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论坛
高度重视战略统筹致力推进城乡一体   时间:2012-02-13   发布者:

高度重视战略统筹致力推进城乡一体 努力构建宜居宜人新型城镇化体系

古蔺县县长 张兴友

古蔺地处川南边陲,幅员面积3184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总人口85万,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四川省革命老区县和扩权试点县。受地理、交通、经济等因素制约,全县城乡建设缓慢。2006年底,全县仅有8个乡镇在1998年进行了规划修编,二郎、双沙、太平3个乡镇有一定开发,县城建成区面积仅3.5平方公里、人口4.6万。近年来,古蔺县委、县政府以规划为总揽,以项目为抓手,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启动“活城”战略,确定“依托东区,开拓西区,以新带旧,突出新区”的总体思路,加快建设“生态、活力、宜人”新城。通过近五年的努力,已完成县城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县城新区建设拉开框架,建成区面积扩展7.5平方公里,县城人口增加至7万人,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管理机制不断健全,城市形象显著提升;完成或基本完成了25个乡镇的新一轮规划修编,水口、二郎、太平、护家、永乐、双沙等乡镇启动小城镇开发建设,集镇的带动辐射功能日益增强,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山水园林城市框架基本形成。

一、主要做法

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县委、县政府奋力破除“边缘化”的思维定势,发挥后发优势,主动攻势发展,坚持通过把握现代城市发展趋势来定位古蔺城市建设方向,谋划城市发展未来。广泛学习借鉴南充、双流、遂宁、郫县,省外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建设的成功做法,融合欧洲、北美、澳洲等地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在思想、理念上首先突破,寻求适合古蔺城市发展的最佳路径。经过多层次、全方位考察,邀请专家、学者反复分析研究,广泛征集社会意见,确定了“生态、活力、宜人”的城市发展新理念和打造“大自然、深生态、后现代”旅游样板城市、构建川黔渝旅游休闲目的地的工作目标。遵循这一理念和目标,古蔺县投资300余万元,邀请美国RDLF(瑞德)公司完成整体概念性规划方案,并由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与瑞德公司联合完成了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委托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形成了“运动、健康、快乐、休闲”的城市文化主题,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发展。与此同时,全面推进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和控制性规划设计,着力推进工业、旅游、文化、商贸重点集镇建设。

创新模式,精准招商。在高起点规划的基础上,按照“模式优”的思路,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给你一片土地,还我一片新城”的区域性整体合作开发模式。引进城市开发运营商进行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一级开发整理,政府通过公开拍卖方式将土地投入市场开发建设,通过政企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发挥叠加优势,有效破解了政府投入不足、建设推进缓慢的难题,创造了城市建设上的“古蔺模式”。为破解资金瓶颈,引进先进经验,古蔺县组建招商考察团,赴成都、重庆、武汉等地考察,从国内100余家企业中遴选出理念新、实力强、经验丰富的四川顺通集团在古蔺注资8000万元成立兴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实施古蔺新城开发建设运营。由县政府出面协调,促成新城开发运营商与金融机构达成银企合作协议,搭建新型融资平台,建立“政府+企业+银行”的协作机制,有效解决城市建设融资难问题。2007年以来,古蔺城市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5.06 亿元,完成市政重点项目19个,配套项目30余个,新增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

建管一体,提升形象。按照“建设快、管理早”的总体要求,围绕“建有品位的城、做有品位的人”的工作理念和“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加速发展,十年基本建成”的奋斗目标,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抓手,环卫建设、风貌塑造与城市建设同步实施,硬件设施、管理措施配套跟进,城市面貌、城市文化和素质提升一体打造,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一是成立新城建设指挥部,坚持“一张蓝图、一本政策、一套人马执行到底”,确保新城建设决策落实不打折、政策执行不走样、项目推进高效率。二是设立城市管理局,建立城市管理执法大队和城市保洁专门队伍,负责城市管理、街面清扫、垃圾清运、日常监管等工作;投资3900万元建成日处理100吨的垃圾处理场,投资800余万元购置了洒水车、扫地车、吸污机、挖掘机等环卫机具,投资1.2亿元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截污干管、翻水坝等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不断健全卫生保洁、车辆停放、问责处罚制度,大力实施“文明古蔺建设五项工程”,在城市管理中融入人本因素,有效破解了城管工作简单、粗暴执法等问题;积极推行市场经营模式,将有开发价值的市政工程投放市场,既合理利用了市政工程,又有效缓解了管理维护压力,实现了建设管理一体化。

