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论坛
关于推进江阳区工业升级发展的思考   时间:2017-08-08   发布者:四川县域经济网

江阳区委副书记、区长  杨长缨

      江阳区位于川滇黔渝结合部和长江、沱江交汇处,是泸州市的中心城区和工业产业核心区。长期以来,江阳区坚持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推进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发展的重要抓手,工业已经成为推进全区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主要推手。“十二五”期间,全区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均保持在59%以上。但是“十三五”开局以来,随着全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和泸州建设“区域中心”的压力传导,转型升级压力进一步极大,要素保障困难进一步凸显,江阳工业发展进入了比较困难的时期。如何在转型中抓住机遇,推进江阳工业优化结构、升级发展、提质上量,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江阳区工业发展的特点
      江阳区作为泸州市老工业区,长期坚持“工业为重、工业为先、工业为大”的发展理念,白酒、机械、建材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在调整中逐渐稳固,智能终端、现代医药、新能源汽车配套等新兴产业正在加快兴起,工业经济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起着支撑性作用。总体来看,有以下特点:
      一是总体运行平稳向好。随着近年工业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工业经济发展速度逐步放缓,但是整体保持在合理区间、稳中向好。201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1.6%,比2015年下降2.6个百分点,比2012年下降6.5个百分点,但仍然处于合理区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位增长。
      二是工业经济贡献突出。2016年,全区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251.6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8.5%,增速为10.4%,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7%,拉动全区经济增长3.7个百分点。虽然工业占GDP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58%以上,工业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依旧突出。
      三是传统产业支撑有力。2016年,全区白酒、机械、建材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22.82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91.8%。其中,白酒产业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05.83亿元,增长12.9%;机械产业完成9.01亿元,增长13%;建材产业完成7.97亿元,增长8.1%。
      四是骨干企业规模壮大。截止2016年底,全区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工业企业达到36户,比去年增加5户。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亿元企业有6家、超10亿元企业有2家,金鼎印务成功实现在新三板的上市挂牌。
      五是园区建设进度加快。轻工业园区成功更名为泸州国家高新区江南科技产业园,融入泸州国家高新区一体发展,园区建成区面积拓展到5.3平方公里,入驻企业增加到189家,并完成新一轮园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和产业规划布局,2016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6亿元,正式建成百亿园区。
      六是转型发展步伐提速。着力抓好工业招商和工业技改,各项指标保持高速增长,有力带动工业经济加快转型。2016年,全区共招引工业企业6家,到位投资123亿元,同比增长17%;完成工业投资105.82亿元,同比增长33.5%;实施工业技改项目97个,完成投入92.16亿元,同比增长27.2 %。
      二、江阳区工业面临的问题
      作为传统工业区和城市主城区,江阳区工业发展既有与其他地区类似的共性问题,也面临着一些特殊困难,需要客观分析和高度警醒。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优。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单一、新兴工业企业比重过低。酒业发展一枝独大,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长期高达80%以上,而近年来重点培育的医药产业、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仅4.7%。
      二是区属工业不强。主要表现为市属工业企业“个大比重高”、区属工业“量多体积小”,全区工业发展难以自控。以2016年数据为例,市属企业占江阳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7.1%,区属企业产值仅占22.9%,全区工业发展指标受制市属企业。以泸州老窖为例,其产值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直接拉低全区工业下降0.8个百分点。
      三是传统工业转型慢。主要表现为传统工业“去产能、去库存”压力大, 技改升级投入不足。2016年,全区产销率仅74.7%,存货高达51亿元,产成品存货达35.85亿元,其中,白酒库存达146664.4千升(即13.17万吨)。同时,白酒、机械、建材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分别完成技改投资50.36亿元、15.74亿元、4.37亿元,同比增长速度在放缓。
      四是新兴工业培育慢。主要表现为已引进的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配套等新兴工业企业培育发展周期长、见效慢、总量低,而招引新兴工业企业难度加大。2016年,全区新兴工业仅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75亿元,全区占比不足5%,而新招引的工业企业仅6家。
      五是工业要素保障难。主要表现为用地保障难、市场拓展难、金融保障不足。随着城市主城区详规落地和园区集中统一发展,全区可用于工业集中发展的地块更加有限。同时受到市场不景气冲击和资金保障不足影响,部分企业技改升级、扩大投资意愿降低。2016年,全区甚至出现8户规上工业企业退规。
      三、江阳工业转型升级的措施
      面对工业转型发展各类难题,江阳区唯有迎难而上、抓住机遇、创新方法,坚定不移做优做强传统优势工业、引进培育高端成长型企业、扶持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方能推进江阳工业扭转被动、焕发生机、再创佳绩。具体来说,必须抓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做优存量抓质量,坚定不移做强传统工业
