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论坛
新时代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研究   时间:2021-10-12   发布者:《当代县域经济》杂志

[摘要]  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是紧紧依靠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工作。必须把党建引领贯穿始终,更多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手段,更好激发社会参与热情,持续增强基层治理队伍本领,确保基层社会既井然有序又充满活力。

[关键词]  基层;社会治理;党建引领

[作者单位]  中共重庆市北碚区委党校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十四五”规划提出实现“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的目标。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事关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要立足时代特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推动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有机融合、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当前基层社会治理发展特征

基层社会治理不断朝着法治化、智能化、科学化、精准化方向迈进。当前,基层社会治理呈现以下突出特征。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力空前加强,党建工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引领力空前加强。主要表现为:政治引领不断强化,统领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得到充分展示;组织引领不断深化,区域化党建、楼栋网格党建等新模式不断涌现,党组织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有效覆盖不断提升,党的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了治理效能。

——具有鲜明的技术性特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数字技术的嵌入融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无论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健康码、个人轨迹查询、防疫和医疗物资精准管理,还是时下的远程医疗、在线教育、智能停车、智慧交通等智能生活场景体验,无一不体现智能化治理的理念。同时,智能化手段的深度运用,还为治理主体主动发现问题提供了可能,通过提前掌握分析各类风险隐患并采取积极举措,推动治理从被动应对向精准预测、主动服务转变,社会治理的精准度和靶向性不断提高。

——具有鲜明的广泛性特征。主要指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主体不断壮大。近年来,随着垃圾分类、厕所革命、社区菜店、共享单车、四点半课堂等群众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工作深入推进实施,生活的便利性不断提升,群众在共建共治共享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加,主动参与社会治理的意愿越来越强。广大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等群体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也找到了自身价值的实现方式,政府购买服务、居民有偿使用等更加普遍,让专业服务有了可持续的基础。

当前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各种利益诉求不断涌现,各种矛盾问题易发多发,基层社会治理面临更加严峻复杂的形势。与此对应,基层社会治理的理念手段、服务供给能力、参与广度深度等还存在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

——制度机制方面的问题。近年来,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并持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制度,但在基层落实上存在温差、落差。有的理念还不够先进,个别地方依旧有“官本位”思想,把社会治理简单等同于社会管理,缺少服务的理念和意识。有的地方手段还不够多样,硬性规定多、柔性规定少,比如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要么没有规定、要么规定过于繁杂,简单问题复杂化,导致制定的规定形同虚设,容易滋生形式主义。有的地方责任还不够明晰,参与治理的机关、单位主要接受上级领导,主动服务所在地区开展治理意识不强;基层权少事多,虽然承接了各部门各方面任务,但统筹各部门各方面的能力有限,个别事项职责权限划分模糊,容易造成部门之间推诿推责,影响问题解决。

——参与主体方面的问题。社区治理不是一个部门或少数人的事,需要方方面面的参与。当前,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社会心理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参与治理的有效性还存在不足。有的不愿参与。现在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社交圈很大,远超所居住的社区范围,对不少有工作的人来讲,每天在社区的时间主要是休息,对社区的工作不熟悉、不了解,有的因工作关系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主动接触,导致对社区的归属感不强,参与社区治理的愿望缺乏。有的不会参与。其中既有个人缺少基层社会事务管理、群众工作经验不足的问题,也有基层社区治理者怕麻烦、效率低、能力不足等问题,最终导致有意愿参与治理的人面对基层事务无能为力。

——方式方法方面的问题。基层社会治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非常讲究工作艺术,既不能管得太死,成为“一潭死水”,也不能放得太开,造成“波涛汹涌”。现在比较突出的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老办法不管用。比如过去靠行政命令式的手段、靠“运动式”的治理已不适应当前要求,面对矛盾“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也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二是新办法不会用。现在很多地方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上积累了大量经验,比如北京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接诉即办”“未诉先办”,上海的“一网通办”“一卡通行”,浙江的新时代“枫桥经验”等,这些新方法总的都有新技术、智能化手段的支撑和运用。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整体思维,把党建引领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始终,更多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手段,更好激发社会参与热情,持续增强基层治理队伍本领,确保基层社会既井然有序又充满活力。

——坚持党建引领。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以区域化党建带动驻区单位党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居民区党建融合发展,推动党建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要理顺运作机制,上级党组织要主动靠前、及时答复、推动解决基层反映强烈、久拖未决的复杂问题、面上存在的共性问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要明确不同层级社会治理职责定位,处理好部门与政府条块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抓好培训锻炼,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水平。

——强化基层自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需要广大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要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把基层群众有效组织起来,打通群众与公共制度建设之间的通道。各类群团组织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快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共同提升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让居民在社会治理事务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要拓宽参与领域,对社会能提供的服务,都可以交给社会力量承担,对适合市场、社会组织承担的,都可以交给市场和社会组织承担,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

——注重法德结合。法治是最优社会治理模式。要加强法治建设,引导群众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规范社会生活,培育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让学法、懂法、尊法、守法成为共识,让法治理念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要以德治滋养基层治理,充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引入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基层德治水平,建设和谐文明的幸福家园。

——用好现代科技。要加强信息采集,突出信息共享,破除信息壁垒,通过广泛收集数据、系统分析数据,为基层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要加强信息应用,拓展远程医疗、居家养老、智慧交通、城市安全等领域的应用,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要强化信息统筹,与智慧城市大脑、网格化管理等信息平台有机衔接,稳步推进政府信息安全有序向社会和企业开放共享,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强大动能。

(苏亚红)


参与讨论
匿名发表
 
讨论:
暂时没有讨论
热门主题
外环铁路 对成都都市圈产业发展影响研究[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