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论坛
观光农业发展亟待有法可依   时间:2017-06-15   发布者:四川县域经济网

黄福江

    我国拥有悠久的农耕史,且地域辽阔,地貌多样,为发展观光农业提供了先天的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和深厚的农业文化底蕴。但是,观光农业大多是依附于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自然资源基础上而发展的,它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了某些人在不付费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消费而不会影响其他人消费。在此情况下,极易产生“搭便车”行为,出现市场建设秩序紊乱的无法可依窘境,现在迫切需要联合与观光休闲农业相应的农业、旅游、环保、规划等政府部门,制定一部专门的《观光农业法》和具体实施细则,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为观光农业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1.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扶持观光农业发展。观光农业是一项复杂的交叉性产业,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观光农业发展中的宏观调控能力,加强观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安排专项财政预算给予观光农业发展资金保障,在税收、信贷、土地、价格等政策给予优惠,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进行乡村生态保护,设置权威专业管理部门统一指导全国和地方观光农业的发展,将观光农业上升到国家战略,使观光农业规范发展。
       2.完善观光农业法规体系,护航观光农业发展。观光农业投资大、投资周期长、风险高,涉及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田水利土地整治等多项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私人部门缺乏参与观光农业建设资本,容易导致观光农业投资建设不足的“市场失灵”现象。在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除了需要农业、旅游、环保、规划、水利、土地等部门通力协作,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外,还需法律的保驾护航,将多部门管理统一纳入法制轨道,以便促进观光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了促进观光农业的科学发展,为其提供法律保障,国家和地方立法机关应明确观光农业功能、指导方针、发展方向、奖励措施,规范观光农业管理部门权限和职责,保障中央和地方对观光农业建设投入,制定单行和专门的观光农业法规,形成层次分明、宏观和具体实施细则的法规体系。
      3.制订严密的科学规划体系,促进观光农业有序发展。观光农业是综合利用当地优越的农业自然资源,结合农业文化资源,以及特有的地域农业生活和生产景观,融合娱乐、食宿、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新型服务产业。在观光农业开发过程中,需要对当地农业自然资源进行勘探和开发,以及对土地、水利等资源进行整合,对不同种类的观光农业区域进行分门归类,以便科学合理规划观光农业景区,科学促进观光农业的发展。目前,我国观光农业整体还处于规模小、水平低、层次低的阶段,国家有关部门应联合调研,依据各地特色制定适应国家和地方的长中短期的观光农业科学规划体系,促进观光农业科学、有序、健康发展。
       4.加强生态城镇建设,保护乡村文化遗产。农村文化资源是观光农业内在灵魂和吸引观光旅游者的魅力所在。观光农业景区天斧神工的自然风貌,仅是拥有吸引游客的外在美,如果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观光农业就无法长期保持旺盛生命力。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城镇建设需要利用土地,尤其是地势平坦的农业用地会更多受到征用,在城镇化建设工程中,势必对当地农村环境带来一定程度影响,造成乡村文化被侵蚀和农业自然环境被破坏。这会直接导致观光农业依附的农业自然和文化资源载体的丧失,影响当地观光农业开发和品质的提高。为避免影响观光农业资源的减少和丧失,在城镇化推动过程中要严格贯彻生态文明要求,注重当地农业资源环境和保护,尤其是加强富有特色的农业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保护。
      5.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助力观光农业健康成长。发达的观光农业离不开完善的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山川秀美、文化底蕴深厚的观光农业发展区域,基本处于城市郊区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交通条件落后的偏远乡村地区。虽然近年来观光农业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发,但多数仍处于小规模、零散的农家乐状态,并未形成联片发展。在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观光农业企业和个体经营的联合组织作用,完善农业资源评估、资金融资等中介服务组织体系,为观光农业发展建言献策,提供观光旅游市场信息,通过网络推介、现场宣传、媒体互动等多种方式宣传和推介观光农业品牌区,打造高端品牌景区建设,帮助更多的观光农业景区健康成长。

 


参与讨论
匿名发表
 
讨论:
暂时没有讨论
热门主题
外环铁路 对成都都市圈产业发展影响研究[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