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论坛
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乡村振兴   时间:2022-06-21   发布者:《当代县域经济》杂志

[摘要]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破解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特别是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问题。本文解析农村公共服务概念与内涵,阐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乡村振兴相互作用机理,针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短板,提出可行性建议,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  公共服务;乡村发展;乡村振兴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农业农村问题是关系到农村发展、农民幸福的根本性问题,明确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概念是深入研究的基础。

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而农村公共服务指的是国家、政府及部分民间机构提供的,来解决农业经济生产、农村社会发展和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公共服务的总称,同样也是涵盖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和医疗等。

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与乡村振兴相互作用机理

从农村公共服务的概念和内涵出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其中的每一条都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相关。可以说,公共服务供给涉及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各个方面,同时,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也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具有积极推动作用。首先,优质的农村教育供给,有利于培养乡村建设人才,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为农村社会的长远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其次,良好的农村基础设施供给,能够优化乡村生活空间,有效地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乡村生态振兴。再次,良好的农村文化供给,提升农民文化指数,为乡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树立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最后,良好的农村卫生与医疗供给,为农村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助力农村老龄社会的健康治理风险控制。综上,乡村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等综合作用还可能催生乡村产业振兴,最终实现乡村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与发展。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下的不足

——乡村建设的人力资本不足。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稳步前进,农村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人不断向城镇迁移,农村老龄化严重。根据农村人口空心化的趋势来看,从2010年到2020年,农村每年有1500多万人口从农村进入城镇。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是63.89%。此外,在农村人口空心化逐步加深的同时,我国的农村老龄化也逐步加深,未来一段时间也将面临人口均衡发展的压力。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急需要一批有知识、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能经营的农村人才。如何通过政策倾斜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建构,将是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不足。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民基本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所处的环境,环境一词内涵广泛,既包括农民自身的居住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也包括由社会文化环境、地域空间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等共同组成的环境。长时间以来,农村地区由于公共投资不足和环境意识淡薄,农村仍有部分地区存在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村庄规划缺位,生活污水随意倾倒等问题,虽然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工作有所改观,但部分地区仍需持续整治。总体来看,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最突出的问题仍是农村生活垃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人居环境如果不能较好地规划建设,农村的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将大打折扣。

——乡村文化呈现衰落态势。在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之中,乡村文化遭受城市文化的冲撞,逐渐呈现衰落态势。首先,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蕴含浓厚乡村文化的建筑物由于过度开发失去原有风貌,加之许多地区出现“空心村”现象,村庄的消失将意味着乡村文化的地域性和多样性消失。其次,乡村文化建设主体缺位。大量农村男性群体从乡村流向城市,农村剩下老人、妇女和儿童,由于留守群体自身文化水平和接受的教育受限,对于乡村文化建设工作支持力度不足。再次,农村留守儿童是乡村文化的重要传承者,而当下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代家长角色定位不准,外加监护人对手机的粗放管理,致使留守儿童过度沉溺手机游戏、短视频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留守儿童对乡村文化的认知。最后,政府在乡村文化建设中过度强调自身的作用,未能通盘考虑农村实际文化需求,而使用标准化的乡村文化建设规划,很有可能因此丢失乡村文化的多样性、地域性和丰富性,不利于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下的应对策略

——培育乡村建设能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持续外迁是不争的事实,不仅制约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还制约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当下如何改善农村人力资本现状,不仅仅在于加强农村人才的回流,还在于增强农村教育供给,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培养乡村建设能人。一方面,加强农民职业教育,政府层面要积极提升农业生产政策调整和整合能力,提升涉农政策效能,定向培养从事农业生产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创新乡村能人培育机制,根据农村实际需求,与相关农业高等院校合作,定向培育农业专业人才,解决乡村建设人才短缺问题,为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此外,政府也要积极扶持乡村能人,帮扶创业,同时带动村民就业,将乡村建设的能人与当地特色产业融合,努力打造“一村一品”并扩充特色产业链条,带动乡村人口回流,提升乡村人力资源回归效能,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当下乡村建设摆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位置,如何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人居环境成为乡村建设工作的重点。一方面,要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规划。科学规划农村生产生活布局,规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因地制宜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提升乡村建设规划能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另一方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推动城镇公用设施向乡村转移,完善乡村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此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针对“垃圾围村”“黑臭水体”等突出问题,实行农村垃圾就地分类,创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厕所革命,不断深入推进农村居住环境的净化工作,最终实现农村公共空间和居住环境的提升。

——加速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要积极保持乡村文化传统,努力留住农耕文明,留住农村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域性。一方面,发展乡村经济,促进乡村文化发展。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拓宽农村特色产业链条,发展农村富民产业,因地制宜制定农村发展规划,要充分利用地域优势,科学推进产业布局,推动乡村企业发展,通过提升乡村经济,带动村民致富,改善乡村建设主体缺位,推动乡村建设主体基础性事务建设,保障乡村文化建设可持续进行。另一方面,改善乡村教育条件,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开设针对农村妇女、老人和儿童的课堂教学,重点突出乡村文化、家庭教育等方面的认识,提升其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此外,政府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当中应当明确自身角色定位,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做好乡村文化建设顶层设计工作,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文化政策和法规,保障乡村文化建设有效推动。

(王常州)


参与讨论
匿名发表
 
讨论:
暂时没有讨论
热门主题
外环铁路 对成都都市圈产业发展影响研究[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