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数字经济给出了明确的发展规划。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底部基础。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提升和设施改善,网络有效支撑了中国县域数字经济的发展。当前,充分发挥数字化优势和作用,高效推动县域经济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助力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出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县域经济数字化转型,要科学研判县域经济发展定位,打造特有的比较优势,科学系统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壮大。
[关键词] 数字经济;县域经济;海阳市
[作者单位] 中共海阳市委办公室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数字经济显然已经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数字经济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县域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增强县域产业发展支撑力,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步伐。通过数字经济赋能,推动县域传统优势产业集聚融合,打造良好的数字产业生态体系,催生县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县域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能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从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海阳市数字经济发展实践与成效
近年来,山东省海阳市深入贯彻数字经济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国务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及《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等战略要求,通过加快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建设,形成“数字产业培育+数字场景应用+数字消费升级+数字政务赋能”四位一体发展模式,推进了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了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多源共济,培育数字产业沃土。一是打造卫星数据全产业链。借势东方航天港建设,高标准建成卫星数据产业园,引入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团队的“东方慧眼”星座、龚健雅院士团队的“烟台云”卫星遥感云服务平台、山东省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海阳分中心等多个卫星产业项目,建立卫星数据资源池,构建卫星数据供应端;联合航天宏图、东方空间、九天行歌、星河动力、最终前沿、火箭派、陆海空间等多个国内商业航天头部企业,建立卫星数据需求清单,构建卫星数据应用端,打造国际一流卫星数据供需交易共享平台,形成具有权威性、延续性的数据汇集、搜索、定价、质量评估、交易、应用示范的卫星数据产业链。
二是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典型。聚焦装备制造、毛衫生产、新材料研制等工业生产企业,大力实施智能化改造,打造智能工厂,设置AIO智能工控网络监控系统,精准掌握车间设备的运行动态,实现所有设备信息采集、参数控制、曲线趋势分析智能监管;推广智能加工车间,以计算机辅助数字仿真优化,统一调配工业机器人、自动流水线及数控机床,实现了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双提升。
三是激活农渔产业数字效能。智慧农业基地将作物种植、生长管理、产品销售集于一体,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透明化、安全化管理。以旭耕农业公司为例,基于农场云构建智慧农业系统,对农场中25栋日光温室、90栋日光拱棚、55栋茶园棚进行数字化管理,从生产端的品种种质资源管理、作物生产信息管理、绿色履历管理到销售端的智能化配送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和客户管理等形成产销一体化数字农业模式;智慧海洋牧场以传统海洋牧场为依托,通过布设高精度、多参数的立体观测网,实现对海洋牧场的可视、可测、可控,实现海洋牧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重丰收”。以富瀚智慧海洋牧场为例,该牧场面积747.18公顷,养殖区26组,涵盖10余类海产品,通过分区布设智慧观测网,实现对海洋牧场环境温度、盐度、氧含量、pH值等要素实时监测,对水下视频观测预警,确保牧场养殖环境处于健康状态,有效降低了环境因素造成的养殖风险。2023年以来,海阳市已建立省级智慧农场5处、年产值达7.6亿元,智慧海洋牧场5处(含省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处)、年产值达2.1亿元。
