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论坛
宣城文房四宝“双创”之路探析   时间:2021-08-12   发布者:《当代县域经济》杂志

文化是灵魂,产业是载体,深度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我们必须深入思考,找到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发展的最优路径。

故宫“双创”走红的启示

如何“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在这方面,故宫博物院走在了最前列,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典型。故宫博物院的创新发展实践,让我们看到古老的文化遗产不仅不枯燥乏味,反而可以变得趣味无穷;不仅不高冷严肃,反而充满了温度和情感;不仅不缺乏时尚气息,反而能追赶时代潮流;不仅不徒有审美功能,反而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故宫博物院的成功实践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原来传统文化还可以这样“活”!同时也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为什么故宫文化可以这样“活”?

600岁的故宫能够华丽转型并且成功走红,如今成为流行文化的热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关键的秘诀就是与时俱进,开启了跨界合作的大门,创造性地运用了“文化+”融合发展模式。通过“文化+创意+产品”衍生出了故宫文创产品,如故宫国风胶带、朝珠耳机、故宫口红、金瓯永固双层玻璃杯等;通过“文化+科技”衍生出了数字故宫,如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系列App和数字展厅等;通过“文化+综艺”衍生出了故宫文化节目,如《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新了·故宫》等。故宫坚持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目的,不断开拓创新,通过“文化+”模式将故宫文化元素充分融入各行各业,从而提供丰富多彩的、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精神食粮和文化精品。

宣城文房四宝文化发展现状分析

为什么我们很多地方的优秀传统文化没有“活”起来?对于安徽省宣城市而言,要想让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首先要弄清楚“我们到底有什么?”作为全国唯一一个齐集了“笔墨纸砚”的宣城市,拥有这样完整的文房四宝资源实属难得。近年来宣城市提出了“文化名市”发展战略,围绕“文房四宝之乡”建设主题推出了多项举措,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见贤思齐,对照在优秀传统文化“双创”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故宫博物院等优秀案例,我们必须要梳理清楚,宣城存在着哪些短板,“我们到底缺什么?”

——缺发展合力:力量分散难以撬动大发展。宣城市文房四宝原产地分散在三个县,产业相互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统筹集中发展力度不够,基本是各唱各调各干各事,整体上未形成发展合力。由于单一企业的力量比较薄弱,面临着转型资金不足、传承后继乏人等困境。

——缺内在魅力:挖掘不深难以认知资源潜力。一些企业对于文房四宝的认知不够全面,大多把它当作普通的商品,而没有看作稀缺的文化资源。由于表达方式比较单一,文化输出比较简单,导致其资源价值未能得到完整地呈现。

——缺应有活力:融合不够难以激活文化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结合不够,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之间融合不够,导致文房四宝产业未能展现应有的活力,与现实生活之间仍然有一道鸿沟。

——缺创新动力:创新不足难以带动产品发展。文房四宝产业对产品的定位较高,考虑到了文人雅士的需求,而忽略了普通大众的需求,无形之中给人造成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距离感,没有成为“带得走的文化”。

宣城文房四宝

“文化+”跨界发展建议

如何让我们当地的传统文化“活”起来?故宫博物院的“文化+”融合发展思路为宣城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提供了经验借鉴。作为“文房四宝之乡”的宣城市,要以“双创”为指引,推动文房四宝“文化+”跨界融合发展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构建文房四宝文化跨界融合发展大格局。从市级层面成立“文房四宝发展(集团)总公司”,树立抱团发展理念,统筹谋划,避免单打独斗,打破各自为政局面。具体涉及文房四宝原产地的各个县则成立分公司,如文房四宝泾县宣纸分公司、文房四宝绩溪徽墨分公司等。总公司和分公司既分工明确、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总公司承担战略规划、品牌宣传、产品研发、市场研究、人才培训等工作,负责产业链的上游。如设立“文房四宝研究所”,研究“双创”发展对策,为“文化+”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成立“文房四宝人才部”,解决后继乏人问题,为“文化+”融合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分公司作为产业链的下游,统筹推进总公司的总体布局和发展规划,负责技艺保护传承、产品生产销售、顾客观光体验等具体运营事务。总之,从市级到县级,将文房四宝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规划,构建全市一张网、发展一张图的融合发展大格局。

——做好文房四宝文化资源跨界融合分析研判。文房四宝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对其外在价值和潜在价值要有全面认识,并做出准确分析研判。如徽墨,既是文人墨客展现书画功底、陶冶情操的文化用品,也是具有审美作用的精美工艺品,这些都是显性的外在价值。同时,要认识到徽墨还蕴含着巨大的潜在价值,如果将“徽墨的前世今生发展史”“徽墨故事”“徽墨手艺人的工匠精神”等内容整理挖掘出来,将会起到很强的教育作用,甚至可以研究编写出“文房四宝系列教材读本”,考虑纳入当地学校选修的特色学科体系,这就是文房四宝“文化+教育”的直接体现。因此,文房四宝“文化+”在具体确定融合哪一种模式之前,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分析思考,对其资源本身存在的各种价值加以深入研究,对其可能存在的隐性价值加以大胆设想,进而总结概括、精准提炼,从而对各种功能价值进行分析研判,找到最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最有发展前景的方面开展跨界融合。

——赋予文房四宝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新动能。文房四宝“文化+”融合发展,无论融合什么,都离不开文化产业这个重要平台,这种跨界融合发展模式的本质表现为:文化是灵魂,产业是载体。如近些年火热的“实景演艺”项目,就是以真实山水为舞台,巧妙地融入当地的特色文化、民俗,再通过现代声光电技术打造出的视觉文化盛宴。而宣城文房四宝原产地,也可以在诸如“实景演艺”等优质项目上做出有自身特色的文章。当然文房四宝的跨界融合发展也不能完全迎合市场化需求,更不能本末倒置、忽略文化产业的精神内核。因此文房四宝“文化+”其实就是要寻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文化与产业合二为一的项目实体,这样才能为文房四宝的“双创”赋能,才能让束之高阁的文房四宝文化“活”起来。

——助力文房四宝跨界融合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能够吸引大众眼球、让人们欣然接受的文房四宝产品需具备两个特征:一是要接地气,二是要有创意。接地气,即开发的文化产品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游、购、娱等各种要素相融合。如果“文房四宝+饮食”,就是“能吃的文房四宝”,根据这个思路则能研制出一批文房四宝系列美食。如西安网红小吃“毛笔酥”,蘸上酱不仅味道鲜美还能写出字;山东日照“文房四宝煎饼”,使得平淡无奇的煎饼充满了文化气息。在接地气的基础上,文化产品还得有创意,即将文化内涵通过有创意的方式表达出来,融入适合现代人的时尚元素,达到新奇、巧妙的效果。如湖南某知名动漫企业精心打造的《文房四宝》原创动漫国学IP,做到了“文化+动漫+科技”的完美融合,使得文房四宝一改往日刻板印象,变得生动形象、妙趣横生。总之,文房四宝的跨界融合,必须在文创上下足力气,让其文化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作者单位:安徽省绩溪县委党校)

(凌金华)


参与讨论
匿名发表
 
讨论:
暂时没有讨论
热门主题
外环铁路 对成都都市圈产业发展影响研究[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