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论坛
曹俊杰:创新城市绿化理念打造美丽宜居新盐都   时间:2011-12-14   发布者:四川县域经济网

创新城市绿化理念打造美丽宜居新盐都

自贡市副市长  曹俊杰

自贡市是一个因盐设市的老工业城市,单一资源型城市,走过了因单一资源而兴、又因资源单一而衰、再到调整和恢复的发展历程。在区域竞争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对地区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环境就是抓民生,区域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宜居与宜业的竞争,而宜居与宜业关键在于园林绿化的建设。因此,将园林绿化作为一项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来实施具有必要性。

一、大力实施园林绿化是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需要。城市绿地对净化空气、减弱噪声、改善城市小气候的作用十分明显。面对不断恶化的城市环境,亲近绿色自然,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是人们的共同愿望和心声,我们必须从工业化的黑色道路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转变,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的生态园林城市,是满足人们对绿色、对自然环境的迫切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是提升城市价值和竞争力的需要。抓环境就是抓发展。一些发达地区之所以发展得快、发展得好,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大搞园林绿化,“以绿引资、因绿兴市”,走上环境与经济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道路。绿化的环境功能,是潜在的生产力,融合在社会生产的全过程中,渗透在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城市绿化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资本,能够提升地区物业价值,拉动房地产、旅游、商贸、物流、文化等产业发展,是一项回报丰厚的效益工程,是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之一。

三是弘扬特色历史文化的需要。城市和建筑的标准化和商品化,使建筑和城市特色逐步消失,城市面貌千篇一律,文脉难以继承,这是一种文化的失落。园林绿化贴近人的生活,承载着大量历史文化的积淀,能够反映本土自然和人文景观,园林绿化所用材料,如植物、山石等更具有地方特色,因而更有利于产生具有民族化、地方化的效果。建设既具有时代精神、符合现代人生活需要,又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是自贡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基本要求。

四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利用的需要。城市是大量物化劳动建成的载体,能否永续利用,环境的好坏是一项重要的决定因素。一个城市只有拥有足够的公园和绿地空间,同时营造出优美园林景观,才能维持自然、良性的生态系统,提升城市整体价值,激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自觉性,使城市永葆青春。

二、理念创新是抓好园林绿化工作的重要前提

树立全域绿化的大生态理念。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不仅使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而且给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伤害。要打破传统园林绿化狭隘的小圈子、小范围概念,将绿化建设扩大到市域范围。在整个城区、郊区、近郊区、远郊区,以承担生态保育和水源涵养功能的山地、林地以及大片的农田为生态基质,以市域水源保护区、人文自然景观保护区、农田生态保护区、山地及森林资源保护区、市区公园为生态斑块,以市域内主要河流的交汇点以及河流与公路、铁路的交汇点为生态节点,以主要的水系和铁路、公路、市政设施走廊为生态廊道,构建“点、线、面、网、片”的生态园林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大绿地、大生态系统。

树立精致山水的大园林理念。自贡市市区山水清秀,尺度宜人,众多相对高度在20-40的小山点缀城市当中,釜溪河河面宽度适中,平均在80左右,河道迂回曲折,造就了众多优美的空间形态。在市区和近郊,还有大小湖泊、水面约20多处。山水相依、山水城相融,是自贡市区大环境的空间特色。树立大园林理念,就是要充分依托自然条件,做精做细山水文章,建设人居、休闲特征突出的园林城市。打造精致的“山”,以大山为屏,保护城市周边较大的山体,形成城市组团间生态绿楔和景观背景;以中山为园,结合片区建设,保留部分中山,形成城市休闲公园;以小山为链,保留部分小山,作为社区内景观山体,建设山体景观链,形成城区内处处见山的优美意象。打造幽美的“水”,营造多样的水景形态,城市中心区及生态之心等区域局部扩大水面,形成中心湖面;强化釜溪河沱坝相依、迂回曲折的特色,在坝区建设节点或地标,在沱湾区建设连续的公共空间;重点打造张家沱、王爷庙等历史景观,恢复古航运码头作为城市休闲码头,形成整体的滨水游览线,形成良好的亲水场所。

