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高端取向创新经营机制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跨越发展
成都市温江区区长 谢 超
温江地处成都平原腹心、成都西部新城的核心区域,是温郫都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金温江”和“国际花园城市”美誉,是中西部地区首批“国家生态区”。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决定了温江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近年来,温江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紧紧围绕成都市城乡统筹、“四位一体”总体战略和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长远目标,以构建“一高地三产业”(农业科技高地、现代花卉业、休闲观光农业、有机农业及农产品精深加工)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重点,以“两个带动”(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不断创新经营机制,着力挖掘农业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和休闲价值,推进现代农业高端化、集群化、国际化,开创了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
一、瞄准高端,全力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高端化发展方向,以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以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着力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全国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
一是现代花卉产业加快升级。目前,温江区已建成花木基地15万亩,成为四川乃至全国花木主产区。按照打造中国西部花卉产业研发中心、交易中心、信息中心的定位,大力推动现代花卉产业标准化、信息化、市场化、资本化、国际化,争创“中国花木之都”。作为全省首个编制和颁布花木地方标准的区县,温江花木地方标准已达58个,形成23个花木标准化示范基地、7.3万亩的标准化种植规模,正逐步向全国推广。以幸福田园花木营销合作社为代表的专合组织通过在示范基地推广运用桂花、紫薇等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提高了土地收益,每亩达到2万元以上,并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形成3000亩标准化基地。同时,积极推动花卉向彩化、香化、美化升级,探索荷兰阿斯米尔花卉网上拍卖交易、花木期货交易等模式,以创建全国首家花木电子商务中心为载体,建成运行了花木价格指数和景气指数体系,切实增强了温江在全国花木市场上的定价权和话语权。2011年1-6月,全区花木销售额达15亿元,其中网上交易近3亿元,“温江花木”已成为全国花卉产业的首选品牌。
二是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壮大。温江依托特有的生态资源和城郊区位优势,积极延伸花木链条和拓展产业功能,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并建成了御香玫瑰园、柏萃西部乡村俱乐部等一批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项目,努力打造“生态休闲健康之都”。不断放大国色天乡乐园、中国马术节、美丽田园文化旅游节等知名休闲品牌效应,大力建设以运动休闲、婚庆摄影、花卉展示等为主题的高档次乡村酒店23个。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健康绿道体系建设,已建成“田道相融、林水相映、自然生态”的田园绿道全长140公里,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并成为中西部地区第一个“国家级健身步道示范工程”,休闲农业影响力逐步扩大。
三是有机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走向高端。温江坚持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在全市率先成立农产品加工协会、率先组建首家有机产品专业合作社、率先取得有机水稻和有机油菜认证,规划建设万亩有机农业种植基地已首期建成3000亩。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协会桥梁纽带作用,为全区61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搭建了融资和项目合作交流平台,不断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发展。依托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五芳斋等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共11个产品分获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四川想真有限责任公司被评为国家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中国有机食品十强企业,“想真食品”获得“成都市著名商标”称号,“温江造”农产品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二、深化改革,着力激发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活力
坚持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农村经营机制创新,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在活力。
一是深入实施“两股一改”。按照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部署,温江积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全区全面推行了以集体资产股份化、集体土地股权化和改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要内容的“两股一改”,新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113个,股份化资产5662万元,股权化土地4.75万亩,推动了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在全市率先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积极推动农村产权流转,全区农村产权实现融资达2.89亿元,促进了农村产权的市场化、资本化,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二是创新合作经营机制。结合现代农业与新型农村建设,温江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等多种形式的合作组织,引导合作社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发展机制,目前已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3个,联系带动农户4.2万户,带动面达60%。以幸福田园花木营销专业合作社为试点,探索采取组织化、科技化、标准化、信息化、市场化“五化联动”的运作模式,向社员提供农资统供、农机统配、病虫统防、品牌统建、产品统销、融资统保的“六统”服务,既带动了现代花木产业发展、又带动了农民增收,每亩节约成本450-500元,亩均年增收2-3万元以上。以和盛镇友庆社区等为示范,以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主体引进社会资本合作实施土地综合整理,适度规模流转农用地2301亩,节余集体建设用地669亩,集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15个,年接待游客12万人以上,带动了全区都市休闲农业发展。
三是创新投融资机制。立足现代农业发展要素保障,温江建立了政府、企业、社会资本有机结合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以区隆博公司为主体建立现代农业投融资平台,积极开展大树抵押贷款、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等多种金融服务,区三联担保公司今年已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大户办理担保贷款113笔、涉及金额3亿元,向想真企业注资入股3000万元,股权投资初见成效。同时,积极搭建政银企交流平台,促进伟峰园林、艾文博等农业龙头企业与多家银行对接,获得约1亿元的融资贷款。
三、完善服务,切实强化都市型现代农业综合保障
坚持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加大扶持力度,提升服务水平,为现代农业跨越发展夯实保障基础。
一是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近年来,温江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重点整合农业农村发展资金、产业化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对生产经营达到一定规模的现代农业项目,进行地租补贴,并允许报建必要的生产用房;对在现代农业基地内投资建设道路、水渠、温室、喷灌、滴灌等生产性基础设施,给予适当的工程补助;对达到一定规模的专合组织给予工作补贴;对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或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和龙头企业予以贷款贴息;对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以上的现代农业物流企业,以委托贷款、参股等方式进行有偿资金扶持。仅2010年,温江区累计用于农业产业化项目扶持资金达519万元,充分调动了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积极性。
二是夯实农业综合服务基础。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后对农业综合服务需求转变的实际,温江区把农机、农技、畜牧等片区站的资源整合起来,在全区统筹建设了5个区域性标准化农业服务中心,统筹开展农业综合服务。在工作中,积极推动涉农服务方式创新,建立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网络服务、农资配送服务、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对现代农业的综合服务能力。
三是健全科技保障体系。依托成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整合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等一批农业科研院校资源,积极打造“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农业科技平台,为现代农业提供技术、信息、人才支撑,温江农科城获得“省级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称号。针对区内现代花卉产业、有机农业的发展需求,大力引进推广相关前沿农业科技,健全科技服务和技术推广体系,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科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