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论坛
渠县服务业发展思考   时间:2021-01-05   发布者:《当代县域经济》杂志

王飞虎

四川省渠县县委书记

渠县以打造川渝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为目标,主动融入“一圈一区”,加快全面融入国际国内双市场,按照“高点定位、科学规划、服务大局”的要求,高规格编制《渠县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2020-2025)》《渠县服务业集聚区和专业市场群打造培育方案》等方案,着力培育终端消费市场,基本确立了以发展现代物流、商贸业、电子商务、文化旅游四大支柱型服务业和教育培训、医疗康养、家政服务三大成长型服务业的“4+3”现代服务业体系。近年来,渠县服务业发展呈现出“总量扩张、效益提升、布局优化、动能强劲”良好态势,于2020年荣获“四川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先进单位”称号。

渠县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是发展态势稳中有进。2019年渠县服务业新增服务业市场主体5516个、规(限)上企业30家,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63亿元、增长8.8%,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3.5%;2020年上半年新增4家规(限)上企业、总数达到174家,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9.9亿元、社消零总额81.8亿元,稳居达州市第一方阵。

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4+3”重点产业的支撑作用明显,2019年,“4+3”服务业占全县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65%,成长型服务业的增长趋势直线上升,教育培训、医疗康养、家政服务,分别增长12%、36.1%、325%。

三是品牌效应逐渐明显。目前,渠县拥有“中国黄花之乡”等国家级名片6张,中国驰名商标1个,创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2家,五星级酒店1家(在建)、四星级酒店1家,另外还拥有四川老字号3个,达州老字号3个。“賨前味”区域品牌不断整合渠县优质农特产品,在区域内的影响不断提升。

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和问题

一是交通区位优势。从“一圈一区”规划来看,渠县正好处于两个国家级战略的交汇点,是万达开融入成渝、成渝辐射万达开的中心节点,是融入两大战略的前沿阵地。同时辖区内逐渐形成的“三高速、两高铁、一航空、一航运”立体交通格局全面提升了渠县对区域市场的辐射能力。

二是消费潜力优势。渠县人口众多,常住人口超100万,居民存款总量约400亿元,消费潜力巨大。同时,渠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于2020年9月对外开放大会现场签约重大产业项目30个、总投资297.2亿元,其中“三类500强”企业项目7个、总投资130.9亿元,并签订了200亿元融资战略协议,来渠投资的“3类500强”企业已达到11个。随着项目的落地,渠县生产性服务和居民生活服务将全面提升,消费能力显著增强。

三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渠县服务业客观存在着“发展现状与大县基础不相适应、内部结构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品质消费供给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资源禀赋与缺乏龙头带动不相适应”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在项目带动下传统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较快,而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内部结构不尽合理,服务业从业人员多集中在传统型服务行业,总体素质较低,生产性服务业没有与制造业有效融合,高层次创新人才稀缺,成为制约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瓶颈。竞争实力相对不强,企业品牌意识、创新意识和现代经营意识薄弱,同质化经营现象明显,没有立足自身特色形成核心竞争力。发展层次相对偏低,发展规模“小、散、乱”,各项目建设力度和速度不够理想,配套功能不足,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完善,民生环境建设尚待加强。

推动服务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是精确定位。坚持以人民需求和产业发展为导向,坚定“消费促升级”的发展思路,把握“一圈一区”历史机遇,当好成渝后花园。依托百万人口市场、公铁水立体交通、生态环境良好本底和文化底蕴厚重等独特优势,建设“不收门票,只要消费”的全域旅游消费综合体,打造消费型城市。

二是优化布局。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立足资源禀赋,“谋储争推”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突出区位优势,规划构建“公园城市+核心商圈+服务业集聚区+特色街区+专业市场群+特色小镇”发展格局。以公园城市为牵引,完善吃住行、文教卫、游购娱基础设施,打造可进入、可参与、全龄段、全时段的休闲娱乐环境,依托“四山两水一半岛”,用活“两江四岸”,打造滨江之城、诗歌之城、音乐之城,全面激活文化内涵与历史积淀。以核心商圈为支点,打造2.0版本核心商圈,培育新经济增长极,促进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和发展层次提升,立足北城天然城市中心,延伸东城区商圈范围,用体量带增量。以服务业聚集区为主体,推进资源整合利用,努力构建以产业集群和文旅集群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华西希望应用职业学院和里程教育装备产业园建设,打造生活消费和公共事业聚集区。以专业市场群为依托,力促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化发展,打造特色农产品和轻纺服饰交易中心,建设3.0版建材家居、汽车广场、智慧物流港集配中心等专业市场群。以特色街区为引擎,织密织牢织美城市“生活绣带”,升级发展旱桥步行街、东城牛津街等特色街区,引进刘一手、一品天下等领军企业打造“火锅一条街”“特色餐饮一条街”,实现产城融合、相融共促。以特色小镇为动力,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推动“一城五镇”建设,建成川东一流文旅古镇和康养精品特色小镇。

三是做强主体。产业发展必须融入市场,做强主体。要坚持项目为王,从“存量”和“增量”两个层面入手,做大做强渠县服务业主体。

提高增量就要摒弃“蚯蚓钓大鱼”的幻想,拿出“下深海捞大鱼”的魄力,紧盯服务业、新经济500强,引进培育一批外贸型企业,提升外贸出口额,加快招引一批、签约一批、落地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聚焦城市功能配套,补短板、强弱项,引进农贸市场、教育、文化、医疗、高档酒店等项目,发展中高端民宿,推动医疗卫生、教育培训、餐饮娱乐、文化体育等实现交叉渗透、跨界融合。

盘活存量就要坚持“以小汇大”,激活中小微企业潜力,规培行业内的“小巨人”“隐形冠军”,构建“小体量聚集、多样性融合、大作为展现”的新业态,建立行业协会推动大中小微企业互通协作,共享生产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经验,带动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大力实施品牌价值提升行动,扶持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服务业知名品牌,整体提升渠县品牌认可度、美誉度,擦亮渠县服务业金字招牌。

四是优化环境。作为环境友好型经济,服务业企业会自发集聚在环境好、服务好、市场好的区域,因此要完善配套的体制机制,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建立“领导挂包、专班推进、龙头支撑、协会聚力”的工作机制,用好用活用足中央、省、市各项政策,改变产业发展资金“撒胡椒面”的低效模式,加强对优势龙头企业和潜力型创新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强支出绩效。完善政务服务机制,打造“掌上化”“上门式”服务,做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健全联合执法机制,提升执法效率。建立“政府部门满意度测评”制度,公示公开测评结果,层层传导压力、步步推进落实。


参与讨论
匿名发表
 
讨论:
暂时没有讨论
热门主题
外环铁路 对成都都市圈产业发展影响研究[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