树立文化浓郁的大特色理念。园林绿化是自然与文化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城市文明的组成部分。自贡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地质公园,享有“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之美誉,人文遗存十分丰富。目前,全市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82处,包括众多保存尚好的井盐生产遗址、现场以及因盐而兴的古街、古镇、古建筑。自贡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傍河建城、组团独立、山水相依的城市格局,反映出强烈的地域特征和历史文化特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和名城格局特色,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将园林绿化与人文自然资源、历史文化有机结合,丰富绿化的色彩、层次和文化元素,建设具有自贡特色的城市园林景观,是增强城市亲和力、凝聚力、吸引力,传承盐都神韵,展现盐都新姿的有效途径。

三、高品质建设管理是建成四川省园林城市的根本保证

近年来,自贡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牢牢抓住承办省两运的契机,按照“三个一流”的标准,以“精致山水、绿色盐都、美丽自贡”为主题,大力实施了全市绿化工程建设。在实施过程中,着力在“精致”、“绿色”、“美丽”上下好功夫、下足功夫,把自然资源、自然生态与人工园林有机结合,古园林、古树名木保护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创造节约型园林城市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相结合,做到了设计上求“精”,建设上求“细”,管理上求“严”,进度上求“快”,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山水园林城市基本格局,被省政府命名为四川省园林城市,为省两运会圆满召开创造了一流的环境,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自豪感,获得了省委书记刘奇葆同志的充分肯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一是增加绿量。全市共完成园林绿化建设和改造项目153个,总计栽植乔木12.3万株、灌木及地被植物879.7万株,铺植草坪40.5万平方米。市区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3.2%,绿化覆盖率达到38.1%。全市新增城市绿地247.6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01平方米,较上年增加2.01平方米。未来五年,自贡市将在建成四川省园林城市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和山水城相融的城市格局特点,加快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步伐,充分展现自贡园林绿化特色。力争到2015年,建成区绿地率达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把自贡建设成为“美丽、舒适、整洁、文明”的国家级园林城市。

从长远看,自贡按照建设百万人口、百平方公里的区域中心城市的要求,在2015年要建成国家级园林城市,今后五年还需新增城市绿地1288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需新增300公顷以上,差距还非常大,任务十分艰巨。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自贡的园林绿化仍将以扩大城市绿量作为主要任务,深入做好“山、水、路、园”四大文章,以山为“肺”,以水为“脉”,以路为“廊”,以园为“窗”,着力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推动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上新台阶。

二是精细管理。“三分建设、七分管理”,通过强化管理、管护,推进园林绿化管理制度化、常态化、精细化,努力建立和完善园林绿化长效管理机制,保证园林绿化建设的成果和效益。加强园林绿化规划管理,制订并实施《自贡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园林绿化管理政策规范体系,使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管理有方、监督有力,逐步推行绿色图章制度,严格城市“绿线”管理,坚决打击违法侵占城市绿地的行为,控制建筑物、构筑物的新建,保护城市整体绿化环境不被破坏,维护“绿线”的严肃性。完善园林绿化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分级、分权管理,梳理关系,重心下移,调整职能配置,强化职权利挂钩。

在运行机制上变应急管理、事后管理、突击整治为源头管理、跟踪管理和长效管理,变人为因素较强的指示、政策管理为以法律法规约束和经济手段调节为主导的规范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扩大城市管理的张力。切实做好绿化养护工作,一个绿化工程美不美,是否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方案设计、施工管理固然重要,但绿化养护更为关键。如果不进行绿化养护或养护不到位,规划设计意图就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园林绿化建设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就不能得到最大效率地发挥。只有实施良好的养护,才能取得预期的绿化效果,才能给人以愉悦的心情、美的享受,绿化的生态、美化等功能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是全民参与。要实现园林绿化发展方式的转变,保持园林绿化建设的持续性、大力度,建设国家级园林城市,没有社会的广泛参与是不行的。要通过各级领导身体力行,积极带领群众参加各种形式的植树活动。各级绿委会和相关部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广泛发动,推进园林绿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村社、进景区、进场馆、进家庭”。

通过加强住宅小区绿化设计,引导开发商转变观念,小区建设同步绿化,建设高品质绿色住宅、生态住宅。进一步落实党政群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社区的建绿、护绿责任,实施“门前三包”,大力开展园林单位创建活动。结合园林绿化建设需要,大力调整城市郊区农业生产结构,在资金投入、合作经营以及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绿化与生产相结合,着力发展绿色产业。做好园林绿化宣传工作,普级绿化知识,提高市民“绿化意识”,增强其绿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形成全民绿化的良好工作局面。


参与讨论
匿名发表
 
讨论:
暂时没有讨论
热门主题
外环铁路 对成都都市圈产业发展影响研究[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