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论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三台路径”   时间:2010-12-28   发布者:四川新闻网


  核心观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绵阳市三台县立足丘区农业大县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初步形成了一片引领、百村推进、全面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格局。

  注重规划引领,推进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科学规划引领科学发展。我们始终坚持把科学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一是突出城乡统筹,制定总体规划。在深入农村基层一线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农村资源集约经营、农业产业集聚发展、农民居住相对集中”的总体思路,科学编制《绵阳市三台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为绵阳市三台县新农村建设指明发展方向。二是突出产业优势,制定发展规划。立足米枣、麦冬、藤椒等特色产业优势,分类精心编制八大产业发展规划。在永新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确定了“1+3+2”产业发展模式,即以米枣为主导产业,配套发展林下种植、生态养殖、乡村旅游,全力建设米枣产业科技园和加工物流基地。三是突出川西特色,制定村镇规划。牢牢把握灾后重建机遇,紧紧围绕“三打破三提高”总体要求,充分体现川西民居、田园风光和三台地域特点,注重完善功能,及时编制《绵阳市三台县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全面完成63个镇乡小城镇规划,其中14个镇乡已完成村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注重关键环节,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本着“既要住好房子、又要过好日子”的理念,统筹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落、培育新风尚三大关键环节,推动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一是抓发展,培育新产业。坚持以发展产业为先导,大力推进“一片(新农村示范片)两园(现代农业示范园)三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四基地(经作种植基地)”建设,引领绵阳市三台县优质粮油、优质生猪、优质蔬菜三大支柱产业规模化发展,带动米枣、麦冬、油橄榄、藤椒、紫薯等五大特色产业品牌化发展。

同时,按照“一个产业、一个龙头、一个品牌”的思路,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二是抓基础,建设新村镇。把新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综合抓手,积极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改旧房、建新房,建设各具特色、错落有致的新兴村落。按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建设一体化的要求,同步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建设设施,建成设施齐备、功能配套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家园创建活动,加快推进农房风貌提升和“一建三清五改”标准工程建设。三是抓文化,倡树新风尚。采取专题讲座、外出参观、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切实加大新型农民培育力度,仅2009年绵阳市三台县培训农民35万人,农村每户至少一人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大力开展“文明村”、“八好星级文明户”、“和谐家庭创建活动”等主题实践活动。

  注重机制创新,推进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对于三台这样的传统农业大县,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坚持不断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动力活力,努力推动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一是多方筹资,建立多元投入机制。采取财政补助一点、村民筹一点、社会捐一点、金融贷一点“四个一点”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拓宽筹资渠道,切实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二是以人为本,建立民主管理机制。实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涉及村里发展和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作出决定,真正做到关系村级发展的大计由群众“拍板”,关系群众利益的大事由群众自己定夺。三是逗硬奖惩,建立督查考核机制。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逗硬奖惩,严格问责。初步形成了以“单月检查,双月汇报,季度考核通报,年终总结评比”为主要内容的督查考核机制。

    (作者 绵阳市三台县人民政府县长)


参与讨论
匿名发表
 
讨论:
暂时没有讨论
热门主题
外环铁路 对成都都市圈产业发展影响研究[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