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论坛
农业部: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   时间:2013-05-15   发布者:四川县域经济网

   

作者:农业部人事劳动司司长曾一春

  一、清醒认识当前人才工作面临的形势,切实增强抓好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的十八大把人才工作作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八项任务之一,提出要“广纳天下英才、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这是党中央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基于我国发展现状作出的科学决策。农业部系统各单位、各省农业厅局、各农业科研院所和院校,都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职责,必须清醒认识当前人才工作形势,深刻领会中央决策部署,凝结共识,凝心聚力,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

  第一,现代农业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迫切要求大力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十八大提出“四化同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任务十分艰巨,工作十分繁重。一方面,农业生产经营进入高投入、高成本阶段,农业的比较效益下降,2011年小麦、水稻、玉米每亩净利润分别仅为118元、371元和263元;我国农田灌溉用水缺口达到300多亿立方米,加上化肥、农膜、农药过量低效使用造成面源污染、土壤退化等,农业资源利用强度高、转化效率低的矛盾加剧,农业生产的要素和环境已绷得很紧。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迫切需要我们切实要把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另一方面,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紧密衔接、互动促进,比如农艺农机融合,必须靠广大农业科研人员提供与农业机械化相适应的品种和种植模式,不断改造农机技术;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相互协调,必须培养与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新型流通业态相适应的农业经营者;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同步,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必须要有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农业劳动者。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实现“四化同步”,必须加大人力资本投入,这是被实践证明的一条必由之路。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在考察和分析前苏联、美国等国家农业现代化过程的基础上,得出“农民所得到的能力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是头等重要的”结论。党中央明确提出“人力资本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投资”科学论断。要认识到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更加需要人才。必须大力加强科研、推广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创新成果源源不断,确保科技成果无障碍推广应用,确保农业科技成果能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是时代的要求。还应该看到,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农民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可以说,不能实现农民的梦想,就难以真正实现中国人的梦想;或者说,没有农民的梦,就没有中国人的梦。这对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农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二,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基础薄弱、水平较低的现状,迫切要求我们必须下更大力气抓好人才工作。科研人员方面,科研人才总量不足尤其是领军人才缺乏、中青年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突出。有几组数据可以说明农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状况。同口径比较,卫生技术人员数量是农业技术人员的5.6倍,工程技术人员是农业技术人员的8倍,教学人员是农业技术人员的18倍;农业研究发展(R&D)人员为4万多人年,仅占全国总数的1.7%;农业科研和人才投入不足GDP的0.8%,远低于发达国家2%以上的比例,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建议的发展中国家1%的水平也有较大差距,并且投入结构和方式不合理。推广人员方面,基层推广队伍年龄老化,目前一半的基层推广人员接近退休年龄,同时人员补充渠道不畅,接受知识更新培训的机会不多,技术呈逐渐弱化趋势。农村实用人才方面,总体受教育水平低,大专以上的仅占总数的3.3%,农村实用人才行业结构和区域结构有待优化,示范带动作用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的这种状况,与农业大国的地位不相符合,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改变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的现状,是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科研院所、涉农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一项重大的使命,必须要以更大的勇气、下更大的力气,研究解决制约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推动工作向前发展。

  第三,农业农村人才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好形势,必须抢抓机遇,推动工作大发展。这些年来,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把农业科技人才作为国民经济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把农村实用人才作为六支人才队伍之一,把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作为十二个重大人才工程之一。农业部党组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一直以来,把人才资源作为“三农”发展的第一资源来认识,把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到关乎“三农”未来的高度来重视,把人才工作纳入“三农”工作全局来部署。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按照中央要求,把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教育培训,强化政策扶持,多方表彰激励,多渠道发挥作用,比如天津、甘肃等地对农民教育培训立法,江苏、山西专门出台农村实用人才扶持政策,山东、河南开展全省范围的农村实用人才评选并给予补贴,绝大多数省都出台了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鼓励政策等,营造了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的良好氛围。可以说,农业农村人才工作已进入前所未有的“黄金期”和“战略机遇期”。必须乘势而上,强化顶层设计,谋划配套政策,争取项目支持,推动人才工作上水平、大发展。

