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是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大幅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是富民的客观要求和根本任务,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就必须坚持富民优先,努力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在经济跨越发展中让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生活富起来。
努力促进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
一是依靠扩大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在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布局、政策制定等方面,优先考虑对扩大就业的影响,推动就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增加公益性就业岗位,对积极吸纳就业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专项资金补贴等奖励;积极落实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基本要求,大力整合就业培训资源,加强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二是完善工资制度。根据物价指数、经济发展水平及就业状况适时适度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尽快形成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机制和增长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加快建立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使劳动者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加强对垄断行业企业工资水平和工资总额的调控与监管;以实现同城同待遇、同工同酬和向基层倾斜为目标,完善符合不同类别公务员特点的工资政策;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用人制度改革和经费体制等配套改革,不断提高事业单位工资水平。
努力促进城乡居民经营性收入持续增长
一是优化创业环境。落实和完善鼓励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切实降低创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解决创业融资难题;加快推进各类创业园及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切实发挥创业服务组织和中介机构的作用,提供自主创业各环节的全程跟踪服务;加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创业能力培训,提高创业成功率。二是加快构建支撑农民增收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农民增收联动机制,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利润;加大对家庭农场、农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培育力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努力促进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持续增长
一是拓宽居民投资理财渠道。制定完善鼓励居民资产投资的相关政策法规,不断优化财产性投资环境,最大限度为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持续增长扫除制度障碍;加快发展各类产权交易市场,扩大城乡居民投资领域;引导培育专业理财机构,拓展个人理财渠道;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引导居民通过债券、股票、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和不动产的投资,实现财产的保值增值。积极发展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二是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大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力度,稳步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农用地流转和土地征收等重点工作,确保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不受损害;清晰界定农户宅基地产权,推进宅基地流转、置换方式创新,为农民盘活资产创造条件。完善农村居民土地的征用补偿机制,加快建立完善失地农民利益保障机制;建立规范有序的林权交易市场,逐步提高森林生态补偿基金补偿标准。
努力促进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持续增长
一是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加快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逐步提高政府补贴标准;加快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增长机制;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不断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建立和完善工伤预防、补偿和康复相结合的现代工伤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教育救助、城乡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制度,逐步提高低保补助标准;加大对临时生活困难人群的救助力度,完善有关灾害救助政策,健全社会扶贫济困机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二是落实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和范围,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管长效机制,加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监管。三是做好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投入力度,以连片特困地区和贫困村为主战场,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开发式扶贫,坚持统筹发展,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共同推进,更加注重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更加注重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更加注重创新体制机制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促进贫困人口收入增加,尽快实现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