补办法》,对种植中药材的农户每亩补贴200元,对龙头企业建设中药材基地,给予第一年80%的土地租金补助,对种苗场大棚等设施给予50%补助,对厂房建设经济开发区要给予优先规划,享受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对烘干、冷藏、仓储等初加工设施设备优先给予项目支持,开发中药饮片、中药食品、植物饮料、中药固体制剂等取得专利的企业和个人给予5万元奖励。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出台《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工作实施方案》,建立“财政项目+农户投入、社会投入、金融支持”相配套的“1+3”农业投入体系,集约使用各类涉农资金8000余万元,高效服务中药材产业。设立中药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统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安排投入不少于8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开展中药材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与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品牌创建与宣传、质量追朔体系建设、市场培育、良种繁(选)育、科技创新、康养医疗人才培训等工作。三是强化技术服务。在全县农业系统内抽调具有高级农艺师技术职称的10名骨干,组建“苍溪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小组”,积极开展中药材科技下乡服务活动,每月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服务不少于1次,每年培训药农不少于2万人次。定期邀请专家传授种植技术,培育实用人才1000余名,建成试验示范基地10个,推广实用技术20余项。
     (四)注重倍增效应。大力推行“协会+农户+基地+合作社”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建立了“一联二返三包四统”等利益联结机制,已培育50亩以上中药材种植大户近100户,中药材生产企业2家,专业合作社20个,其中省级示范合作社1个,带动1.8万户农户人均年增收500元以上。一是预付种植、保底收购。企业与合作社、村委会签订订单合同,免费发放种苗,并按市场价或前五年市场平均价保底收购,有效降低种植户市场风险。2015年以来,四川金瑞中药材有限公司、华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广元岷山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3家签订订单合同300余份,累计预付种苗款2000余万元。二是土地流转、劳务雇用。通过土地流转和劳务用工,使农户获得双重收入。多品种试验基地土地流转涉及贫困户240户、400余亩,帮助每户平均增收1200多元;雇用流转户从事田间管理,惠及贫困人口180人,年人均增收2500元左右。三是资产收益、按股分红。将产业资金投入到运转良好的中药材企业或合作社,并直接量化到每个贫困户头上,作为贫困户的股权份额参与分红。四是政府贴息,贷资入企。政府全额贴息,协调农商银行为贫困户发放贷款,由中药材企业集中使用、偿还本金,农户获取投资收益。目前全县共为400余户贫困户发放贷款2000余万元,贫困户连续三年每年可从企业获取2500元投资收益。
      三、坚持“五项发展原则”,明确产业发展路径
     (一)坚持依托资源,彰显优势原则。重点推进中药材区域化、规模化种植,优化品种结构,强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形成生产资源相对集中的格局,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药材资源,有效保护野生资源环境,推动野生药材抚育基地建设。
     (二)坚持企业带动,产业关联原则。招引有实力的药企入驻经济开发区,组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园,引导生物医药产业集聚、集群入园发展。鼓励支持制药企业加强与院校合作研发,充分利用我县中药材资源优势,在经济开发区启动建设500亩中药材加工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龙头企业5家以上。
     (三)坚持产业融合,特色开发原则。加快老鸱山中医药主题博览园、川洞子中药材风情小镇、杜里坝中医药康养苑一条街等一批重点项目立项建设。在中药种植园区以农耕文化为灵魂,以创意农业为手段,以休闲农庄为主体,开发特色、道地的药膳,丰富中药材产业文化内涵。将中药材产业融入到苍溪红心猕猴桃、苍溪雪梨等特色产业领域,建设康养休闲示范区,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规划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区(点)50个。
     (四)坚持品牌引领,质量优先原则。积极开展有机产品认证,鼓励企业创建有机品牌,重点支持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加大“苍溪川明参”国家地理证明商标的宣传和规范使用工作,积极开展几个重点品种申报国家地标、证明商标的筹备工作,提升苍溪中药材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坚持市场运作、效益拉动原则。坚持以市场经济为风向标,鼓励企业建立健全中药材省内外市场销售网络,加强与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交易市场的沟通,链接中药材天地网、康美中药材网等专业网站,对接国家行业机构和相关政策,建设辐射全国多省市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平台,争取中药材外贸渠道的建立,不断寻求经济增长点,助推产业跨越式发展。

参与讨论
匿名发表
 
讨论:
暂时没有讨论
热门主题
外环铁路 对成都都市圈产业发展影响研究[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