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论坛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工业经济发展——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为例   时间:2021-08-11   发布者:《当代县域经济》杂志

为进一步加快定西市安定区工业经济发展,笔者深入区内一些工业企业,采取实地察看、听取建议、交流讨论等形式,对工业经济整体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坚持新发展理念,提出了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些对策建议。

实践与成效

定西市安定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致力脱贫攻坚、加快转型升级、建成小康安定”的总体要求,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历史机遇,认真落实定西市工业发展“333”行动计划,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安定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发展之路,基本形成了以马铃薯精深加工、现代制药、新型建材及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为主的区域特色工业体系。

——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持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工作形成合力。政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业强区领导小组,落实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制度,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等措施,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进一步转变职能、完善工作制度、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切实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全区上下齐心协力狠抓工业建设。二是项目扶持精准,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区政府逐年增加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用于重点项目贴息、技术改造、税收奖励和项目前期工作经费补助等。对符合国家政策、有一定科技含量、有市场前景的工业项目,积极帮助企业申请列入国家计划,并争取国家的专项贴息和补贴,不断壮大企业发展实力,拉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推动工业企业向集中区聚集。近年来,累计投入巉北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财政专项资金7000多万元。今年上半年,积极争取兑现产业类奖补资金4700万元,设立政府风险补偿金500万元,扶持马铃薯等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壮大。三是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银行支持。加强银政银企联动,鼓励、支持和引导金融部门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服务范围和力度,为小微企业贷款降低门槛,引导企业提升信用水平,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通过政府推荐、转贷续贷、延期展期等方式,协调落实特色产业贷款、“惠企贷”等贷款资金31.2亿元,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有力支持了企业发展。

——传统产业提升改造步伐加快。一是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全区工业企业发展到310户,完成工业产值5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3户,完成产值53.6亿元,同比增长6.3%,完成增加值13亿元。2020年,面对错综复杂经济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克服种种困难,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仍增长7.4%。二是传统产业延链补链集群发展。围绕马铃薯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技术更新、设备改造和产品开发,实施总投资11.81亿元的蓝天马铃薯智能技改扩产、薯香园马铃薯系列产品深加工技改、鼎盛马铃薯水晶粉及复配主食粉生产线等重点工业项目13个,以马铃薯主食化、鲜食化、工业化为方向,依托蓝天、鼎盛等龙头企业,加大精淀粉、调和粉等产品开发,打造全国最大的食品级淀粉清洁加工生产基地。以薯香园、薯宝等为龙头,实施马铃薯主食化及休闲食品生产及研发等,培育全国重要的马铃薯主食化加工产业集群。与市水投共同实施马铃薯淀粉加工生产废水处理循环利用项目建设,有效解决淀粉生产废水治理难题。

——培育引进新动能产业健康发展。突出特色装备制造、现代制药和新建材、新化工、新能源的培育引进,实施总投资7.2亿元的新动能项目7个,新增产值3.95亿元。高强度螺钉2.5万紧固件高端装备专用核心零部件智造改扩建生产线、方舟苑环保装备制造生产线建成投产,三牛农机生产线达产达标,有力促进了地方特色装备制造业聚集发展。实施金羚中药提取精制及中药饮片生产线、天健中药饮片加工及药品仓储等重点项目,扶持扶正制药改进工艺、扩大产能、加快产品开发,推动现代制药健康发展。推进中庆轻质保温建材及装配式建筑制造、河源环保水性工业漆自动化生产线等重点项目,建成中瑞新能源20万吨高效洁净型煤生产线,引导祁连山水泥、正立商砼发展特种水泥、新型墙面材料、装配式建筑材料等新型建材产业蓬勃发展。

——企业发展环境得到更加优化。全面落实服务保障措施,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推动出台工业强区“1+5”配套政策,招商引资“十条”扶持奖励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36条等一批配套政策,对首次入规的三牛农机、销售额首次过亿元的三联供热等3家企业和重点技改扩产项目落实各类奖励补助资金8235万元,推广蓝天供应链金融模式,与合作社和广大农户建立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联结机制,争取金融授信10亿元以上。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各项政策,减免税收、租金、电费1287万元,返还失业保险稳岗补贴216万元等,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降低了生产成本。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一网通办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工业项目审批流程、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做到“八个方面优先”,协调解决企业项目用地、线路改迁、污水处理、用水用电等堵点难点问题,有序推进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盘活收回僵尸企业闲置用地,积极协调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等部门从项目规划、用地、环评、开工许可等手续全程跟进服务,营造投资环境优、成本低、服务好、办事快的营商环境,有力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问题与挑战

