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论坛
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下的县域经济发展   时间:2021-09-22   发布者:《当代县域经济》杂志

——以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为例

晴隆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东北角,地处云贵高原中段,辖区面积为1309.8平方公里,隶属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境内山高、坡陡、谷深、水低、地薄,石漠化和工程性缺水严重,是贵州省深度贫困县和最后一批脱贫摘帽县。

2016年以来,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县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晴隆县5.78万名群众搬出大山,56个贫困村整体“摘帽”,2.78万户12.61万贫困群众全部脱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50.13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88.53亿元,年均增长10.08%;财政总收入从7.63亿元增加到9.39亿元,年均增长4.24%;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39.01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7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39亿元,是2015年的3.67倍,年均增长29.67%,增速位居黔西南州前列;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239元增加到10073元,年均增长10.05%,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1972元增加到33292元,年均增长8.67%,增速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三方阵甲类县第一;在贵州省经济发展综合测评县域第三方阵15个甲类县中综合排名从第8位上升到第3位。

存在的问题短板

在实现整体脱贫后,虽然晴隆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标贵州省委、黔西南州委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仍需加强。“十三五”期间,晴隆县对5.78万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搬迁规模较大。搬迁过程中,晴隆县严格按照人均不超20平方米安置群众,部分群众搬迁后,因结婚、生子等原因人口自然增加,同时已达婚龄且未婚或5年内达婚龄的人口逐步增多,导致搬迁后新市民对保障房需求逐步增大。

——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后期运营管护压力大。“十三五”期间,晴隆县累计投入资金28.87亿元,新建农村公路2000多公里(其中“村村通”公路317公里,“组组通”公路683公里,“互联互通”公路217公里,串户路766公里),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通客运,村民组硬化路全覆盖,村、组路实现互联互通,全面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但晴隆县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境内山高、坡陡、谷深、水低、地薄,石漠化严重,地质灾害、强降雨等自然灾害频发,农村公路塌方时有发生,农村公路里程多,后期运营管护资金缺口大。

——乡村振兴发展基础差、底子薄、欠账多。农业基础薄弱,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功能不完善,乡村建设欠账多,高质量发展后劲不足。另外,近年来晴隆县不断加大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目前虽已全面解决城乡饮水安全问题,但农业产业发展规模大、进度快,工程性缺水较为严重。

——部分群众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目前晴隆县还有脱贫不稳定户326户1409人,边缘易致贫户513户1963人,2020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000元的还有591户2878人,这部分群体脱贫基础比较脆弱,返贫、致贫风险高。

——农业产业发展后劲不足。通过脱贫攻坚实施产业扶贫,晴隆县茶叶、花椒、食用菌等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但是产业链条短,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不高,导致农业产业助农增收增幅不大,产业抗风险能力弱。且县内龙头企业培育不足,目前仅有省级龙头企业13家,无国家级龙头企业,13家省级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对策建议

着眼于长远发展,着力于解决问题,晴隆县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贵州重要指示精神,落细落小党中央、国务院和贵州省委省政府、黔西南州委州政府关于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列决策部署,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中之重,扎扎实实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篇大文章、真文章,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晴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持续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要科学测算易地搬迁新市民住房需求,提前谋划启动配套保障性住房建设或者集中选取一批位置较好、面积合适、交通便利、配套成熟的存量住房,加快推进廉租房建设,提前解决好搬迁新市民新的住房需求。同时,加大水、电、路、讯、教育、文化、医疗等基础设施配套投入力度。

——强化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运营管护工作。一是按照“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要求,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大力推广县、乡、村三级路长制,有效提升农村公路建设、管护和运营水平。二是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注重农村公路建设与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民族文化、自然景观、特色产业相结合,充分整合资源,在包装项目上狠下功夫,积极争取上级资金、项目支持,不断完善农村路网建设,提升农村公路服务能力和水平。

——坚持多措并举推进乡村建设工作。一是立足县情实际,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从农民最迫切需求入手,积极争取各级各类力量支持,充分整合各级各类帮扶资源、政策红利,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完善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卫生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先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村民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并以贵州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创建工作为契机,抢抓机遇,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带动效果好、群众满意度高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二是积极构建以中小型水库为节点、灌区田间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管网为联通网络的区域水网,加快完善骨干水源和长距离、大管网等方面建设,从根本上解决生产用水、产业发展等配套供水设施。

——不断完善易返贫致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坚持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四逐四准”工作,健全完善“县级统筹、分类监测、组长吹哨、村级直报、三级联审、双线追责”快速预警监测直报系统,强化“六包一”包保体系和“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运用好“六比六评”过程管理、“123”问题研判等脱贫攻坚好用管用的工作机制,全面压实干部责任,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基本生活因故出现严重困难户,及时跟踪监测收入变化、“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巩固情况,精准制定帮扶措施,实施分层分类帮扶,确保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确保动态监测、动态帮扶、动态清零,牢牢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

——持续抓好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一是坚定不移地按照“南茶北椒”产业发展布局和“山上茶果椒、山下菌畜粮、湖库生态渔”发展定位,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做大做强“一县一业”(茶叶)、做优做好五个规模化主导产业(花椒、特色粮食、林下经济、生态畜牧业、生态渔业)、五个区域性特色产业(中药材、蔬菜、烤烟、精品果业、生态家禽),在建链、强链、补链、延链上狠下功夫,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构建全产业链体系,从农业产业中办出加工业、抓出旅游业、推动服务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二是加大对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统筹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打造一批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农民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和农户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文/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委办公室 唐本林 )


参与讨论
匿名发表
 
讨论:
暂时没有讨论
热门主题
外环铁路 对成都都市圈产业发展影响研究[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