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论坛
平凉市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时间:2024-10-17   发布者:《当代县域经济》杂志

[摘要]  近年来,平凉市有序推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物流体系建设卓有成效。但是,与周边省市相比,平凉市还存在一些制约物流体系发展的因素,与其相关的产业发展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在共建“一带一路”、向西开放等背景下,还需要持续提高商贸流通、通道物流、信息技术及相关产业水平,不断激发物流产业发展活力,助推平凉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甘肃平凉;物流产业;商贸流通

[作者单位]  中共平凉市委党校(行政学院)

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对提升地方整体经济水平至关重要,是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随着平凉市“九大产业链”和“三基地两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其物流需求规模也持续扩充。作为甘肃省内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节点,平凉市必须全面提升区域货物流转效率和整体物流能级,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平凉市物流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平凉市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省有关物流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城乡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提升服务范围和功能,加快构筑高效、快捷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有效促进商贸流通、对外贸易、通道物流、商贸服务、信息技术等同步发展。自2021年以来,平凉市商品流通总额和物流服务市场规模以年均超过10%的速率增长,物流产业对全市经济的辐射效应进一步增强。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顺利完成了工业园区综合物流中心、好来西物流配送中心、泾川县城西综合物流中心、静宁县德美电子商务产业园及冷链物流园区、崇信县华通汽配物流中心等一批商贸物流园区建设项目。改造提升了新阳光陇东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庄浪县槿源果蔬物流配送中心、静宁金果博览城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重点物流集散地功能,有效提升了物流行业水平。全市已培育13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覆盖一定区域的商贸流通服务龙头企业,发展综合商超、连锁店、加盟店、便利店、综合服务社等大型商贸服务网点2500多个,城市商业圈的凝聚力和辐射力进一步增大,物流服务产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在发挥产业优势方面,突出以优势农业为支撑,以集约化发展城乡商业圈为动力,持续完善城乡物流体系建设。培育壮大县、乡、村三级市场和三级电商服务主体,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商贸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新动能,推动城乡协调互助融合一体化发展。全市78个城乡农贸市场和邮政、“三通一达”等100多家电商快递公司融合发展,充分利用网络销售平台,引入线上线下交易机制,完善产销对接,拓宽营销渠道,逐步构建形成了以市区批发交易市场为重点、以县城农贸市场为骨干、以乡镇集贸市场为补充的城乡商品统一市场体系和网络营销格局。同时,平凉市积极探索创新商贸流通建设新模式,努力打造物流示范企业。投资2.78亿元建成的平凉工业园区综合物流中心被定位为陕甘宁三省交会区商贸物流集散地平凉综合商贸物流枢纽站,灵台县天天旺城乡物流公司与11家快递公司合作,构建了以县城为支点,以乡镇为中心,辐射各村点的新型农村物流服务圈。庄浪县利用邮政营业网点建立7个乡镇电商运营中心,年货物吞吐量10万多吨,年实现货运收入达2000余万元,从业人员150多人。静宁县陇源货运有限公司按照物流运输、货物仓储、餐饮住宿一体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货物中转全国,年吞吐量达8万多吨,代收货款9800多万元。全市范围内已逐步形成了消费便捷、服务良好的公共商贸中心和末端配送点为支撑的网络体系,有效解决了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同时,平凉市与邻近的宁夏、陕西等地的物流合作近年更加紧密,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发展趋势明显,货物流转的效率和整体物流能级的提升也有力助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市物流产业呈现出总量扩张、质量提升、结构优化的良好态势。

平凉市发展物流产业的优势条件

首先,平凉市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通道,是西北地区的物流动脉所在,拥有承接西安、兰州、银川三大城市经济圈辐射的便利,具备建成陕甘宁三角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先天条件,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固的市场土壤。其次,随着平庆高速铁路的开工建设和市域内高速公路网络的逐步完善,平凉市基本形成了覆盖区域内外的物流服务网络,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流通效率,为产业发展奠定了交通基础。再次,在平凉市的农副产品、文旅康养、物质矿产等相关产业高速发展的前提下,物流作为基础性产业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政策和法规相继出台。在多元融资机制等政策的推动下,物流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平凉市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物流产业的认识不足。政府相关部门和市内企业在对现代物流的理解上,过分强调物流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作用,忽略了物流服务质量提升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深远影响。当前仍以提高运输效率为目标,不注重通过物流服务创新来响应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导致物流服务水平难以迅速提升,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产业规模效应及市场竞争力的发挥。二是交通网络存在薄弱环节。平凉市陆运和空运的发展受限于平凉市交通建设的现状,还不能满足当前物流产业发展的需要,所拥有的区位优势也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与西部大通道、大产业衔接不紧密、不协调的困难局面仍然没有破解。三是物流园区建设还不完备。市域内的商业用地规划没有有效利用城市空间,缺少大型现代综合物流服务园区(中心),现有物流园区的配套服务设施不够完善,且与公路、铁路等主干线的衔接存在阻塞,中小型物流企业多采用自建仓储和运输系统的传统经营模式,缺少了规模经济效应与协同配合的优势,商贸流通领域弱、小、散的问题依然突出。四是物流企业和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大多只能用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粗放的运作方式开展业务,拥有现代服务意识、能够掌握和运用现代技术与管理的专业人才极为短缺,因此在对接中部、东部发达地区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技术断层,不利于平凉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