      一是深入推进降能去库。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依法依规淘汰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未达标的落后产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和发展需要,按照产业政策与节能环保的要求,调整发展策略,围绕“需求侧”转移部分产能。搭建政府采购服务平台,鼓励政府投资类项目采购“江阳造”,引导企业参加“中博会”“西博会”“万企出国门”“川货全国行”等活动,大力支持工业企业“走出去”,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二是扎实抓好技改升级。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增加技术储备能力,促进产品技术资本化、专利技术产业化,积极探索以技术标准引领产业发展、围绕创新成果进行创业等模式。引导技改项目“争资争项”,精准掌握国家、省、市项目资金政策及信息,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政策支持。今年力争实施工业技改项目90个,完成技改投入79.5亿元以上。
      三是着力抓好企业培育。实施区属企业壮大工程,加快培育一批产值大、带动强的工业企业,逐步夯实区属工业在全区工业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今年力争培育5亿元以上企业1户,10亿元以上企业2户。实施“小巨人”“成长型”企业培育工程,围绕主导产业、龙头企业产业配套和链条延伸,今年力争培育专精特新企业3户,成长型企业2户,小巨人企业1户。实施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工程,用足用活各项政策,今年力争新培育升规工业企业10户以上。
      四是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三产联动”发展,充分发挥泸州国家高新区、金三角白酒产业园区坐落江阳和全区工业发展基础较好的优势,串联整合红粮种植、白酒酿造、酒文化观光旅游及附属产业资源,推动三产联动、融合发展。促进工业和信息化融合发展,依托高新区“华为大数据中心”和张坝“众创智慧港”,打造“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加速江南科技产业园楼宇经济招商落地,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用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二)围绕做大增量抓招引,坚定不移培育新兴工业
      一是精准定位“招什么”。认真落实泸州建设“双两百城市”和“区域中心”的各项要求,依托江阳作为城市核心区、产业集聚区、产城一体示范区的综合优势,突出工业招商向高端化、智能化、信息化、集约化转变,把引进培育现代医药康健、生态节能环保、智能终端科技产业作为工业招商的主攻方向,始终瞄准行业领军、核心科技、带动性强的企业,重点对接“专精特”型创新企业。今年力争引进新兴工业企业22家,其中智能终端企业不低于20家、到位投资不低于30亿元。
      二是精准发力“怎么招”。精准对接“北上广深”等发达地区,紧紧盯住和研判捕捉该区域的产业升级转移趋势和商机,尤其是深度对接深圳智能终端产业转移企业,着力招引实力型、品牌型、科技型智能终端企业,不搞均衡用力和盲目出击。精准出击“央字头”“国字号”、上市公司、龙头企业。培育一支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招商精英队伍,实行小分队蹲点驻扎、工作组轮流上门、区领导渐次出击、主要领导一锤定音的招商机制。实施一批见实效的好方法,认真筹备以我为主的各类专题招商节会,选择性参加其余招商节会,通过建立完善企业家协会和联合会抓好以商招商,依托深圳旭日伟业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手机报)等专业平台突出专业招商。
      三是精准施策“留得住”。用活用好政策,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坚持扶持措施政策化、政策推行制度化,在扶持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层面尽己所能、开明开放,继续推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招商政策,利用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融资建立20亿元的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做足做优服务,认真落实“审批事项最少、审批速度最快、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四个最”要求,加快行政审批、企业投资管理等改革步伐,开辟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将园区企业“三证合一”等审批事项纳入高新区统一办理,实行“一对一”“点对点”跟踪服务等。
     (三)围绕做强保障抓要素,坚定不移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着力解决用地难题。切实抓好土地资源的整合储备开发,加速融入酒业园区和泸州泸州国家高新区协调独立发展,完善共建共享方案,划定界限范围,留足工业发展空间,力争今年内完成高新区和酒业园区“江阳园”的规划交付。动态开展工业用地和厂房清理排查,重新盘活利用闲置土地和厂房。切实推进高效节约集约用地,优先保障发展前景好、环境污染小、投资总量大的工业项目用地需求,鼓励企业通过建设多层建筑等方式向上拓展发展空间,激励企业优先实施“零地技改”。
      二是着力解决融资难题。完善政银企合作平台,定期召集金融(准金融)机构、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召开座谈会,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同步健全驻区金融(准金融)机构支持工业发展的目标考核机制,激励金融(准金融)机构不惜贷、不抽贷、不断贷,实实在在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继续实施每年500万元工业企业贷款贴息政策和3000万元的工商业转贷金政策,并同步降低转贷金实施门槛,不断简化审批流程,降低审批门槛,加快转贷资金的放款速度,缓解企业贷款压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动符合条件企业在资本市场挂牌、转板、上市和融资,今年力争实现“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3家、四板市场挂牌20家。
      三是着力解决环境问题。良好的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保障,坚持打造最贴心最优化的政务环境、最安全最和谐的社会环境来促进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扎实推进政务环境提升工程,完善区领导和职能部门联系企业制度,及时了解、协调和解决企业难题,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加快发展的“投资零障碍、服务零距离、生产零干扰”的良好发展环境。持续深化社会治理创新工程,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高效推进主城区道路白加黑、夜景光亮和风貌塑造等工程,着力优化市场环境、居住环境、治安环境,为企业投资兴业和衣食住行提供全方位保障。


参与讨论
匿名发表
 
讨论:
暂时没有讨论
热门主题
外环铁路 对成都都市圈产业发展影响研究[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