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论坛
张长云 融入川陕渝“西三角” 打造秦巴山区新前沿   时间:2010-11-23   发布者:
 

张长云 融入川陕渝西三角打造秦巴山区新前沿

 

 

    6月19,巴中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仲彬率巴中市党政代表团赴西安市考察学习,对西安经济、文化、社会进行详尽学习了解,使我们增长了见识,取得了真经,受益匪浅。通过考察学习,对南江县尽快融入“西三角经济区,加速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创新理念
  思想观念融入西三角
  西三角经济区将中国西部较具潜力和实力的重庆、成都、西安三大城市整合起来,突破秦岭屏障,使成渝经济带和关中经济带贯通,为西部大开发打造出引擎和龙头,对西部乃至全国的发展意义非常重大。
  南江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边缘、米仓山南麓,地处秦巴山区核心,与陕西省汉中市接壤。纵观历史,从秦汉、三国到如今,商贾往来,文化贯通,真可谓山水相依,人文相通。
  南江作为巴中市面对西三角的前沿,县域经济流向受天水关中经济合作区和成渝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辐射带动十分明显。随着巴中大交通的全面形成,给南江面向西三角、融入西三角带来了现实条件。因此,我们要坚决破除山头意识和峡谷思维,让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更加统一,思维观念更加开放,智慧力量不断涌现。积极对接西三角的发展总规,以超前的思维和系统的思路,编制南江县十二五发展规划。聘请专家研究南江县融入西三角的战略思路,不断修订完善融入西三角的工作举措,以此推动南江早日融入西三角,促进大开放,实现大发展。
  创新机制
  人才对接融入西三角
  千年古都西安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人才荟萃的摇篮。向西安人创业之举学习,向西安人开拓创新学习。这是巴中市党政代表团赴西安考察学习发自内心的感慨。
  以西安市高新区为例,它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高地,更是人才聚集的高地。高新区从业人员达25万余人,其中博士、硕士达1.5万余人,引进高端人才5000余名,引进留学人员2600名,创办留学人员企业580家,区内大专以上学历科技人才15万人,人才库突破17万人。一个高新区就有如此众多的人才,西安对人才的重视,对人才的引进,给我们考察学习带来深深的震撼。
  人才就是财富,人才就是生产力。人才匮乏,致使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相对滞后,但随着大交通六路的铁路、高速公路在三五年后全部建成,巴中及南江将成为南上北下的交通枢纽,人才流动、生态产品、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将迈入快车道。我们要站在西三角经济圈的战略高度实施人才战略,从人才引进着手,借智借力发展,实现与西三角经济区的对接。
  一是积极与在西三角创业成功的南江籍人士联系对接,以三顾茅庐的毅力,甘当小学生的境界,拿出政策、提供舞台,请他们回乡创业。二是主动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把南江政府部门、企业家队伍中的优秀人才外派到西安等地学习锻炼,邀请西三角的专家、能人来南江传经送宝、挂联帮扶。三是培养大批实用人才,在县城、西安、重庆等地建立劳务基地,方便农民工就地、有效地学知识、学技术。培训驰名省外的南江建工南江矿工南江技工,为他们回乡创业提供技术支撑。四是利用南江县外派的成都办事处、汉中办事处和重庆商会,及时做好市场信息收集、项目推介工作,为南江县与西三角的人才互动、产业互补、经济互融牵线搭桥。
  创新思路
  产业发展融入西三角
  大项目、大融资、大投入、大策划。无论是西安高新区的科技产业,还是曲江新区的文化产业都体现出了大手笔、大气魄、大变化、大发展。南江的产业发展,在思维、思路上要学习借鉴西安,要因地制宜,规模发展。思想解放的广度有多大,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正如市委书记李仲彬所说,我们到西安,既是学习西安,更重要的是融入西安。
  在工业园区上,优化产业布局、发展产业集群。按照功能分区、布局合理、资源集约、生态环保的思路,扎实推进东榆建材园、乐坝中小企业创业园、坪河非金属建材园建设。坚持从政策上放活、从发展上扶持、从方向上引导,以资源招商、以政策招商、以环境招商、以企业招商,扎实做好对接全国工商联支持南江项目工作,积极搭建企业发展平台,强化服务功能,吸引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向园区集中,确保成功引进一批项目落户南江。要按照抓大促小的思路,积极推进南矿集团、铁山公司、煤电公司、南威水泥等县域大企业加快发展,支持汶川腾龙矿业、安庆矿业等新企业做大做强。
  在特色产业上,近年来南江县先后建起了茶叶、金银花、核桃、南江黄羊等各类绿色生态园区21个,总面积达26000余亩,打造出了云顶茶、南江黄羊、金银花、翡翠米等多个无公害绿色国优农产品品牌。我们将充分依托品牌优势,加强与西三角合作,扩大其在周边区县的发展规模,着力打造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基地。利用西三角的大市场、大流通优势,提升特色农产品在西三角市场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量。
  创新意识
  生态旅游融入西三角
  以产业演绎文化,以文化升华产业 。这是我们对西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最深刻的感受。步行于大雁塔景区、大唐不夜城、曲江池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法门寺景区……美轮美奂的画面让我们叹为观止,仿佛置身于历史的盛宴之中。
  秦巴山水,一脉相承。寻着历史的脚步,米仓古道横贯景区南北,牟阳故城金戈铁马,汉张鲁囤兵汉王台,韩信夜走韩溪河,诸葛亮秣马牟阳城,张飞扎营落旗山,白发魔女征服巴俗关、巴山游击队五年浴血奋战……秦汉文化、三国文化、红军文化在南江这片土地演绎着历史的沧桑。着眼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建成了米仓古道、截贤驿、感灵寺、蜀门秦关、巴山游击队纪念馆等人文旅游精品景点。光雾山的历史旅游文化与汉中、西安旅游文化遥相呼应,相互融入。
  光雾山是西安周边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汉高速公路贯通,巴陕高速公路开工在建,南江融入西安旅游经济圈指日可待。以商招商、以企招商,内引外联,优势互补。南江将抓住融入西三角的大好时机,以生态旅游为突破,以自然生态为依托,以创建生态县为抓手,推进区域旅游合作,共同研究制订旅游发展战略和市场开发策略,共同打造区域整体旅游品牌。
                                            (作者系:中共南江县委书记 张长云)


参与讨论
匿名发表
 
讨论:
暂时没有讨论
热门主题
外环铁路 对成都都市圈产业发展影响研究[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