  二、准确把握人才队伍建设规律,推动农业农村人才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按照农业部的统一部署,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完善人才评价和培养方式,扶持鼓励人才创业兴业,拓展人才发挥作用的途径,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为做好下一步工作积累了经验。总结起来,做好人才工作,我认为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必须紧紧围绕中心抓人才工作。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事业是人才成长的实现平台。离开人才抓事业,事业抓不住;脱离事业抓人才,人才出不来。只有紧紧围绕事业发展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人才工作才能有生命力。人才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是根本要求。这方面需要注意:一要适应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随着中心工作的变化调整人才工作的思路,做到适应需求、与时俱进。比如当前迫切需要培养职业农民,解决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问题;随着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迫切需要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二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突出工作重点,做到针对问题、实事求是。各地资源禀赋不同,中心工作各异,情况千差万别,切不可脱离实际、生搬硬套。多年来,我们坚持把人才工作放到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去研究、去把握,围绕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大力培养种植养殖大户等生产型人才;围绕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和动物疫情,加大质量安全检测队伍和村级防疫员队伍培养力度;围绕提高科技贡献率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大力加强科研和推广人才培养,为“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下一步,还必须紧紧围绕“三农”发展需要,做到人才工作的主要任务来源于中心工作,人才工作的成效靠服务中心工作的效果来检验,使人才工作在服务中心工作中体现价值。

  第二,必须科学顶层设计抓人才工作。抓好人才工作,必须通盘考虑,强调连续性、系统性、科学性,坚持统筹谋划,加强顶层设计,既要注重规划好人才工作的长期路线图,又要注意实现目标的阶段性时间表。只有这样,人才工作才不会陷入被动局面。在顶层设计方面,中央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办国办出台的《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中组部、农业部等五部门编制的《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对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了总体部署和具体安排,对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也正是有了这些顶层设计,为各地开展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激发了各方面的创新活力,开创了人才工作的新局面。但是,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化,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不能仅停留在“方向、原则、总体”这些客观描述上,不能仅停留在对过去事物的认识、判断上,不能满足于取得的成绩上,要在深化、细化、具体化上下功夫,在政策化、工程化、项目化上做文章,完善顶层设计,把握发展规律。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抓人才工作。与其他行业人才相比,农业农村人才研究的是有生命的动植物,面对的是分散的亿万农民,活动场所是条件艰苦的田间地头,农业农村人才工作不能照葫芦画瓢,没有固定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验可借鉴。必须不断创新,探索符合农业农村人才成长规律的新路子。拿农民培训来说,针对量大面广分散的人群应该提供什么样的培训内容,应该采用什么手段和方式培训才有效,如何做到生动直观、通俗易懂以便于农民接受,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结合实际,结合本地农民的学习特点,认真加以研究解决。希望各地大胆探索,凡是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的政策、凡是有利于人才活力竞相迸发的机制、凡是有利于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我们都要勇于尝试、勇于实践,不断创造人才队伍建设的新鲜经验。当前,还要特别注意发挥市场在人才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注意调动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力量培养人才的积极性,政府、社会共同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农业转型发展、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人才培养道路。

  第四,必须形成合力抓人才工作。我国农业科技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搞协作攻关,人才工作同样需要如此。当前,在财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要想在人才工作中有大作为,必须集中各方面的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必须构建上下衔接、左右互动的工作机制,形成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中央层面,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明确由农业部牵头开展农业农村人才工作。农业部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协调重大问题,形成了人事劳动司牵头抓总、相关司局单位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省级层面也形成同样的工作架构。在农业行业,通过组织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转基因重大专项等项目,密切了与各级农业部门、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联系,逐步构建了上下贯通的工作体系,初步形成齐抓共管的好形势。下一步,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农科院、各高校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密切协作,真正实现农科教大联合、产学研大协作,同时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推动形成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切实夯实现代农业建设的人才基础。

