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论坛
乡村治理效能提升新途径探讨   时间:2023-04-18   发布者:《当代县域经济》杂志

[摘要]  探索乡村治理新途径,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建设和美新村有着重要意义。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优化乡村治理体系,培养群众的主体意识,依靠人民群众,创新乡村人才机制,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优化乡村治理体系,实现治理有效的和美新村建设目标。

[关键词]  乡村振兴;乡村治理;和美新村;农业农村现代化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2023年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调把乡村治理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因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要建强基层组织、完善治理机制、创新治理路径、建设平安乡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努力破解乡村治理面临的困境,构建多元治理格局,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

把握新时代乡村治理的理路

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要。从优化乡村治理的必要性来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我国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奋斗目标,要求当前乡村治理工作要不断提高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构建新型乡村治理机制。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实行乡村振兴责任制,构建职责清晰、各负其责的乡村振兴责任体系,充分发挥党政、群众积极性,确保完成乡村振兴各项重点任务。

解决乡村基层矛盾。随着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因利益而产生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社会的稳定。社会治理所出现的矛盾纠纷案中,村级调解处理的矛盾纠纷案件最多,在这些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中,村民委员会、乡村干部等发挥着主要作用,他们可以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亲缘关系,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强化城市与乡村的互补关系。城乡融合的大背景下,乡村的短板同样是潜力板,城市与乡村之间存在优劣转换。不仅城市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而且乡村也能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助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城市与乡村进行互补,挖掘各自潜力,以城市之长补乡村之短,以乡村资源满足城市发展之需。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更要促成人才互补。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通过引导城市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下乡,并延伸城市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到乡村,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提高乡村居民生活品质。通过乡村为城市提供生产生活必要的物资支持,而城市则用科技、知识、商贸等盘活农村资源,最终实现融合发展,城乡双赢。

正视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

乡村管理水平仍需提高。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基层党组织、乡镇政府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除了完成参与、监督乡村环境的治理任务,还要应对劳动力的外流和村委会治理能力低下带来的挑战。近年推行现代技术和治理理念的乡村网格化管理模式,虽然提高了乡村管理运行效率,但是由于专业化网格治理体系在乡村治理的实践中过于强调专业化和程式化,而忽视了治理的社会普及动员和群众的普适性,这不仅改变了村干部既有的工作方式,并且乡村治理的工作重心偏向于完成行政任务,而非向内治理,造成了乡村治理的“悬浮”,即在乡村治理中政府事务与民情民意不相匹配。网格化下系统的限期办结制度,制约了基层干部动员能力,深刻地影响着基层干部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水平。

乡村治理人才依旧缺乏。乡村人才内生动力不足,短时间内无法满足当前人才需求,这严重影响了乡村治理组织功能。一方面由于城市人才引进和补贴政策产生的虹吸效应,使乡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和精英人才大量进城,造成乡村劳动力特别是专业人才严重不足,乡村老龄化、空心化现象难以改变,使参与乡村治理的能力落后、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乡村群众参与治理的主体意识欠缺,从根本上制约了乡村发展水平的提升。

乡村自治能力不强。乡村治理早已不再是单一治理的传统模式,开始慢慢转向多元化的乡村治理方式,当地村民本质上应该是乡村治理参与主体之一。但由于乡村地区的社会治理长期受到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导致村民在乡村自治事务上自主性不足,在各项事务管理中缺乏相应的主体意识,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相对薄弱,缺乏参与公共事务的主体责任感,其主体地位无法有效体现出来,阻碍了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因此,充分激发村民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增强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热情是当务之急。

乡村文化水平低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全方位提升乡村治理能力,而文化教育作为其中关键一环,在乡村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村民存在着自身文化水平低下、语言表达能力差的问题,导致其思想观念陈旧、接受新知识慢、法制观念不强、政策法规理解不透,甚至对政策法规产生错误理解,这对乡村治理活动的开展产生了严重影响。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受到外来多种文化冲击,严重影响了乡村价值观念,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乡村治理的难度。

