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对县域经济考核,长期以来都是以GDP为主要指标。因此,在这种以经济总量论英雄的指挥棒下,各地县域经济发展几乎走的都是同一条单纯的拼资……
对县域经济考核,长期以来都是以GDP为主要指标。因此,在这种以经济总量论英雄的指挥棒下,各地县域经济发展几乎走的都是同一条单纯的拼资源、拼资金、拼环境的路子,从而带来一些严重的负效应。为彻底扭转这种状况,提高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水平,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今年4月,省政府决定,改进原来对县域经济的考核办法,实施分类考核。即对县域经济考核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同步考核发展方式转变、资源和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等指标。我市四县皆划在三类县中,作为考核的指挥棒变了,我市的各县区该如何调整发展重点、发展方式和发展措施呢?本期《经济专刊》特别推出灵璧县副县长赵学东的文章,该文不仅对新的考核办法作了具体解读,还提出了如何调整我们的发展重点和方式的思路,这对从事县域经济工作的同志一定会有参考价值。
考核办法呈现六大变化
此次改进县域分类考核,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进行考核,突出体现科学发展导向,增加结构调整、资源环境、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指标和权重,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调整完善县域分类,推动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格局,引导县域走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具体变化有以下六点:
●变化一:调整县域分类。以主体功能区规划方案为基础,结合各地产业基础和近3年县域分类考核结果,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全省62个县(市)分为四类进行考核。宿州的四个县都划在第三类县。该类共有19个县(市)。
●变化二:调整考核指标。按照客观、公正、简便、可操作的原则,根据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及市政府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对原有考核指标体系作适当调整,形成包括经济发展、发展方式转变、资源和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4大类30项指标。其中经济发展类指标权重在三类县中为26,是四类县中所占权重最高的。发展方式转变类指标权重为19,在四类县中所占权重与第四类县相同,为最低。资源和环境保护类指标权重在三类县中为25,比第四类县低,比第一、二类县高。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类指标权重在四类县中相同,都为30。
●变化三:调整考核办法。继续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进行考核。为充分反映当年工作业绩,适当提高动态指数权重,按静态指数占40%、动态指数占60%的权重合成计算各县综合指数分值,从高到低排出每个县在所属类别中的位次,作为年度表彰奖励的主要依据。
●变化四:增一票否决项。为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在继续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口和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实行“一票否决”的同时,新增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一票否决”事项。凡出现“一票否决”事项的县,取消当年表彰奖励资格,缺额依次递补。
●变化五:完善特别加分。继续对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和省级文明县城及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进行特别加分。为引导培育主导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产业集群优势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位居前列的县(市)也给予适当加分。
●变化六:调整奖励办法。每年对一类县的前7名、二类县的前5名、三类县的前6名、四类县的前5名进行表彰奖励,并授予“安徽省xx年度科学发展先进县”荣誉称号。
顺势而为因“棒”而变
考核的指挥棒变了,县域又该怎样发展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顺势而为,因“棒”而变,并粗浅地提出若干发展建议。
●建议一:扭住经济发展不放松。从考核办法的4大类指标看,经济发展类指标所占权重较高。尤其是第三类县中经济发展指标所占权重高于其他三类县的权重。由此看出,第三类县的最大任务还是经济发展。宿州的四个县都在第三类县中,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近几年始终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实施赶超战略。这种思路是正确的,并取得很大成效。但宿州的县域经济与其他地方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加之目前经济增速下滑的态势,宿州的县域经济一定要持续把“稳增长”放在首位。为此要抓好以下重点工作:1、抓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当然地区生产总值有一二三产的增加值构成,但从宿州实际和增加值在考核中所占权重看,今后还是要把工业和服务业放在发展的重点,并加大技术改造和研发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2、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提高投资效果,培育扩大消费。因为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也是明天的消费结构。3、要下大力气抓好财税工作。要通过经济发展、培植财源、加强征管等措施,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并逐步提高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建议二:资源环境保护要加强。从考核办法看,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考核指标包括耕地保有量、森林增长、工业企业环保达标率、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万元二三产业增加值用电量(逆指标)和万元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用建设用地(逆指标)等6个指标。由此看来,这些指标可以说是宿州县域发展的薄弱环节,有的还成为了影响发展务必解决的问题。所以,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和加强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工作。具体要从以下方面着手:1、抓准入。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在具体工作中要把好市场准入关,不符合政策规定的不引入,不支持,不鼓励,不发展。2、完手续。对在建和新上项目要完善环评、安评和能评等手续,确保程序合法,努力提高节能减排降耗水平。3、清垃圾。在做好县城供水、污水处理的基础上,大力做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也保护了环境。4、用集约。是说资源的使用要集约化。比如土地要提高投资强度,厂房要向多层发展,切实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这也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发展难题。
●建议三:切实抓好一票否决事项。从一票否决的范围看,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口和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基础上,新增加了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一票否决”事项。从一票否决的效力看,凡出现“一票否决”事项的县,取消当年表彰奖励资格。也就是说一旦有一票否决的事项,就不可能再获得当年的先进表彰。所以说要切实抓好一票否决事项,确保不被一票否决。对抓好一票否决事项提出如下建议:1、一定要高度重视,万万不可掉以轻心。2、方法措施要务实有针对性,来不得虚假和侥幸。3、要坚持预防为主,抓早抓小抓好。4、切实提高处理突发、应急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把事情在最短时间处理好。
●建议四:重视特色力求加分。从考核办法看,给出了多项加分因素。把握好加分因素在争先进位上就能把握主动。再说县与县之间也各不相同,有不同工作基础和工作特色。所以要重视特色产业,创新独特方法,力求拿到加分。具体要做好以下几点:1、工作要创新,方法措施有突破,效果成果很显着。2、准确定位,理清思路,突出特色和重点。3、发挥比较优势,把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彰显出来。4、、抓好科技进步先进县、文明县城的争创和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等加分项。5、抓好省级开发区的建设。因为这次将产业集群优势县加分改为按县域省级开发区考核情况加分。6、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建议五:关注民生和社会建设。在考核办法中,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类指标的内容和权重在四类县中是相同的,包括8个小指标,所占权重皆为30。这说明关注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是共同的责任和任务。具体分析如下:1、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上下功夫。考核中,城乡居民收入所占权重为10,是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类指标中权重最高的,也是30项考核指标中权重最高的。也是正在实施的收入倍增计划的重要内容。所以要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放在首要位置,想方设法做好此项工作。2、扎实做好33项民生工程和承诺的惠民实事。通过做实事来改善民生。 3、切实解决创业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要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创业就业问题。 4、巩固和扩大社会保障成果。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提高社会保障的水平,让更多的人享受社会保障的成果。5、重视人才工作,优先发展教育。6、丰富群众文化生活。7、做好人口发展工作。
●建议六:统筹兼顾 争先进位。在考核中涉及众多指标和工作,考核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考核中取得好的成绩。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要在纷繁的工作中,对照30项考核指标,列出对应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部门,进行责任分工,细化考核。2、要有系统意识、统筹思想,学会弹钢琴,不能顾此失彼。3、要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使之少失分、不失分。4、在做好每一项工作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做出特色,争取加分。5、在同类县中,要准确定位,找出赶超目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力求位居前列的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