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论坛
乡村文化赋能县域经济发展路径   时间:2024-08-30   发布者:《当代县域经济》杂志

[摘要]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底部基础,县域经济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着关键性、战略性和基础性作用。着力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增强县域经济新活力,是推进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县域经济;文化产业

[作者单位]  中共安阳市委党校

当前,文化产业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更加显著,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文化产业已成为激活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因此,要盘活乡村文化资源,不断延伸内涵、拓展外延,将地域文化打造成富民产业,重塑新型乡村文化生态系统,增强“文化+市场”融合效应,赋能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径。

塑造乡村文化价值导向

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业态

乡村文化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铸魂。既要保护传承好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又要结合时代、市场和群众需求,丰富乡村文化的内涵,从而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铸魂。以安阳林州为例,林州原为林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干旱缺水由来已久。现在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贫困县变成如今生态旅游市,林州人民在党的带领下,红旗渠精神的引领下,逐渐完成由山区贫困县向现代化新型城市、生态旅游城市的跨越。各村庄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文化,其中有依托太行山的生态文化,也有低空滑翔运动文化,以及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林州人民将红旗渠精神融入个人奋斗和城市发展中,谱写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四部曲,不断追求美好生活。

依托本土资源,打造乡村文化创意品牌。充分开发乡村独特的自然资源,通过产品创新、文创赋能,提升产品的颜值与文化情感属性,实现产品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整合线上线下宣传资源,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宣传推广,持续提升品牌形象。同时,打造“农户+加工制作方+品牌持有方+品牌运营及市场推广方”四方合作的新型模式,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提高各方合作积极性与可持续性。

发挥乡贤文化的独特作用,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文化建设。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而新乡贤是主要力量。不少新乡贤在外经商,他们具有较好的经济头脑,市场意识强,视野开阔。鼓励新乡贤返乡投资兴业,为家乡发展献计出力,将极大地缓解乡村经济发展中投资主体缺失、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稀缺等问题。同时,要建立健全农村本土人才回流长效机制,鼓励传统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或在外务工人员、求学的农村大学生等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文化建设。

发掘乡村文化产业优势

赋予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乡村是我国社会的基本形态,乡村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历史长河的沉淀,不同村庄中丰富的历史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蕴含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无限能量。近年来,多地乡村通过赋予乡村文化当代内涵、表达方式年轻化、打开方式多元化等创新方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有效激活乡村传统文化,有力推动了新时代乡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县域经济发展赋予了新动能。

乡村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础。存留至今的乡村历史文化,皆具有当代价值,继承这些“活着”的文化,需要各级政府、村委会主导,充分发动群众参与,梳理、整合乡村文化的资源并实现产业变革。要充分盘活下沉市场,将文化资源产业化、链条化。要做好“新”与“旧”的结合文章,在内容上能够凝聚群众、引领群众,在形式上让群众喜闻乐见,让优秀文化真正走入群众的生活中。

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促进乡土文化新交流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乡村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但这些传统往往因地域差异而形成了不同的风俗、民俗和文化元素。通过振兴乡村文化,可以鼓励每个乡村充分展示其独特之处,包括传统节庆、乡土手艺、地方美食等。比如河南林州市石板岩镇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充分挖掘传统村落的历史价值,发展研学一体的文化旅游,打造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的文化载体。游客来到这里,既能观赏独特的太行山风光,也能体验山区农家生活,更能感受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的激励。同时,乡村文化振兴有助于打破文化单一化的趋势。在现代社会,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导致了文化的同质化,人们更容易接触到相似的文化产品。而乡村文化的振兴可以提供一种反思和补充,使人们更加关注和尊重地方文化的独特性,从而丰富人类文化。在突出地域特色的基础上,促进区域乡土文化交流,打造独具一格又丰富多样的乡村文化。要积极构建城乡文化互通渠道,促进乡村与城市文化融合共生、协同发展,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城乡文化融合品牌,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聚焦地方文化转型升级

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高地

挖掘传统农耕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农耕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元素,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深入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富矿,打造多元化文旅品牌,切实增强县域发展的软实力。要鼓励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积极挖掘传统农耕文化中的创意价值,激发乡村文化的活力,如提供农耕体验、农技培训、特色农产品制作等服务产品。举办好以农民为主体的文化活动,挖掘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传统节庆仪式,融入农民丰收节,使农民丰收节成为展示和传承农耕文化的窗口和平台。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工匠精神。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化的农民,专职、专业是其特质。新型职业农民的出现反映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与传统小农意识不同,新型职业农民体现在知识、情感和能力以及工作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与传统农民自给自足不同,新型职业农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主体;与传统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特点不同,新型职业农民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具有一定的规模。而爱岗敬业、全情投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能使新型职业农民扎根土地,不断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从而照顾好每寸土地,树立起农业品牌,生产出优质农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继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加强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乡村文化振兴要抓住5G、物联网、超级计算、区块链、大数据和元宇宙等新一轮技术变革的机遇,借助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VR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构建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服务平台,丰富农民精神生活需要。要加快推进城乡融合,优化乡村文化产业结构,为乡村旅游、文化体验、研学科普、健康养老和直播带货等新产业的蓬勃发展催生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拓展县域经济增长新空间、新优势、新方向。通过数字赋能、休闲旅游加快发展乡村文化数字化,变资源为资产,既促进乡村文化发展,又实现村美民富目标,从而有效发挥乡村文化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李萌萌


参与讨论
匿名发表
 
讨论:
暂时没有讨论
热门主题
外环铁路 对成都都市圈产业发展影响研究[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