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论坛
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十大特征   时间:2012-09-20   发布者:四川县域经济网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单元,充满着活力,蕴涵着希望,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县域经济在积极探索的同时,其发展的大环境发生变化,目前,县域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新时期有十大主要特征。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单元,充满着活力,蕴涵着希望,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从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以来,几次党的全会、人大会议、中央一号文件以及十一五规划都对县域经济进行了表述,县域经济概念与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村非农产业、小城镇建设、乡镇企业发展、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等工作结合起来,县域经济内涵越来越丰富,并且,发展县域经济不仅是微观经济和中观经济的问题,还关系到宏观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健康较快发展的问题。
  县域经济在积极探索的同时,其发展的大环境发生变化,目前,县域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新时期有以下十大主要特征: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在经济活动中起到基础性调节作用。县域经济的发展既不是以前的“统收统支”,也不是“诸侯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基于县域经济要素秉赋的特色经济。
  第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确定。十六大提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六中全会又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县域是农村的集中区域,发展县域经济成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
  第三,“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论断提出。工业的发展不再牺牲农业的积累为前提,中心城市要发挥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县域经济发展有了内生积累和外在推动。
  第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不断加强。几年来中央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为县域经济增加了新的动力。以地域为对象的县域经济发展与以人为对象的扶贫工作结合起来成为强县富民的重要内容。
  第五,各地实践科学发展观。县是统筹发展的“主体”,也是“客体”,是主客体的统一。县域经济之所以被重视是由于县域经济的差异性。县域与中心城区相比较,是“弱势群体”,是统筹的客体;另一方面,县域内有城镇,有农村,有农业,有工业,还有第三产业,县是统筹的主体。县域经济的发展为县的统筹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外界无法补足的经济基础。县是统筹区域、城乡发展的基础性操作平台。
  第六,经济国际化步伐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主导产业的选择,不仅要着眼国内,还要着眼国外,要有国际化视角。
  第七,走上了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化、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新型工业化为县域经济的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指导和约束。
  第八,“多予、少取、放活”的农村政策,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外部环境。
  第九,县域经济发展还有许多制度性约束,比较突出的有“市管县”体制、户籍体制、金融体制等等。现在许多省份进行“强县扩权”、“财政上省直管县”等体制改革,虽然是在进行“边际调整”,但都是有益的探索。
  第十,县域经济发展道路多种多样,富于特色,这个特色与其地理区位、人文历史、资源秉赋相关联。县域经济发展还要处理好县域经济内、县域经济间、县域经济外的关系,和谐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又一主题。
  总之,现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以前带有制度和机制性的约束越来越少,而在统一市场体制下的“强县富民”思想渐渐深入人心。
  虽然新时期县域经济还存在许多约束,但这些约束也将是县域经济发展中需要逐步解决的问题,发展县域经济也已经成为加快消除体制机制障碍的新动力。虽然县域经济还缺少必要的支持和协调管理的促进机制,但新时期县域经济大发展的新局面已经到来。


参与讨论
匿名发表
 
讨论:
暂时没有讨论
热门主题
外环铁路 对成都都市圈产业发展影响研究[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