  第五,必须领导重视抓人才工作。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中央对抓人才工作落实提出了明确要求,提出“一把手”要抓“第一资源”,形成“书记抓、抓书记”的工作思路。但是,我们发现,有的地方对人才工作的重视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有的时候不少工作仍然“只见物、不见人”,落实人才优先战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才工作要抓出成效,必须要成为摆在各级领导干部办公桌上的事情,成为经常装在领导干部脑子里的大事。近年来,部党组从人员配备、资金项目、政策措施等方面,为人才工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切实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在谋划工作时优先谋划人才工作,在推动工作时优先推动人才工作,为人才工作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切实抓好今年人才工作任务落实

  要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推动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大力加强职业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这些年,国家和地方实施了大量的培训项目,为农民科技素质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2011年末,每个农村居民户中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人数是0.31个,与2001年相比增加了0.2个,这是很大的成就,各地各部门、科研院所、高校尤其是职业教育和农民教育培训机构作出了贡献。当前,要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着眼解决好“谁来种地养猪”,“如何种好地养好猪”这个重大问题,构建普及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把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普及性培训,主要解决生产环节的单项技术能力问题;职业技能培训,主要是提升农民从事某项职业的能力;学历教育主要是帮助农民系统地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方面各有侧重,要相互配合、整体推进。尤其是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这是目前的不足。要努力构建适应农民居住分散、兼顾学习与生产的技能培训体系和中等职业教育体系,努力提升农民的务农技能和农业经营水平。

    中组部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十分重视,一直要求我们谋划如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一样的一个大项目,所以这次我们准备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工作方案(初稿)》提交会议讨论。拟在前些年示范性培训积累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抓基层组织负责人、科技示范带头人、经营管理带头人、技能带动带头人等几类实用人才带头人为重点,采取培训、认定、扶持和激励相结合,全面推动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另外,近几年开展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性培训工作已经成为农业部门的一个品牌项目,各方面都很关注。今年培训规模为100期、培训1万人,其中,20期大学生村官班和30期带头人培训班是农业部、中组部两家共同举办的示范班,另外50期由农业部指导各省自主举办。各省农业部门要与组织部门密切配合,继续做好学员调训工作,把真正愿意学习、愿意扎根基层、带领农民干事创业的人选派上来;中央农广校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要全面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管理服务,注意了解学员反映,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承担培训任务的省级农业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在培训基地建设管理、师资队伍建设、资金监管等方面多下功夫;培训基地要加强培训能力建设,不断推进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深入总结发展经验并认真向学员宣讲,稳步提升服务水平。各省在做好这个项目的同时,要抓紧推动本省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工作。

  (二)扎实抓好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

  认定工作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对于解决“谁是农村实用人才”这个基本问题,增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针对性,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央人才工作的任务分工,这项工作由农业部牵头负责,已经列入了今年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工作要点。春节前,农业部组织8个调研组赴部分省(市)开展了调研。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近年来各地尤其是县(市)这个层面围绕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开展了大量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总体看来,认定工作仍较为滞后,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民积极性不高。由于缺乏与认定挂钩的扶持政策,认定不认定一个样,影响了农民的参与热情;二是地方存在畏难情绪,这项工作牵涉面很广,加之职责不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地的主动性。根据调研情况,我们研究提出了一个认定工作的思路,总体把握4条原则: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的原则,即适应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在积极借鉴已有做法和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形成符合实际的认定模式;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原则,即把目前最迫切需要界定清楚的从事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人员作为重点,先行认定,逐步推开;围绕产业、以用为本原则,即牢牢把握人才队伍建设为农业产业发展服务这一根本要求,分行业提出认定标准和扶持培养政策;统分结合、以县为主原则,即中央统一部署,各省制定工作方案,县级确定具体标准并组织开展认定。总体安排是,年内开展试点,明年将认定方案和认定办法提交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审议后印发,指导各地开展认定工作。各省要提前谋划、早作准备、做好统筹,系统总结本省尤其是县(市)层面已经开展的工作情况,把这项基础工作做扎实。

