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论坛
挑起县域富民产业“金扁担”   时间:2025-02-27   发布者:四川日报

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兴业才能富民。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为乡村振兴描绘出更加清晰的蓝图,强调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这不仅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化,更是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要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等,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以抓好县域富民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挑起乡村振兴“金扁担”。

地理基因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正在重构农业产业升级的时空坐标。雅安蒙顶山的千年茶树群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从传统农耕到精准农业的产业超常规跨越;凉山盐源的立体生态果园将自然景观转化为四季体验经济,使苹果综合产值达33亿元。这种创新不是对传统的疏离,而是通过技术溯源重塑产业价值,让“东坡肘子”“郫县豆瓣”等文化符号在数字时代蝶变出全新业态。数据显示,新津已建成智慧大田3000亩、建成智慧农业场景100余个、智慧农场100余个,推动农业生产由“经验依赖”向“数字赋能”转变。科技赋能县域富民产业,正在不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链重构正在打破乡村经济的“熵增”困局。五粮液的智能仓储与射洪元宇宙农旅的实践表明,当物联网连接田间地头与城市消费端,当数字孪生技术重构生产流程,农业就能突破单一价值维度。这种变革带来三重跃迁:农民从土地依附者转变为数字田园的主体,文旅融合催生体验经济新形态,要素流动打破城乡二元壁垒。德阳“农业科技飞地”模式,使科研论文转化为田间生产力,让“教授的论文”与“农民的锄头”产生化学反应;眉山“乡村振兴贷”则用金融工具激活沉睡资产,展现了要素重组的巨大魔力。示范效应下,各地将升级县域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推动农业现代化、迈向农业强省。

制度创新与区域协同构成了县域经济的双轮驱动,是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主要推力。乡村振兴的着力方向,是通过制度革新,再加以区域协同的驱动,让乡村成为充满活力的价值创造中心。蒲江县的“土地银行+职业经理人”模式,通过产权重构实现规模化经营,催生出15亿元农业产业集群,其本质是重构社会关系网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更打开产业发展纵深,川渝两地不断提升服务效能,为产业要素的高效流动与集聚营造出更加优质的环境。比如,资阳安岳柠檬依托冷链物流24小时直达长三角市场,其背后是“研发在成渝、制造在县域”的分工革命;广安邻水县借力重庆研发打造智能制造基地,以产业链垂直整合实现要素最优配置,推动县域经济从地理边缘走向价值中心。

县域富民产业,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其中,现代农业这条“金扁担”,既是连接传统农耕文明与数字文明的桥梁,更是激活要素流动、重构产业价值的复合杠杆,让传统产业持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我们迎着中央一号文件的春风,紧紧抓住壮大县域富民产业这个“牛鼻子”,奋力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周明华


参与讨论
匿名发表
 
讨论:
暂时没有讨论
热门主题
外环铁路 对成都都市圈产业发展影响研究[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