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论坛
双流融入自贸经济思考   时间:2014-10-31   发布者:四川县域经济网


      上海自贸区成立承担着我国应对全球经贸体系变化、探索经济发展新战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三大使命。四川省双流县对照这三大使命,根据县域所处环境,从实验市场化改革、优化提升服务业、加强经济外向度三方面强化自身建设,积极融入成都自贸经济建设。

     上海自贸区使命
      ——应对全球经贸体系变化。二战后,在美国主导下,于1948年形成了关税贸易总协定(GATT)。1994年,GATT进化成为WTO,中国于2001年加入,开启了一段快速发展的时期。
      随着西欧、日本、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旧秩序对美国而言已经成为鸡肋。于是,美国又开始建立自己能够主导的新秩序。目前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力图通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TTIP)和多边服务业协议(PSA)形成新一代高规格的全球贸易和服务业规则,来取代WTO。
      建立上海自贸区,就是主动应对经贸格局变化,先是局部的扩大开放,创造自由投资和贸易的环境,并适当将其中的某些商业高标准映射到整个中国制造和服务业。
      ——探索经济发展新战略。过去30多年,中国利用后发优势,通过一系列市场化改革、参与全球经济、人口红利、先进技术以及设备引进、政府在经济领域的资源有效配置等手段,推动了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但同时,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通过建立上海自贸区试验改革,可以探索新的发展战略,以强化市场经济地位,加快自主创新步伐,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深化对外开放合作。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上海自贸区利用了上海有全国最全的交易所、银行间市场等优势,积极推动金融自由化(如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以及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等)、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扩大人民币在贸易、投资、保险等领域的使用,争做人民币回流最大的目的地和集散地,试图先建一个庞大的金融资产缓冲区和蓄水池,完善人民币的全球循环路径,并且最终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打通资本账户,进行双向投资、相互渗透,实现金融资源的全球优化配置,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为人民币国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双流融入成都自贸经济优势
      ——资源禀赋更好。无论是上海自贸区还是目前其他申报自贸区的地区来看,基本以保税区和各种口岸为依托。双流拥有成都其他区(市)县少有的空港口岸、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及综保区等特殊优势。
      ——区位优势更佳。双流紧挨成都主城区和天府新区直管区两大核心增长极,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发展阶段更宜。数据指标显示,双流已步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后期”,进入在中西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冲刺阶段。
      ——产业基础更优。目前,双流形成了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的产业基础,“一核心三主导一体系”占据先进制造业高端环节,临空服务业成为双流特色产业,经济外向程度相对较高。

      融入成都自贸经济大有作为
      ——实验市场化改革。其一试点国有资本改革。坚持市场导向,以市场化配置国资、重组国企,通过整体上市、成立“淡马锡”(或“中投”)式投资公司、股份制、股权转让、非公经济进入公共服务供给等方式推动混合所有制发展,推动国有资本向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建设、能源供应等提供公共产品职能转型。其二拓宽民间资本参与。减少政府参与或干预市场经济运作,国有资本逐步退出部分非公共产品供给领域,让给民营部门;试验审议形成民营部门进入的“负面清单”,取消对一些产业的各种不合理的显性或隐性限制,拓宽民间资本参与领域,鼓励民营部门参与市场竞争,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其三,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减少过度的政策倾斜,强化竞争环境的公平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


      ——优化提升服务业。其一打造临港自由贸易圈。协调好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互动发展的关系,依托国际航空枢纽功能区和综保区,打造临港自由贸易经济圈,带动双流服务业整体水平提升。以建设跨境电子贸易服务试点城市为中心,吸引跨境电子商务大企业大集团落户双流,鼓励全县商贸企业加大电子商务应用;充分发挥综保区国际商品展示中心、机场站前商务区等平台的作用,加快推进成都进境水果指定口岸建设,加快发展对外商贸展销业;依托航空枢纽,发展航空维修、数据处理、发动机保税检测维修业。
      其二提速发展金融业。依托仁宝、纬创等外贸巨头,吸引其将外贸结算功能和离岸金融服务落户在双流保税港区内,形成类似于新加坡的区域性结算中心和离岸金融中心,并争取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培育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信托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形成新型金融机构集群;加快银行业、保险业等主流金融业发展,探索建立本土银行;在综保区强势发展飞机融资租赁业。
      其三加快服务业开放。处理好审批与先试先行的关系,着手准备制定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和国民待遇,逐步扩大备案制试点。
      ——加强经济外向度。其一丰富对外开放通道。在成都三圈一体、全域开放的发展战略框架下,与青白江西部铁路物流中心合作,打造从成都经东南亚(泰国)和南亚(缅甸、巴基斯坦)到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以及经中亚、中东到东欧的“陆上丝绸之路”,形成对外开放大通道。开通更多国际直飞定班航线。争取更多进口口岸资质。
      其二大力发展外贸加工业。探索创新内陆加工贸易模式,推动综保区向一般贸易和国际物流综合服务功能拓展。
      其三鼓励建筑企业走出去。强化建筑企业走出国门,支持和奖励本地建筑企业争取相应资质。

(作者单位:四川省双流县发展和改革局   黄彬)

(文章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

 


参与讨论
匿名发表
 
讨论:
暂时没有讨论
热门主题
外环铁路 对成都都市圈产业发展影响研究[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