  (三)着力构建农村实用人才扶持政策体系

  创新人才政策是激发人才活力的重要手段,是帮助人才成长壮大的重要措施。在去年的农业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韩长赋部长明确提出要构建农村实用人才扶持政策体系。近年来,各地在农村实用人才扶持政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如吉林省委对农村实用人才给地位、给荣誉、给待遇,在项目、资金、技术、用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扶持;云南省给农村实用人才提供贴息贷款,许多省对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提供丰富的政策扶持等。农业部去年启动了三个农村实用人才资助项目,利用社会资金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这些政策,对扶持农村实用人才成长成才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们正在梳理并研究提出针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行业支持政策,比如针对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机大户、合作社带头人等,分别研究培养扶持政策。各省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谋划农村实用人才扶持政策,同时要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工作,争取支持,在土地流转、经费资助、信贷发放、税收减免等方面形成一整套政策,构建起扶持政策框架,把各方面力量凝聚起来,为农村实用人才干事创业搭建平台。

  (四)切实抓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的组织实施

  农业科研领军人才是农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加大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培养力度,农业部专门设立了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中央财政投入3亿元进行扶持,目前已在生物育种、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多个科研方向,建立了150个科研团队,聚集了1600多名优秀科研人才。为了将这个培养计划打造成国家农业人才培养的品牌工程,下一步我们将强化杰出人才及创新团队的管理,适时组织开展创新团队授牌活动,发掘并宣传优秀创新团队的典型经验和做法,组织杰出人才及创新团队出国(境)培训,举办国内专题研讨班,开展杰出人才农业企业和边疆行等活动。各单位要按照要求,优先为杰出人才提供科研条件,积极支持他们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充分发挥他们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决策咨询等方面的作用,并按照要求对其工作进展和项目成果进行年度考核。部内有关司局要为杰出人才及创新团队培养提供相应支持,在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予以倾斜。培养期内,要依据杰出人才所在单位的考核结果,对杰出人才及创新团队建设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合格的,按年度拨付专项资金;评估不合格的停拨支持资金,并视情况撤销其称号。培养期结束后,我们还将组织相关同行专家进行综合评估。

  (五)大力加强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农业科技进步和推广职能拓展、手段变革,农技推广的专业性越来越强,对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去年底的全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会议上,韩长赋部长对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提出要全面推行聘用管理,探索实行人员动态管理,建立总体稳定、合理流动的人员进、管、出新机制。规范上岗资格条件,把好进人关,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等。为了探索解决现有农技人员知识老化问题的途径,部里在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时,把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作为重要内容,启动了“万名农技推广骨干培养计划”,今年将围绕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机化农技推广工作重点,对从基层选拔的1万名农技推广骨干开展培训,创造条件支持他们研修深造,提高专业水平和学历层次。针对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急需补充新鲜血液的现状,正在推进基层农技推广特岗计划,选拔素质较高、作风踏实、吃苦耐劳的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基层担任特岗人员等。加强推广队伍建设,各省农业部门责任重大,要在配合部里完成好上述几个项目的同时,针对本省推广队伍实际情况,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培养符合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的推广队伍。

  (六)进一步创新人才评价机制

  健全的评价机制和正确的评价导向,能够极大地调动、发挥和挖掘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高校都是农业科技人才集中的地方,尤其要在完善评价标准、树立科学导向上多下功夫,逐步把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贡献,作为评价科技人才的重要标准,鼓励科研人员围绕生产需求,深入基层和生产一线服务。去年,我们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开展了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队伍建设情况专题调研,对基层农技人员的申报条件和评审标准进行了完善,在第十届推荐评审工作中,将推荐指标向县乡基层一线倾斜,注重业绩贡献,各地反响很好,对鼓励和支持推广人员深入基层、深入农业生产一线服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各地也积极创新农技推广运行管理,建立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实行农技人员聘用管理,推行农民代表、乡镇政府、县级主管部门三方考核机制,把农民的满意程度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效果很好。要把这些好做法坚持下去、推广开来。希望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各科研院所、涉农高校多在人才评价上下功夫,解决好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脱节、两张皮的突出问题,为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出应有贡献。

  (《农村工作通讯》2013年第9期)

    (文章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参与讨论
匿名发表
 
讨论:
暂时没有讨论
热门主题
外环铁路 对成都都市圈产业发展影响研究[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