促进物流体系建设的建议

提升战略思维,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要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注重建立健全物流产业配套政策体系,强化落实物流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性,主动培育市场主体,推动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要重点保障中小企业在开展物流业务时的合法权益,充分激发企业参与物流贸易的积极性,引导企业在提高物流效率的同时,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帮助行业整体发展。要结合全市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制定物流产业的具体发展路线,促使整体产业布局更加科学,同时创造条件让市域内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与周边省市企业加强合作,促进形成统一的物流产业发展体系,充分激发企业自身的发展活力,让企业在发展当中不断壮大,形成平凉市物流产业发展与企业成长的合作共赢。

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各类基础设施。要在财政支出上向交通、园区、基地等重要物流设施建设倾斜,创新资金融通方式,落实PPP等社会融资项目参与到工程建设中去。结合平凉市发展实际需要,构建便捷的物流通道,完善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联动机制,依托福银、平定、平天等国家高速公路,打造纵横交错、网络健全的商贸物流大通道,重点发展铁路物流、冷链物流、电商物流、快递物流、商贸物流、生产性物流。以节点县(区)物流基础设施为重点,持续推进物流园区建设,不断提升物流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快传统商贸业态转型升级,建设规模大、档次高、功能设施齐全的特色现代物流中心。同时要加大引进运输工具及仓储设施力度,提升物流作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减少货物运输损耗,缩短物流在途时间,提高递送效率,进一步增强节点县(区)物流辐射能力,以物流产业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对外开放,增强平凉“旱码头”区域性优势经济发展新动能。

加强区域协作,建立跨区域的物流体系。要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区位优势,各主要节点县(区)必须找准自身的发展方向,明确在推进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定位,确定其在区域物流协作中的作用。要加强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协作,逐渐建成跨城市、跨区域的物流产业体系,形成物流产业集聚以提升区域物流业发展水平,依托南向通道国际货运班列的常态化运营,落实南向通道货运班列补贴资金,发挥平凉金果、平凉红牛等特色农产品销售优势,打通平凉市货物进出口的南向物流通道,扩大平凉市的物流辐射范围。

提升技术水平,搭建各级物流信息平台。要构建平凉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积极推进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信息共享机制,对物流数据采取挖掘与分析,精确预测物流需求,优化物流路径规划,提高货物吞吐速度和资源利用率。通过物流活动全流程的信息可视化和实时监控,强化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对接能力,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强物流协同提供有力支撑。此外,平台还应支持API接口和数据交换标准,允许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电商平台有效接入,建立数据反馈和动态调整机制,减少物流信息的哑点,提升物流诸多环节的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借助信息平台,可以更好地实现平凉市物流行业的信息流、货物流与资金流的三流合一,创造良好的商业生态,促进县、市级物流网络的互联互通,强化区域物流拓展和外部合作机会,提升平凉市物流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夯实产业软基础,培养本地物流管理人才。物流产业发展必须沿着科学规划和专业化人才培养的双轨并进的道路前行,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市内职业教育基础,注重物流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要紧跟物流行业的科技发展趋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实训设备,针对智能物流、大数据分析以及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强化专业课程的设置,强化职业技术学院大型物流模拟实训中心的建设,模拟现实物流环境,创设多种物流场景,提升学生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大力引进企业资源,建立政府支持与企业参与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开展定制化人才培训项目,鼓励物流企业参与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过程中,帮助本地物流从业者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实践经验,通过提供培训、职业发展和薪酬激励来组建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培养出既懂管理又懂操作的复合型物流人才。

袁晓天


参与讨论
匿名发表
 
讨论:
暂时没有讨论
热门主题
外环铁路 对成都都市圈产业发展影响研究[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