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论坛
安岳制鞋产业承接与发展探究   时间:2020-12-16   发布者:四川县域经济网

制鞋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带动相关产业、拉动内需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充分发挥安岳在成渝经济区中独有的区位、资源、人口等优势,高规格筹谋、高起点规划、全产业链发展、科学统筹各种资源要素,精心打造产业之城、时尚之城、开放发展前沿之城,建成能永续生存的制鞋产业全产业链生态系统,助力安岳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当下急需研究的课题。

一、制鞋是一个什么样的产业

经典双色鞋设计者香奈儿女士曾说:“鞋子是优雅最重要的一部分,一双好鞋可以衬出仕女优雅的气质。”制鞋产业不是低端落后产业,而是永远的时尚朝阳产业,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一部分,可以说,只要有人类存在,就有制鞋产业发展的不竭需求。

(一)制鞋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至今仍如火如荼方兴未艾。自古以来,制鞋产业就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带动相关产业、拉动内需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全球产能产量看。世界制鞋主要分布于中国、印度、越南、意大利等国,全球制鞋年产量在150亿双左右,产值超万亿,其中中国占70%左右,约为110亿双。从国内分布情况看。中国制鞋产业主要聚集在“三州一都”,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制鞋基地,以泉州为中心的晋江、石狮、蒲田一带的生产基地,以温州为中心的浙江鞋业生产基地,以生产女鞋为主的成都制鞋基地。“三州一都”产值均达到千亿级体量,是我国制鞋产业发展的标杆和风向标。除“三州一都”具有较大规模外,还有位于雄安新区的“北方鞋都”、位于河南睢县的“中原鞋都”以及位于重庆璧山的“西部鞋都”。从产业发展方向看。中国制鞋产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建立起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了各种鞋类生产的产业集群,建立了完善的鞋业成品和鞋材市场以及鞋类的研发中心和资讯中心等,目前正朝着绿色、新零售、快时尚、个性化定制、数字化和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二)制鞋是永不落幕的朝阳产业,持续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消费120亿双鞋,平均每人每年消费2双鞋,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加,市场需求量巨大。从2010—2019年,我国制鞋行业销售收入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仅2017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442.16亿元,利润总额达427.82亿元。同时,我国鞋类出口约占全球鞋类贸易总额的1/4,是世界上最大的鞋类生产和出口国。

(三)制鞋是永远的时尚产业,能引领人们的消费趋势。自古以来,人们对美的追求就从未停止过,拥有一件漂亮的衣服、一双时尚的鞋子,是无数人(尤其是女性)心中的梦想。当前,“科技、时尚、绿色”,成为新时代中国制鞋产业的工作新定位、行业新标签、社会新认知。“三州一都”每年都要举行10余次发布会,发布若干新款式,以引领产业消费升级,仅2020年“双十一”,就有超过50个制鞋品牌销售额过亿元。

(四)制鞋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有效解决就业改善民生。多岗协作、流水作业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制鞋产业必须由多名工人、经过多道工序制作出来,产业工人需求量巨大,对有效提升地方就业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鸿星尔克为例,每条生产线约为200人,即使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好丽多智能生产线,一条生产线至少也需要100余名工人;据估算,将鞋材、鞋机等相关配套工作岗位计算在内,每百亿产值将创造大约7万个就业岗位,那么,千亿产值就能解决70万人就业。显然,制鞋产业所创造的众多工作岗位能有效地解决就业,持续改善民生。

(五)制鞋不是低端污染产业,能够与环境保护和谐共生。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的深入人心,制鞋企业不断提档升级,一些散乱污企业在改革的洪流中淘汰出局,而存活下来的企业多采用智能化生产线,对生产过程产生的粉尘、废气均有专业的环保设施处理,均能达到国家环保标准的要求。例如,目前制鞋产业使用的水性胶黏剂就是一种无污染无毒害的黏料,完全能够达到环保标准。同时,安岳制鞋发展的方向是剔除污染较大的制革和胶水生产性配套企业,用鞋材市场配置的方式解决园区企业对皮革和胶水的需求,使产业发展始终保持在安岳环境容量承载范围之内。

