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港南区是一个农业大区。位于郁江平原南岸,广西东南部,贵港市南部。东接桂平市,西连覃塘管理区,北临港北区,南邻兴业县、浦北县、横县。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140公里。现辖2个乡6个镇1个办事处,161个行政村,3个社区1个街委,分布在918个自然屯。2010年全区总户数202329户,总人口665696人,其中:乡村户数191321户、人口616100人,占总人口的92.55%。港南区总面积1099.3平方公里。
几年来,农业生产平稳发展,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林业生产加速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区农村通电、通车、通电话、通自来水的“四通”程度进一步提高,到2012年底,全区100%的行政村委已通电、通电话、通汽车。
一、“十二五”规划贫困村的贫困状况及有利条件分析
(一)贫困状况 1、据统计,26个贫困村还有贫困户3952户,贫困人口19760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640元。 2、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技术等级低。村内现有的村、屯路路况差,绝大部分是泥沙路,晴天一身土,雨天行不了,群众交通难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农田水利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灌溉需求。 3、覆盖农民稳定收入的主导产业尚未形成。短、平、快高新主导的特色产业得不到发展,农业生产产量低,科技含量不高。贫困村农民靠零星收入和外出打工收入解决温饱的比重大,要全面稳定提高群众收入,巩固解决温饱继而实现小康的任务还很艰巨。 4、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26个村虽然有64个医疗点,但医疗设备差、医务人员缺乏且素质较低,贫困群众就医难问题仍很突出。
(二)有利条件 2011—2015年,自治区把26个村确定为“十二五”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贫困村。加上《中国农村扶贫工发纲要(2011—2020)》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颁布施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贯彻实施,都对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促进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二、发挥扶贫龙头企业作用 促进“整村推进”工作上台阶针对我区覆盖农民稳定收入的主导产业尚未形成的现状,我区几年来注重发挥扶贫龙头企业作用,促进我区“整村推进”工作上新台阶。
我区扶贫龙头企业共有三个,分别是广西竹福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贵港市三路饲料有限责任公司、贵港市永顺光明鸽业有限责任公司。广西竹福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2011年4月被评为“广西扶贫龙头企业”以来,在贵港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下,该公司高度重视扶贫工作,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帮扶模式,扎实推进扶贫帮扶工作,继续发挥资源优势,以不断解决、改善贫困群众的民生条件、着力推进贫困乡村基础建设、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等多种形式开展帮扶。一是扶助贫困村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2万元建设瓦塘乡竹林种植基地百合村至三栋岭3公里屯级道路,投资15万元瓦塘乡林角塘至三垌岭屯级道路工程级配碎石路面,解决当地8000人的行路问题,便于周边群众种植竹子,脱贫致富,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二是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农户”模式运作。在瓦塘乡思怀村建立1200多亩竹林基地,直接带动当地500多户农民增加收入,直接带动了600多人就业;在八塘镇新合村建立220多亩竹林基地,直接带动当地250多户农民增加收入,直接带动了250多人就业;在上喜村建立250多亩竹林基地,直接带动当地200多户农民增加收入,直接带动了200多人就业。三是大量收购当地农副产品。该公司生产的竹汁饮料和竹叶茶主要原料是竹汁和竹叶。2012年该公司与当地贫困农户、专业户签订了农副产品购销合同,收购竹汁3500多吨,价值580多万元,竹叶2500多吨,价值225万元。为贫困农户年人均增收900多元。四是抓技术培训。该公司不定时邀请农艺方面的专家来到当地进行技术培训,与广西大学、广西林科院、广西农科院、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工学院、贵港市农业局、贵港市林业局等单位联合举办80多期培训讲班,成功培训贫困农户9200多人次,分发各项种植技术材料15000多份。该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依靠企业的科研力量和自己的专业知识,下乡为农户免费提供指导和传授技术知识。对贵港市尚不够科学规范的种植技术和缺少种植基础知识的许多贫困农户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五是免费发放竹苗和肥料。2012年,该公司的种植基地—贵港市瓦塘乡青竹山庄基地育苗基地向当地贫困农户免费赠送细叶甜、麻竹等竹苗30000多株,并向推广用户一次性赠送细叶甜竹、麻竹专用肥料80吨,在当地引起积极反响。
贵港市三路饲料有限责任公司先后被认定为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特别是2008被评为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以来,根据广西扶贫开发工作意见及相关文件精神,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贵港当地的实际情况,真情帮扶促和谐,全心全意抓民生。公司领导高度重视这来之不易的荣誉,紧紧围绕扶贫这一工作目标,持之以恒,扎实邦困。一是大量收购当地农副产品。公司主要以港南区新塘乡、木梓镇、木格镇、瓦塘乡、东津镇为重点扶持对象。2012年公司与贫困农户签订收购合同,收购农副产品大宗货物超15000吨,价值超2500万元,扶持贫困农户养殖肉猪年出栏3600多头,产值近500万元。为贫困受益农户年人均增收660元,直接为每户贫困解决了当地农户农副产品销售的瓶颈问题,提高种植的积极性。二是以“公司+基地+贫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联合农户养鸭。公司统一购鸭苗,统一配送各种疫苗,统一验收养殖场地,统一收购成品鸭。现已形成了存栏120000多羽的鸭子生产基地,为100多户贫困农户年增收500多元。三是抓技术培训。公司向外邀请了在种养方面的专家来贵港举办专业培训讲座,与贵港市扶贫开发办公室、贵港市畜牧兽医局、贵港市农业局联合举办5期的培训讲座,共成功培训贫困农户2000多人次,分发专业知识材料70000多份。积极开展“强基惠农”活动,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依靠公司的科研力量和自己的专业知识,下乡为农户免费提供指导和传授技术知识。对贵港市尚不够科学规范的种养殖技术和缺少种养基础知识的许多贫困农户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四是免费发放猪苗和提供饲料。公司联合养殖基地—贵港市鸿泰种猪养殖场向当地贫困农户免费赠送三元杂瘦肉型仔猪500头,并向推广用户一次性赠送猪用配合饲料100吨,在当地引起积极反响。累计赠送金额达60余万元。
三、存在问题
主要是覆盖农民稳定收入的主导产业尚未形成,贫困山区主导产业不突出,规模小,多数地方产业小,农林形不成规模,达不到产业化要求,扶贫资金补助不足,目前项目建设成本较高,贫困农户自筹资金有限,加之自然灾害频繁,导致覆盖农民稳定收入的主导产业形成难度加大。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引导扶贫龙头企业继续按照上级扶贫开发工作的有关要求,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稳步推进扶贫工作,促进“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上台阶,重点完成好以下工作。一是用好扶贫资金,改善贫困群众民生。继续全力支持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着力改善贫困村交通不畅,产业发展空虚的现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二是强化技能培训,对贫困群众实施智力扶贫。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过程中和农民治穷致富的道路上,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找不到致富的新门路,缺乏必要的科技知识及管理经营经验,农民想富而富不起来。我区贫困村都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因此把资源优势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把新知识变为致富的金钥匙,把农民需要的科技知识送到农民手中是扶贫龙头企业一大帮扶课题。扶贫龙头企业要积极响应国家“三农”的支农惠农政策,为我区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