以人为本,实现多赢。在城乡建设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切实关注解决与群众利益攸关的问题,实现了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群众获利的多赢局面。2007年以来,共筹集资金2.6亿元,完成了4个棚户区改造,解决了500多户低保户、特困户和残疾人、1500余户回迁户的住房问题;建成廉租住房500余套,对城镇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实物配租;实施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累计2216户,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启动实施“消茅工程”,全县消除茅草房1万余户;投入资金3亿多元,启动古蔺镇建国村、永乐镇永吉村、大寨乡向阳村、水口镇马跃村等11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大寨-箭竹、金星新农村联片开发有序推进。在加快城市建设过程中,古蔺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特色亮点,完善配套设施,挖掘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位,满足群众需求,在县城开通了城市公交车,并邀请国内顶级设计、策划运营公司开展城市景观设计、主题文化提炼和城市运营推广,精心实施绿化、净化、亮化、美化、文化等细胞工程,倾力打造具有古蔺区域特色文化的奢香广场、金兰广场和体育运动郊野公园,完成了主要道路绿化带、桥梁灯饰等景观工程,成功创建市级园林县城,桂花、黄荆等七个乡镇成功创建省市级生态示范乡镇,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居民运动、休闲、娱乐生活,城市核心价值不断提升,广大群众对古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突出亮点,精心策划。围绕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古蔺县在规划设计上融合中西文化,吸纳古今经典,突出现代时尚,彰显人本关怀,提升山水园林风貌特色,打造城市核心“品牌”。以“乐观自强,神采飞扬”的古蔺精神为引领,深入开展城市文化提炼和创意,加强对城市发展、功能定位、环境景观等方面进行精心规划设计,打造引领新城建设的核心景观。同时对东区原有项目进行优化完善,景观提升,打造东城创业园区,促进东西区协调发展。

二、发展方向

伴随着叙蔺高速公路、叙大铁路、古蔺港区等交通项目加快建设,酱酒产业和古叙煤田的加快开发,古蔺城乡建设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立足资源,抢抓机遇,古蔺的城乡建设必须高度重视战略统筹,坚持城乡一体、产业互补和全面小康的总目标,突出重点,激活全局,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新型城镇化体系。

坚持战略统筹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度重视城乡统筹,按照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城乡一体、产业依存和全面小康的总目标,以城乡规划为总揽,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科学调配资源要素,合理布局空间体系,依托大交通,服务大产业,拉动大发展,全力推进城镇功能完善、城市品质提升、城乡环境美化,以城带镇、以镇促村,突出重点、激活全局,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坚持城乡规划引领。树立城乡并重、城乡一体的新理念,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特色,注重关联,统一编制区域内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包括产业发展规划、用地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解决城乡发展上的盲目无序问题。按照“规划先行、跳起摸高,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以城带镇、以镇促村,城乡一体、全面发展”的要求,着力打造城乡结构调整的示范区、城镇建设的样板区、先进文化的弘扬区,努力实现共同繁荣。

坚持产业功能互补。加快发展酿酒、能源、农业和旅游等四大主导产业,培育发展金融商贸、健康休闲和创意文化三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4+3”产业战略发展体系。立足产业基础、资源特色和区位分布,强化城乡三次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培育古蔺新城为中心,叙蔺高速公路和S309线交通骨架带为两轴,北、中、西南、东南为四大特色经济片区,基本形成产业协调互补、主体功能明显的“一心两轴四片”的功能格局。

坚持优势空间带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完善城市专项建设规划,完成乡镇规划修编和新村庄布点规划,加快古蔺新城建设和重点集镇建设,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丰富和完善城镇体系,形成以县城和二郎“双核驱动”,太平、双沙、石宝为区域性中心城镇,龙山、大村、观文为经济发展重点镇的“1133”城镇体系。坚持城乡联动,注重风貌品质,全力打造“大自然、深生态、后现代”旅游样板城市,提高城镇群发展水平,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坚持生产要素统筹。发挥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作用,统筹城乡生产要素,加快发展和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合理流动;用足用活国家各项政策,资金投入重点向农村基础和公共事业倾斜,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设产权交易中心,促进土地流转,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逐步放宽户籍迁移条件,促进农民工进城镇务工,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

坚持建设优美城乡。围绕打造“大自然、深生态、后现代”旅游样板城市目标,突出节点,提升功能,注重品质,突出古蔺河水系景观、城市绿地系统和步游系统打造,全面提升城市形态和品质,加快建设古蔺新城。健全城镇功能,服务产业发展,注重风貌协调,突出文化特色,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建设,着力建设文化名镇、经济重镇、产业要镇。按照全域、全程、全面的要求,切实抓好中心村和新村规划建设,集中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尊重自然,继承历史,传承文化,着眼未来,着力建设园林宜居城市展示区、特色场镇样板区、城乡统筹示范区。


参与讨论
匿名发表
 
讨论:
暂时没有讨论
热门主题
外环铁路 对成都都市圈产业发展影响研究[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