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论坛
县域产业园区应急管理困境与破解   时间:2025-03-10   发布者:《当代县域经济》杂志

县域产业园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新型工业化及产业融合发展的主阵地,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在县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县域产业园区虽逐步向高科技领域演进,但却依然面临建设质量欠佳、综合应急能力不足、管理系统难以高效应对突发事件等一系列复杂难题。特别是贵州这一具有鲜明地理特色的山地公园省份的县域因地形地貌及资源禀赋特点所限,产业园区建设中面临的困难更加突出。数据显示,贵州省受灾人数持续增加,受突发事件影响人数逐年上升。而县域产业园区在地方政府政绩评估中占比较大,应对产业园区突发事件已成为县域地方政府和园区管理者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也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因此,必须优化县域产业园区应急管理措施,健全园区应急管理系统,提升园区管理质效,从而增强园区承载能力,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文以贵州省黔东南州16个县市产业园区为研究样本,在深入分析园区建设中的应急管理问题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县域产业园区

应急管理多因素挑战的深度剖析

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不断发展,传统手工业及低端产业逐渐被产业集群替代,产业进园区已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共识。蓬勃兴起的各类产业园区在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载体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尤其在产业园区应急管理领域,频频发生的安全事故导致的负面社会影响为地方各级政府治理工作带来新挑战,也让产业园区管理者面临重压而制约园区发展。

县域产业园区智能设备困境之因。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县域产业园区智能化管理尚处于起步探索期,最为缺乏的要素是信息技术领域专业人才。专业性人才的缺失严重限制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在县域产业园区管理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再者,县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沿海城市相比差距显著,资源分配有限,资金匮乏问题突出,难以对产业园区智能设备的升级提供有力支持,进而导致智能化进程的迟滞。此外,大部分县域产业园区的管理权限集中于地方政府或地方政府委托代管的国有企业,因此,体制内复杂的采购流程、冗长的审批周期成为智能化设备引入不及时的又一重要因素。

县域产业园区应急基础设施缺失之审视。产业园区内的应急设施对应对紧急事件、防止次生灾害升级以及处理不可预测突发事件具有重大作用。无论突发事件源于自然灾害、技术故障抑或人为因素,保障关键基础设施系统的稳定性都是产业园区应对之举的核心保障。然而,当前产业园区普遍面临基础设施不足或老化问题,严重限制紧急事件处理的有效性,导致多起小规模事件恶化为重大事故。在应急管理范畴内,基础设施问题应作为核心关注点,同时不可忽视园区内紧急救援设备匮乏问题。紧急情况下,若救援设备无法及时抵达事发地,极可能错失黄金救援时间。此外,诸多紧急设备因长期闲置或缺乏定期更新,在应急过程中失去原有功效。

县域产业园区应急人员能力提升之紧迫性。县域产业园区应急人员综合能力不足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年轻劳动力外流,这使得园区应急队伍以年龄较大的安保人员为主。当前,园区风险预警处于人工监测模式,此模式存在监测漏洞。尽管早期干预对于多种灾害防范意义重大,但人工巡视的周期性决定了其难以实现对危险区域的全天候监控,这导致园区潜在突发事件的防范与应急处理成为持续关注焦点。在突发事件发生以及园区设施存在潜在安全隐患时,高龄应急人员往往难以迅速察觉问题,且可能出现反应延迟和决策缺乏果断性的情况。综合而言,园区应急响应水平存在明显不足。

县域产业园区医疗应急管理薄弱之现状。近年来,医疗物资保障问题已成为社会重点关注领域,学界多关注社会公共卫生服务,而产业园区医疗保障这一安全隐患问题亦成为焦点。部分产业园区在运营中医疗应急管理意识匮乏,表现为医疗药品不足、专业医务人员缺失、园区管理者卫生应急知识欠缺等。加之贵州县域道路崎岖,产业园区与县级、乡镇医院距离较远,一旦发生卫生安全事故,易出现混乱无序、应对失措之状况。

县域产业园区专业性应急处置人员之匮乏。专业应急团队成员经专业培训,具备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然而,多数工业园区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并未组建此类团队。在部分紧急状况下,应急团队成员凭借专业知识与技能,可专业评估危险事件并迅速采取适当应急措施,有效降低潜在伤害与损失风险。相较而言,企业员工虽会自发应对小规模意外事件,但因缺乏专业救援团队支持,难以对事故发展趋势作出专业判断,易陷入危险。