探索乡村治理的新途径

加快构建现代化乡村经济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广大人民共同富裕,其重要途径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农业强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前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所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首先要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社会化产业化发展,构建现代化乡村经济发展体系,延长产业链,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使更多乡村居民勤劳致富。其次,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个体农户和规模式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引导鼓励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农民产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等,逐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现代化水平。最后,要发挥好县城和重点镇的引领带动作用,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所需资本、人才、技术等基本要素,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推动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要不断健全体制机制,构建城乡一体的劳动力、信息、技术市场,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同时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城市提供生产生活高品质的物资支持。

创新乡村人才机制。人才作为乡村治理最重要的因素,直接决定着治理效果。在乡村治理实践中,需要乡村治理贤达能人参与。只有不断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才能为乡村治理和发展带来新理念和新方案。实践证明,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育治理能人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建设乡村治理优质人才队伍,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第一,完善乡村基层治理组织体系。乡村治理要多元主体参与,人才队伍也要多元主体构成。因此,地方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根据乡村治理的现实情况和各类人才需求,整合协调行政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各方人才,并进行科学规划,不断完善乡村基层治理组织体系。第二,要健全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当地村民是乡村治理的内生源泉,要将具有组织动员和管理协调能力的村民吸纳到治理人才队伍来,在公共事务中发挥其价值;要通过大学生村干部、高校毕业选调生等选拔机制,将高校优秀人才引进乡村,投身乡村治理工作,激发乡村治理的内生活力。第三,要完善乡村人才保障体系。只有良好的人才保障体系和机制,才能坚定人才安居乐业的信心,才能激励其更积极主动地参与乡村治理。同时,基层政府部门要强化资金支持,为乡村人才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要通过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扩大各领域专业人才规模、提升人才综合素质、优化人才结构。

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乡村治理主心骨和引领者的作用,保证乡村治理效能。首先,要在乡村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培养乡村治理能人。要坚持重大问题党组织讨论决定,防止出现基层党组织边缘化、虚化现象。其次,要补足乡村治理的短板,提高乡村治理质效。要强化基层党建工作,把基层党建优势转化成乡村治理优势的能效,确保更好更有效地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乡村振兴。再次,要凝聚起乡村治理的群众力量,发挥好村民治理主体作用。村民是乡村治理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在青年农民、回村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群众中发展党员力度,使他们成为参与乡村基层治理活动的重要力量。最后,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党员典型,示范带动农民群众全面参与、自觉参与乡村治理。

增加群众参与方式。乡村治理的关键之一是做好群众工作,增强群众的参与感,争取群众的支持和认可,保障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激发基层群众的内生动力。首先,要扩展群众参与渠道,搭建多元化参与平台。通过加强基层社会组织建设,培育和发展各类服务性、差异性的乡村社会组织,引导群众参与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其次,要不断创新协作方式,充分发挥乡村妇联、团支部等基层群团组织作用。完善群众的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参与基层组织管理活动,进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最后,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升乡镇、村为农服务的能力。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提高服务和管理效率;通过智慧政务网,方便群众利用手机、电脑终端参与讨论、投票、监督,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优化乡村治理体系。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因此,在乡村治理实践中,要结合实际不断优化乡村治理体系,以提高治理效能,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第一,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搭建县、乡、村三级党群服务平台,提升村干部专业能力和便民服务水平,增强自治、法治、德治的乡村治理能力,让乡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以乡村善治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第二,依据乡村基层组织职能进行合理分工。当前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极大地提升了乡村基层治理效率,同时更加强化了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因此,要对乡村基层组织各职位厘清职能、明确职责,确保治理秩序有条不紊。第三,整合乡村治理资源,构建村民自治管理体系。通过整合现代乡贤和宗族等传统组织,利用乡贤的号召力和宗族的亲缘感情,增强村民对乡村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重构新型乡村社会伦理,实现乡村治理和谐有序。第四,充分整合社会价值,构建乡村德治新秩序,形成良好乡村社会风尚。要通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宣传教育,培养村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新社会道德标准,让村民用自身价值规范进行自我约束。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宣传当地先进典型,增强社会的价值认同和凝聚力,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涂雨杏


参与讨论
匿名发表
 
讨论:
暂时没有讨论
热门主题
外环铁路 对成都都市圈产业发展影响研究[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