二、为什么我县要发展制鞋产业

制鞋产业历来在社会发展中,承担着发展地方经济、满足市场消费、扩大外贸出口、稳定就业的重要任务,前景广阔,意义重大。

(一)发达地区“退二进三”产业转移,给我县发展制鞋产业带来了机遇。近年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东部沿海地区资本相对饱和,土地、劳动力、能源等要素供给趋紧,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外延型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加之受国际经济环境和周边国家竞争加剧的影响,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刻不容缓。目前,珠江三角洲制鞋基地、北方鞋都、成都武侯、重庆璧山等地均在大量转移。可以说,制鞋产业向劳动成本更低的中西部甚至东南亚各国转移是大势所趋,这为我县承接制鞋产业转移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安岳的比较优势突出,为发展制鞋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是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安岳地处成渝经济区腹心、成渝直线中点,距成都、重庆都只有120公里左右,是名副其实的“成渝之心”。随着成安渝、内遂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成资渝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渝铜安乐高速公路谋划推进,绵遂内城际铁路立项建设,成渝中线高铁纳入川渝合作谋划,“四高两轨七快”现代立体综合交通路网加快构建,将形成与双流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重庆新机场的快速连接,安岳正加快融入成渝“一小时”经济圈,成为全省东向开放、川渝合作的“桥头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新热点,后发优势逐渐凸显。二是人力资源优势突出。近年来,安岳的户籍人口在158万上下,常年外出劳动力将近50万人,人力资源丰富,能有效解决制鞋业用工不足或人力成本过高的问题,为制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持。据不完全统计,安岳在外地经营制鞋的企业家超过1000人,各类人才超过11.5万,这些优势都是安岳发展制鞋产业的资本和基础,也是其他地区所不能比拟的。与此同时,目前各产业发达地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用工荒,许多城市或地区都出台了人才吸引政策,推出了各种“抢人”计划,安岳如果不抢抓机遇,迅速发展产业,吸引并留住各类实用人才,安岳的人口红利也将逐渐消失。三是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截至2020年12月,我县已成功签约俄罗斯Kari、安鑫体育等多家实力企业,建成投产70余家,聚集了鸿星尔克、卡美多、大东鞋业、派中派、美丽点等6个中国驰名商标,代工了安踏、SKECHERS(斯凯奇)、CK(Caivin Klein卡尔文克莱恩)、POLO(保罗)、ALDO(奥尔多)、EASTLAND(伊斯特兰)、TOMS(汤姆布鞋)等多个国际国内知名品牌,日产各类鞋品约5万余双,预计2020产值将实现40亿元。

(三)20年工业化实践证明,发展制鞋产业是安岳的现实选择。从2001年建立工业园开始,我县工业发展经历了近20年的探索,先后发展了机械制造、生物制药、汽摩配件、农副产品加工、电子信息、建材等产业,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其发展态势与期望相去甚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通过多次实地调研和多方论证,最终将纺织鞋服产业列为“5+N”产业体系之一,安岳也将其列为“1+2”主导产业之一。可以说,发展制鞋产业是我县工业实践的现实选择。

三、我县怎样发展制鞋产业

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和市委、县委决策部署,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资同城化发展战略机遇,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积极承接成渝和东部沿海制鞋产业转移,推动制鞋产业升级发展。

(一)认识现状,理清发展思路。目前,我县制鞋产业面临“一小四缺”的困境。一是总体规模小。我县现有制鞋企业70家(其中含鞋材企业13家),与其他成熟地区相比,总体规模太小。二是缺龙头。园区内像鸿星尔克这种具有引领作用龙头企业太少,且已入驻的鸿星尔克资阳公司目前的产能尚未形成真正的“龙头”,还未发挥出龙头引领作用。三是缺配套。园区内缺宿舍、餐饮、购物等商业配套,缺运动、休闲、影视等娱乐设施。四是缺人才。目前园区区域品牌不响,城市功能不全,配套不优,对人才缺乏吸引力,我们缺管理人才、技术人员和电商人才。五是缺资金。产业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我县财政欠账多底子薄,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制鞋产业发展及配套建设,也没有专门的产业基金支撑发展。