县域产业园区应急管理的实践路径优化

县域产业园区智能设备应用策略。首要措施为积极挖掘技术人才,推动高端智能设备的有效运用,从而实现对关键危险源信息的快速获取、主要危险源的详细描述与状态监测、严重危险源的迅速分类以及向应急机构和人员的及时通报。构建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降低潜在经济与社会影响的关键,此乃重要预防举措,可助力园区及时洞察潜在威胁。其次,智能设备采购应聚焦流程简化,减少不必要的会议与审批程序,以此降低官僚化倾向,防止职权滥用,保障采购高效性。这有助于加快设备获取速度,增强园区应变能力,减少资源浪费。

县域产业园区人员能力提升之举措。部分产业园区内有河流或湖泊,并且有水上运营的娱乐项目,当前,部分园区并未设置专业的救生人员。应急管理者应秉持“以防御为主,以修复为辅”的原则。使参与园区应急管理朝着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推进。因此,提升员工培训水平势在必行。在产业园区安全生产工作中,员工处于应对事故的前沿,加强应急培训及专业培训对增强员工安全意识与风险应对能力意义重大,可从源头上有效管控危险源,切实降低突发事件的直接危害,避免因不当行为引发次生灾害,减少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进一步而言,组织紧急事件演练至关重要。鉴于多数员工缺乏直接应对紧急事件的经验,突发事件一旦发生,极可能导致人员疏散效率低下、秩序混乱。预案编制与演练状况对于引导公众正确应对灾害具有关键作用,通过演练能够检验疏散策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有效解决突发事件中的问题并提供应对之策。

县域产业园区换岗换位换职机制的构建。日常巡查工作对园区的安全维护与应急管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园区安保人员多为大龄群体,存在体力不足、技术能力较低和知识储备欠缺等问题。为解决技能与知识短板,首先,应开展系统的换岗、换位、换职专业培训计划,内容涵盖安全巡查的前沿技术与方法,如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和应急管理最佳实践,并引入智能管理系统提供培训后的技术支持,助力安保人员掌握技术精髓,提升应急管理效能。其次,引入知识共享与培训记录系统,激励员工分享该岗位的经验知识,以便用于定期轮岗的学习,增进员工对不同岗位要求的理解,提升知识储备。最后,将员工巡查与智能管理系统有机结合是提高效率与数据准确性的关键。综上,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园区员工巡查的专业素质与效率,克服年龄和体能因素带来的挑战,进而提高园区安全与应急管理水平。

县域产业园区现场救治体系的组建。园区医疗安全在社会公共卫生系统中地位显著,它不仅与个体的健康和生命息息相关,更影响着整个园区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在保障园区医疗安全方面,首先是应急医疗物资,其在园区突发事件中对维护人民生命安全不可或缺。建议园区建立完善的医疗卫生设施,配备充足医疗设备并严格管理药品库存,涵盖定期更新药品、妥善处理过期药品以及确保常用药品储备充足,以此保障小型卫生安全事件中患者的就医用药需求。其次,园区应积极协调附近医院资源,通过向医务室派驻医务人员的方式,及时评估和处理紧急状况。形成医疗合作模式并建立通信渠道,使医务室医务人员能与医院专家随时沟通,获取针对性的现场预防控制措施建议,从而有效应对医疗紧急情况。最后,为确保在大规模事故或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救援,园区应配置专门的卫生安全应急车辆,并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人员,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将受伤或患病人员送往医院接受治疗,有效避免伤亡事件发生。总之,园区医疗安全至关重要,尤其在人员密集环境中。通过构建完善的医疗设施、资源协调机制以及应急救援体系,能够更好地保障入园人员生命安全,维护园区的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县域产业园区突发事件治理模式的构建。突发事件的有效治理需强化应急技术、设施、资源与人才储备等要素,这些要素共同构建综合应急管理体系。首要之举是建立应急响应协同机制,实现政府、产业园区、企业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协调合作。在此过程中,政府承担整体协调与领导重任,应与县级层面构建强力安全管理框架,将环境保护、应急管理、水务、电力、交通、卫生等相关单位纳入合作范畴,形成高度互动的安全治理体系,以保障资源的充分调动与协同作业。此外,要加强社会资源的协同利用,促使各部门充分发挥能动性,将社会力量有效整合至应急响应之中,提升突发事件应对效能。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形成多部门分工合作的协同优势,更迅速、有力地应对复杂情况,在最短时间内降低潜在损失。总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任务,涉及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源的紧密合作。有效的应急管理可降低潜在风险,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文/王家梅 中共塔城地委党校)


参与讨论
匿名发表
 
讨论:
暂时没有讨论
热门主题
外环铁路 对成都都市圈产业发展影响研究[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