——工业总量偏小。全区产业结构不合理,据统计,2020年,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5.3:17.7:67,工业占比小,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产业链条短,产业集中程度低,尚未形成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集群。工业经济结构不优,重点实施的工业项目大多数集中在农产品、中药材初加工等传统行业,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企业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

——工业项目较少。受土地、资源、技术、资金等限制,有发展潜力、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数量不多,项目支撑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后劲不足。项目储备不足,谋划层次低,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如2019年招商引资项目17个,工业项目仅3个,投资额仅占总投资额11.8%。部分僵尸停产企业债权债务纠纷复杂,重组盘活难度大,不良资产处置困难。

——工业基础设施滞后。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目标多年,工业园区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大平台,生产性服务业及生活配套等设施滞后,工业企业基础依然薄弱,工业支撑作用不明显。

——工业企业人才缺乏。由于区域工业规模小、效益不高,收入报酬有限,发展空间不大,职工利益保障机制、培养机制不健全,职工队伍不稳定,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缺乏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专业人才严重短缺。

对策和建议

——持续增加工业总量。一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和市场热点,大力发展以绿色品牌和低碳经济为特色的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努力把安定区打造成为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带动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整体提升。二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为重点,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全力推进企业复产达产。积极鼓励和支持蓝天、鼎盛、薯香园、三牛等龙头企业通过与国内外大型企业寻求资本合作、技术合作等方式,扩大产能产量,提升运营效益。依托扶正、金羚、陇脉等企业,通过与高等院校合作,加快中成药新产品研发,中药制剂、中药提取、饮片加工和康养产品的提质、升级及增产,做大做强现代制药。依托祁连山水泥、正立商砼、新陇粉煤灰等企业,大力发展特种水泥、新型墙面材料、装配式建筑等绿色、环保、节能为主的新型建材产业。三要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大力实施创新引领行动,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依托现有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和院士专家站,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技术攻关、工艺改造和产品研发,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步伐,全力推动重点企业重要设备更新换代和重大技术创新,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持续储备好的项目。一要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准确把握国家投资方向,紧密结合全区“十四五”规划,围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动能引进培育和停产僵尸企业盘活重组,在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环保技术装备研发、重点行业清洁生产示范、“数字定西”建设等方面,积极谋划论证、补充筛选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引领带动作用强的重点工业项目,建立项目储备库,完善目录清单,分批分年推进实施,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二要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分析研判在建工业项目存在的困难问题,细化任务,靠实责任,逐一解决,继续落实项目建设三级领导责任制,实行建管并重的工业项目责任机制,有效推进项目落地。三要加快僵尸企业盘活转型,对一些土地供而未用、停产停业的僵尸企业,坚持“一企一策”分析研判,明确债权债务纠纷,加快推进有效资源资产的盘活利用。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推进园区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园区发展“硬环境”,不断提高园区吸引力和综合承载力。按照“北工南贸西科”的发展思路,发挥工业园区平台优势作用,重点突出工业项目,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和行业领军企业,集中开展宣传推介和点上攻坚,采取各种灵活多样的方式,争取招引一批工业项目签约落地。在努力改善硬环境的同时,积极营造工业发展软环境,持续推进各项优惠政策落地落实,全面做好民营企业堵点问题办理,强化协调服务,切实提升服务企业能力和水平,全力促进全区工业领域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针对工业企业高级管理人才、职业经理人、专业技能人才引进难、留住难的短板弱项,要切实提高竞争意识,下力气、花重金,加大招才引才力度,引进符合企业急需的管理和专业技能人才,建立健全企业人才引进培养机制,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职业化的企业家和员工队伍。政府在人才引进、住房、教育、医保等领域制定出台一系列好政策,通过财政补贴、双向选择方式,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工业企业就业,为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委党校)

(张仲强)


参与讨论
匿名发表
 
讨论:
暂时没有讨论
热门主题
外环铁路 对成都都市圈产业发展影响研究[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