(二)着力定位,明确发展目标。明确目标定位是一个地方、一个产业发展的关键,著名经济学家李佐军说“定位是第一生产力”,足显目标定位之重要。一是做好区域品牌定位。目前,市上拟将纺织鞋服产业区域品牌明确为“中国西部鞋纺之都”;在此背景下,我县正积极与中国轻工业协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对接,争取授牌“中国时尚鞋业集聚地·安岳”,向四川省经信厅申报“制鞋特色产业基地”。一方面,明确安岳制鞋产业的主攻方向是时尚女鞋、休闲鞋和运动鞋;另一方面,旗帜鲜明地提出建设中国制鞋产业转移的新基地、集聚地,给鞋企一个安稳的家!打造安岳制鞋产业区域品牌。二是做好产业目标定位。按照全市统筹安排,高起点定位、高规格筹谋推进制鞋产业的聚集、升级、发展;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产业链条为纽带,以企业集群为支撑,以技改扩能为手段,以时尚创新为引领,打造“千亿鞋业集群、时尚国际鞋都、5A工旅景区”,以此三大愿景作为安岳制鞋产业的终极奋斗目标。

(三)做好规划,明确发展路径。坚持构建制鞋全产业链发展体系,以时尚运动鞋、时尚休闲鞋和时尚女鞋为重点,围绕建成“中国时尚鞋都·安岳”总目标,沿着“兴产业、强功能、广聚人、精筑城”发展路径,作出了“6128”发展规划,即总的规划6平方公里,建设“一区两园八中心”(“一区”是指一个5A级工业旅游景区;“两园”是指政府投资建设的小微企业孵化平台轻纺孵化园和民企投资建设的产业平台渝成制鞋产业园;“八中心”是指制鞋产业的产品研发中心、创新创业创意中心、电商孵化中心、直销展示中心、鞋材鞋机交易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和人才储备培训中心),着力建设能永续生存的制鞋产业全产业链生态系统,打造“千亿鞋业集群、时尚国际鞋都、5A工业旅游景区”,创响“中国时尚鞋都·安岳”。

(四)研究产业,明确工作重点。积极研究产业,聚焦重点难点,大抓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做大企业总量,扩大产业规模,成链发展、集群发展。一是抓好企业培育。鼓励现有企业技改扩能、提质增效,引导鸿星尔克、朗特鞋业、季茜鞋业、三宝鞋业、好丽多鞋业等重点鞋企年内新增生产线11条,完成投资5亿元,带动制鞋产业实现产值40亿元以上。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二是延伸产业链条。围绕补链强链,全产业链发展,强力推进专业招商、精准招商、以企招商、委托招商。着力引进奥康、康奈、百丽、乔丹等知名品牌,主动对接广东新濠畔鞋材市场和东莞鞋材市场,大力引进鞋材、鞋机配套企业;集聚高端企业,大中小微并举,打造产业集群“兴产业”。力争到2023年,综合产值超百亿;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最终建成“千亿鞋业集群”。三是完善功能配套。坚持产城一体“强功能”,围绕城市功能完善,狠抓城市设计和项目包装,加快配套路网建设,优化公共设施配置,实施环境绿化美化亮化升级改造,迅速解决园区吃、住、娱、购等生活服务设施,健全完善城市运行功能和管理功能,真正实现产城一体,建设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四是推进产业融合。科学配置资源,统筹业态布局“精筑城”,坚持工旅结合、二三互动,优先启动公交站点、公园广场、中小学校、社区医院等项目立项建设,高规格高标准建设鞋业主题公园、鞋文化博物馆、直销展示中心和时尚鞋都小镇,精心构筑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城,着力打造成渝中部首家“工业旅游景区”、“国际名鞋采购目的地”和“时尚鞋都经济圈”,推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五是健全人才机制。创新思路“广聚人”,探索培育专业化人力资源公司,推进招工市场化运作;建立健全制鞋产业人才库,完善科学实用的人才培训、调配和服务体系,有效挖掘安岳人口红利;通过政企联合、校企互动、社会培训等多种模式,为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保障。六是健全保障机制。加强政、银、企合作,探索成立制鞋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引入社会资本,建立专业产业基金,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积极争取并适度超前布局用地指标,加快征地拆迁速度,适时启动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保障制鞋产业发展用地需求。建立分级决策机制,优化政务服务,落实“容缺后补”和“手续代办”,推动签约企业加快入驻投产。


刘耕 安岳县龙台发展区管委会副主任


参与讨论
匿名发表
 
讨论:
暂时没有讨论
热门主题
外环铁路 对成都都市圈产业发展影响研究[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