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论坛
加快建设盐亭生态经济强县   时间:2015-11-16   发布者:四川县域经济网

四川省盐亭县委办公室课题组

      县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盐亭扭住抓工业、抓城市、抓农业产业化、抓项目、抓落实“五抓”工作重点,着力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推进山水田园城市建设,开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局面。全县财政收入四年增长了近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每年连续保持在50亿元以上;城市面积从8平方公里拓展到1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增长了近4万,新建了绿地、公园、广场75.6万平方米;建成“西部花都”4200亩的花卉基地、“西部水产”3000多亩的水产基地,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城乡居民收入连续三年均以两位数的增速增长,全县存款总额达到111.68亿元,贷款净投放总额增加了31.61亿元。

      2015年,盐亭全面推进基层人事制度改革等18项重点改革,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潜能、激发活力、争取先机,加快建设生态经济强县,为绵阳建设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作出积极贡献。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步伐,推动新型工业高效高质发展。加强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招商选资,引进资源消耗少的科技环保型企业,着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积极创建循环经济示范产业园区,进一步提升园区的吸引力。围绕机电、建材、医药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引进环保的新型建材、生态医药食品等科技型、环保型企业,加快推进众一产城、迪奥制药等项目建设,促进品慧半导体高效光源及灯具、奥特龙欣新材料原料等项目尽快落地。积极引导现有企业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抱团发展,打造知名品牌,积极实施“互联网+”发展战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深化城乡统筹发展改革,加快建设生态城市。建立健全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大力推进“山水田园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建设,走一条具有盐亭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加快推进老城棚户区改造,拆除一批老旧的影响城市形象和功能的建筑物,规范农贸市场,加快鸿瑞国际城、瑞地滨江等房地产项目建设,启动文化馆、中医院、原云溪中学等片区的拆迁和改造,加快石岭片区的恒都商业广场、水晶郦城、阳光水岸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石龙片区的活性白土搬迁、土地整理,加快梓江之星、梓江锦城、石龙佳苑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创新城市治理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打造更加清洁、畅通、文明的城市环境。
      ——抓住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契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围绕解决好“地怎么种”“由谁来种”“种什么样的东西”等问题,围绕助农增收,积极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鼓励城市居民、返乡民工、大学生等积极投身农业产业化发展,在工商注册、创业资金扶持、粮食补贴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扶持。完成农村土地、房屋、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加紧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积极培植农村产权交易中介机构,推动农村产权流转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基地,全面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推动梓江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带纵深发展。加快国家级核桃基地建设,积极培育有机生态农业地标品牌。抓好梓江休闲观光农业带旅游产业规划和旅游要素发展,建成一批星级农家乐,形成具有盐亭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环线。
      ——推进投资融资体制创新,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立足盐亭作为丝绸源头的优势,放眼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思路研究开发嫘祖文化资源,包装、储备一批具有盐亭地标意义的项目。要强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精减投资领域行政审批事项,充分利用盐亭籍在外成功人士较多的优势,积极引导他们回乡投资创业,大力发展“归雁经济”。加大城市资本运作力度,拓宽城乡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建设投融资渠道,支持、引导更多民间资本投入公共服务领域。创新民间投资机制,积极推广PPP等投融资方式,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县内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事业项目,为项目建设争取更多资金。
      ——完善社会体制改革,进一步办好民生实事。强化教育引导、处罚惩戒、生态补偿、资源有偿使用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切实加强生产生活污染源控制与治理。突出秸秆还田、弥江河全域治理、生态农产品打造等工作重点,启动养殖污染治理工程,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让盐亭有更加清新的空气、清净的环境、清洁的水质。统筹推进教科文卫社保就业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推进教育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加快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乡村流动。积极做好扶贫帮困、弱势群体救助。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完善多元化调处工作机制,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事业。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生态经济强县建设提供政治保障。全面推进纪检监察部门的改革,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认真查找、彻底整改思想、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健全预防腐败体系,完善惩治腐败制度。充分发挥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依法监督、建言献策、联系各方、维护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和政协依法行使职权。扎实开展好新一轮“两下两上”“三同四百”和“双联”活动,切实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政治鉴别能力、动员组织能力、驾驭复杂局面能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培训提升、人才引进等制度,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文章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


参与讨论
匿名发表
 
讨论:
暂时没有讨论
热门主题
外环铁路 对成都都市圈产业发展影响研究[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