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论坛
严辉文:县委书记的压力能否变成百姓福祉   时间:2011-02-24   发布者:

 

    县委书记曾经是一个较为神秘的群体,如今他们正在成为人们特别关注的对象。最新调查显示,在众所周知的权力背后,他们面临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压力:发展的压力、社会稳定的压力、抵制腐败的压力……以至于不乏圈内外人士慨叹,县委书记正在成为一种“高危职业”。(《人民日报》2月13日)

   作为一个民众自认为看得见够得着的官员样本,县委书记早已不再只是权力的载体,也不再仅仅作为耀眼的政治明星和政坛新星让民众仰望,他们也有较大的职位压力,也能真切地感觉到与权力相伴生的危机感——这不全是官员们别样的矫情和娇嗔。

   围绕县域经济的竞跑和考核,县委书记的压力又天然地充满着GDP气质。由此一来,仅经济实力位次的较劲、刻不容缓的招商引资进项之类,就足以令县委书记们不用扬鞭自奋蹄。广西荔浦县委书记罗永东说,“以前当县长的时候是没时间睡觉;当了县委书记是睡不着觉。”毫无疑问,居于压力顶端的县委书记们的牺牲是最大的。不仅自己长期处于“白加黑”、“5+2”的工作状态,甚至于由交流任职带来的连锁反应,还捎带着让家人团聚、孩子求学之类都处于一种不确定的压力状态。

    权力本身也意味着压力。随着社会的进步,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已经越来越清晰地成为一种社会共识。而转型时期,权力需要评价和监督亦正在成为常识和现实。县委书记们的压力在这一层面更是呈现出两面性,一方面,权力的分配、资源的调度、官帽的派发,让他们容易成为资本和权力赤裸裸地追逐的对象;另一方面,重权在握身任要职,他们的施政风格、政绩诉求以及个人风度之类,也容易招致物议纷纷。这一切他们暂时未拚搏过了、极大的压力指数杠过了,县治的各项事业并未有大的起色,尤其是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因政绩折腾所导致的拆迁、行政开支泛滥挤压民生之类不增反减,正所谓“官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那么这种官员压力的价值何在?

    已经不乏专家建议,要将民众的幸福指数纳入政绩考核,有的地方甚至于由官员主导试水民生幸福指数评价体系,其着眼点的确值得肯定。如果首先能从县委书记皱眉的压力背后,看到民生幸福的笑靥,则县委书记幸甚,百姓幸甚了。


参与讨论
匿名发表
 
讨论:
暂时没有讨论
热门主题
外环铁路 对成都都市圈产业发展影响研究[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