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达川区发展乌梅产业的对策
张帆 李晓华 杨勇 刘碧和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是乌梅的原生资源地,据检测,其有效成分枸橼酸含量达29.4%,高出药典标准近一倍,极具开发潜力和前景。但长期以来,由于基地培育不够、产业发展不强、对外宣传不力,达川乌梅鲜为外地人所知,可以说是藏在达川深山的“璞玉”。为充分挖掘乡土特色优势经济林资源,达川区作出了建设“中国乌梅之乡”的战略部署,将乌梅作为全区重点发展的五大特色农产品之一,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建设了万亩乌梅现代产业园,获得了“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国乌梅之乡”等称号,开发了茶园山乌(青)梅酒、乌梅露、梅干等产品,研发了“乌梅酒发酵研发改造技术”国家专利……全区乌梅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截至2014年底,乌梅基地面积已达6.5万亩,挂果面积1万亩,实现产值1.8亿元。实践证明,达川区发展乌梅产业,符合发展现代林业、建设产业强区的要求。但目前达川乌梅产业发展也还明显存在基地规模小、配套设施差、科技水平低,产业链条短等突出问题。学习借鉴成都、资阳和重庆等地发展林业特色产业的金刚钻,锤炼打造深藏达川的玉乌梅,加快建设“中国乌梅之乡”。
——增强发展信心,坚定发展定力。经济林产业是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身,融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生态富民产业,是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的最佳结合。近年来,国家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支持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达川区作为乌梅的原生资源地,特别是达川乌梅基原纯正,有效成分枸橼酸含量高,且当前市场对枸橼酸需求大,有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的基础和潜力。因此达川区要围绕打造中国乌梅之乡这一战略,坚持把发展乌梅作为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来抓,进一步增强信心、增添动力,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推进基地发展,建设乌梅之乡。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国乌梅之乡,必须在基地面积上有规模,果品产量上占主导。目前达川区乌梅产业主导地位尚不明显,助农增收效果还未彰显。必须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专合组织+基地+农户”“业主(大户)+基地”等多种模式,大力推进乌梅种植基地面积增加、质量提升,真正实现标准化种植、规模化发展。特别是要研究出台系列优惠和扶持政策,鼓励企业、业主和农民投入乌梅产业发展,加快种植基地建设。力争用3至5年时间,全区乌梅基地乡镇达到30个,基地村90个,总面积超过10万亩,全部投产后产量达到20万吨。
——打造乌梅园区,建设精品窗口。正在建设的达川万亩乌梅产业园既是乌梅科技和乌梅种植示范园,也是梅类植物和梅类文化博览园以及以乌梅为核心元素的旅游目的地,更是达川区乌梅产业对内的重要引领示范基地和对上对外的重要汇报展示窗口,必须按照“一个园区、多个目标”的思路加快建设,早见成效。一是抓好核心示范基地建设。通过除灌去杂、土地整理、修枝整形、补植补造等措施,加快培育数千亩具有视觉冲击力的高标准乌梅种植示范区。二是抓好园区建设景区化打造。秉承四季有花可赏、四季有景可观的理念,确保一年四季吸得来、留得住游客。重点打造具有一定规模的梅类植物博览园,以及根据需要建设数个以草本为主的花卉园,努力将园区建设成为集民众四季赏花目的地、婚纱摄影外景地、学生科普实验地等于一体的旅游胜地。三是抓好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园区标志性大门、游客接待中心和乌梅文化广场建设,完成园区道路扩建及园区供电、灌溉设施改造等。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产业水平。乌梅产业发展,必须以先进科学技术作为强力支撑,切实加强乌梅良种选育及扩繁、标准化种植及经营、乌梅产业链的延伸及营销。一是要加强本区优良单株普查,尽快确定优良单株,建立母本园,进行栽培试验,确定自己的地方优良品种,同时争取良种认定。二是要在育苗、整地、定植以及施肥、整形、挂果和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进行探索试验,制定技术标准。三是要加大乌梅酒品、饮品、药品研发力度,形成拳头产品,创造有知名度、美誉度的名优品牌。四是要加大乌梅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严格按标准规划、实施、验收,走乌梅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路子。
——创新机制体制,激发发展活力。发展乌梅产业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为主的路子,特别是要靠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带动。既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相关项目资金,打捆用于乌梅产业发展,集中用于产业园区建设。也要加大本级财政资金匹配力度,足额保障补助和扶持资金,特别是在土地流转上给予引导支持,在流转费上给予补贴补助。更要积极招大商、引巨资,引进工商资本投资乌梅产业,建大基地、大工厂,为乌梅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挖掘乌梅文化,创响产业品牌。坚持文化引领,在发展乌梅产业、推进助农增收的基础上,通过对乌梅文化的宣传、推介,实现“让乌梅因达川而展现物种力量,让达川因乌梅绽放地域光彩”的目标。一是组织精干力量,挖掘、收集、整理和宣传乌梅文化,编撰关于乌梅的故事和传说,编写关于咏梅的诗词、歌曲、舞蹈,拍摄关于乌梅的宣传片。二是收集咏梅的诗词,请书法家雕刻在园区石头和假山上。每年元九在乌梅山举办登高节、赏花节,努力形成栽乌梅树、赏乌梅花、观乌梅景以及品梅茶、赋梅诗等为特色的梅生态文化旅游格局。三是达川城市建设也要融入乌梅元素,如建设乌梅大道、乌梅广场、乌梅酒店等。
(作者按先后顺序分别为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委副书记 ,区委常委、区总工会主席,区政府副区长,区林业局局长)
(文章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