以民为本,释放数字场景红利。一是创建多场景智慧城市。依托海阳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县节点作为数据底座,打造覆盖18个智慧镇街和6个智慧社区的市、镇街、社区三级业务和数据应用体系,搭建“城市运行”“数说海阳”“文化旅游”“智慧海洋”“乡村振兴”等15个数字应用场景。以“城市运行”场景为例,场景内整合汇聚社情民意等城市运行数据,实时展示城市管理、12345城市热线、综合治理、城市部件等态势,开展指挥调度和可视化展示、数据挖掘分析,全面展示城市管理领域运行状况,构建城市运行一张图。
二是搭建数字医保服务体系。29个医保服务事项全部实现“按需扫码、精准导航”,14类42项业务全部实现“掌上办、网上办”;推进“健康乐”和“医为”APP建设,实现患者在线“轻问诊”和在线查询历次检查、检验结果、医嘱情况;8项县级高频医保事项实现“随手办、携带办”,随时随地办业务实现线上100%全程网办,真正做到医保服务“零距离”。
三是推进智慧交通建设。构建数字交通指挥体系,整合视频资源汇聚到交通指挥综合监测平台,平台根据通行状态对全市121处智能化交通信号灯动态调控,实现全路段的实时监控与疏导,同时设立交通路口实时信号配时系统(绿波带),覆盖黄海大道、东凤大道、海天路等重点道路,有效提升了重点路段、重点时间段的通行效率。
四是提升教育招生数字化水平。发布智慧招生平台,明确学区划分标准,平台根据学生报名信息与登记在册的家庭信息自主核对,生成学位分配、自动分班结果,保障教育资源公平公正,提高审核效率及时掌握学生报名动态,为教育资源配置、招生政策调整提供数据支撑。
因地制宜,激活数字消费潜能。一是发展特色电商产业。鼓励各镇区街道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创建电商产业发展示范基地,打造电商名优品牌,通过产业定位电商发展方向,以点带面辐射全域。其中乡镇电商以朱吴镇为例,作为果树种植大镇,盛产樱桃、桃子、苹果等水果,通过积极引入农产品电商平台,配套建设农产品展销大厅、乡村振兴创业园,多次举办电商直播大赛、网红带货等活动,有效解决了农产品价格低、销售难的问题。同时,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了销售额度,成为全省首个网红带货培训孵化基地。以海阳云创智能科技产业园为例,依托海阳特色产品,对接天猫国际、京东、百度、飞猪等各大网商运营平台,建设电商综合供应基地,推动形成供应、直播、配送、溯源全链条基地化布局,带火了一批海阳特色品牌。
二是提升智慧旅游体验。打造智慧导游助手,在地雷战、丁家夼、九岭夼樱桃谷、招虎山等景区建立视频影像采集点位,加装流量统计摄像机以及人脸识别设备,汇聚人员、景点、天气等旅游信息,对接携程、途牛等旅行APP,为游客提供景点实景VR、游客导览导航、客流数据分析、美食引导数据、天气提醒等服务,实现了线上观赏景区景点、民宿、特色美食、非遗表演等场景体验。同时通过智慧助手进行客流分析,优化了景区运营管理,提升了游客体验度,为建立全域旅游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是打造航空航天展馆。“航天”是国家级、国宝级的共有IP,是“大国重器”中最具代表性和稀缺性的文化主题,拥有丰富的政策、产业、文化及民众基础和优势,随着商业航天的开启,航天文化旅游产业也逐渐起步,东方航天港航天科普教育基地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航天主题沉浸式互动科普体验场馆,建筑面积超20000平方米,设计6大展区,通过60余项互动模型展项,描绘出一个未来的东方航天港。
海阳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海阳市数字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随着经济数字化转型向纵深推进仍面临很多困难,这也是当前县域数字经济发展普遍面临的挑战。
经济数字化“小、弱、散”现象较明显。县区产业数字化整体发展缺乏精准高效的战略发展规划,尽管政府部门和不同行业都在尽全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但相互之间缺乏统筹协调和资源共享,短时间内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龙头企业。
数字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战略性资源和重要生产要素,但目前县区数据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可利用的信息资源匮乏、资源共享程度低的问题依然存在。
数字经济人才匮乏。数字型人才队伍对于数字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但目前数字型人才分布极不均衡,普遍聚集在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县区人才需求缺口在未来仍将持续放大。
推动县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新征程上,进一步筑牢县域高质量发展基础,要从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出发,牢牢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因势利导推动县域数字经济发展。
坚持统筹规划,彰显县域特色。推动县域经济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做好顶层设计,一盘棋统筹、一体化推进。
一是精准研判。推进县域经济数字化转型,要科学研判经济发展定位。数字经济是区别于传统经济形态的融合型经济,其发展离不开现在区域发展的良好基础。因此,县域数字经济的发展要立足县域发展定位,结合县域发展现状,尊重县域发展结构规律进行精准研判,探索通过“一县一策”模式,着眼县域资源优势或独特地理位置,发展数字化优势产业,打造高水平、数字化的县域龙头产业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比如,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要重视农业数字化水平、工业互联网建设、服务业数字化提升等领域;在数字产业化发展方面,要重视产业基础高级化与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新模式新场景新应用培育、未来数字产业孵化等领域;在企业数字化引导方面,要重视数字思维培训、创新能力提升、头雁企业培育等领域;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重视信息通信新基建,城市基建数字化升级,算力基建配备等领域;在数字治理能力提升方面,要重视智慧政务服务水平、普惠水平、融合水平等领域;在数字经济规划引导方面,要重视工作机制设置、专项资金支持、重大项目落地、专业人才引育等领域。只有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县域经济的发展规律,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系统推进县域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才能有效促使县域经济数字化转型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才能筑牢我国城乡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二是科学推进。推进县域经济数字化转型,要因地制宜科学推进,服务城乡融合发展。当前,我国各地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必须立足县域发展定位,结合县域发展现状,因地制宜推动县域数字经济发展。比如,位于生态功能区的县,可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统筹有限资源、服务生态环境保护上的积极作用,促进县域资源布局优化,推动县域经济高效、集约、绿色发展。又如,处于大中城市周边的县具有承接大中城市功能溢出的天然区位优势,县域数字经济发展要着眼于同大中城市接轨,更好带动乡村发展、促进城乡融合。
三是打造优势。推进县域经济数字化转型,要打造形成特有比较优势。数字经济不是零和博弈,需要各地区结合自身区位优势、人文特点,因地制宜发展数字经济新路径。同时,要立足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一方面,打造乡村经济增长极,发挥乡村自然资源禀赋,做足乡村振兴的数字赋能文章,走因地制宜的农业数字化发展道路,使农业生态价值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依托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速重构产业格局,让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重塑自身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鼓励企业将工业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特色产业融合创新。
坚持政策引导,促进县域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我国县域产业集群发展最显著特点是“集”而不“群”,普遍存在产业发展单一、市场供给不足、创新技术偏弱等问题。发展数字经济可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能最大程度突破传统产业的时空限制和行业边界,通过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与市场主体的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优势产业集聚。
一是突出顶层设计,提供政策制度保障。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蓝图,出台相关制度措施,分阶段落实发展目标,科学推进数字经济总体发展。通过数字经济人才培训会和专家研讨会,研讨解决数字经济发展碰到的瓶颈困难。
二是加快产业布局,抢占发展制高点。因地制宜强化数字经济基础产业发展,做强做大优势产业、补齐弱项短板。通过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形成数字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三是推动产业转型,提高核心竞争力。推进传统服务业、毛衫产业和机械加工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行动,聚焦数字农业、智慧乡村、数字牧业等项目,提高乡村数字化生活水平。
坚持人才优先,凝聚创新力量。人才是发展数字经济的第一资源,各地应出台专项人才培养规划,设置专门人才培养渠道,扩大专业人才引进补贴范围,构建政、企、校高效协同发展的数字人才建设体系。首先,地方政府需建立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通过各类奖补政策吸引人才,提升引才质量。其次,各地高校需挖掘优质教育资源,根据市场需求精准设置数字经济专门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人才,做好数字经济人才储备。再次,强化政策引导,建立“政产学研”多方合作模式,引导数字经济企业与高等院校共建研发机构和实训基地,定向培养所需新型数字经济人才。最后,企业要提供创业环境,用企业先进的文化理念留住人才,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激发数字经济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宫钦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