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论坛
心中有信仰 脚下有力量——扶贫干部感言   时间:2020-08-14   发布者:四川县域经济网

妻子在厨房忙碌,儿子在书房做作业,爸妈在看着电视剧,三代人温馨和谐的画面,很普通家常,也是我去扶贫前的生活日常,我从不曾在意。而到竹垭村扶贫,经历过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我才知道,每一份看似平常的生活,都是党和国家无数人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和鞠躬尽瘁。

竹垭村位于秦岭南麓,山高林密、交通闭塞,全村152户528人中,有40户152名贫困户,耕地面积仅有800余亩,贫困发生率高达28.8%。2016年初,我受联社党委的重托来到竹垭村,贫穷与落后深深震撼了我。不亲眼所见,我不会相信,在交通四通八达、高铁风驰电掣、一天飞遍全球的中国,还有一辈子没进过城、没赶过集的人;不亲眼所见,我不会相信,在买房要选江景房、装修要时尚新颖、十年左右要换新房的中国,还有人住在“屋外刮风、屋里下雨”的破烂泥土房里;不亲眼所见,我不会相信,在山珍海味想吃就吃,放假无事四处游玩的中国,还有人吃不上肉、甚至米面有时都难以为继;不亲眼所见,我不会相信,在退休意味着逗弄儿孙、颐养天年,农村象征着田园生活、返璞归真的中国,还有着七八十岁的留守老人,在灯下为晚饭发愁……

不亲眼多见,我无法理解临出行时,旺苍农信党委对我的殷殷嘱托;不亲眼所见,我无法理解习近平主席对深度贫困地区人民的牵挂;不亲眼多见,我无法理解党数十年如一日带领广大群众创造幸福生活的执着与坚持;不亲眼所见,我无法理解脱贫攻坚这场战役背后蕴含着多少贫苦家庭的渴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只有经历过,才会了解;因为了解,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付出。我知道肩上的担子很重,我担负的是竹垭村贫困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党组织的重托。我知道前行路上多荆棘,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网络不同、人口偏少、产业难发展。我知道我不能退缩,脱贫路上,一个人都不能。

我深知,要把帮扶工作做扎实,就必须在农村沉下心、俯下身子为民服务。驻村工作开始后,我总是随身带着笔和本,挨家挨户走访,快速进入“角色”。为了尽快消除村民的陌生感,我常常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一方面积极了解村民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一方面有针对性地访问党员、贫困户等,了解他们对本村发展的期待和憧憬。

挑起“带领百姓实现脱贫致富”的重担,前行的路上是孤寂的,不通水泥路,我常常一个人在丛山峻岭的羊肠小道上穿行,去探望七十多岁的张大爷。他家的房子在山顶上,年久失修,老伴残疾,儿女失去联系,生活艰难。我组织人手帮忙修缮房屋,给他们提供亟需的帮助。前行路上也是难熬的,为了更加详实的了解贫困户的情况,做好资料记录,我常常要加班到凌晨三四点,整理的贫困户档案厚厚一摞,挨家挨户分析致贫原因,积极找寻脱贫办法。有时,前行路上也会力不从心,由于不懂农业技术,我从零开始学习种植、养殖知识,自己摸索网络营销门道,利用电子商务等形式,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

青春,因奋斗而闪光。1800多个日日夜夜,我把青春奉献给竹垭村,从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发展,到人居生活环境优化、文明村风形成,用“实干”让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坑洼不平的泥巴路变成了通组通户的水泥路;破破烂烂的草屋变成了青瓦白墙的整洁民居;贫瘠的土地上种上了中药材、果树,圈舍里土鸡成群、猪肥羊壮;生病后强忍疼痛的村民安心地接受治疗;因贫失学的孩子们回到了明亮的教室;因残因老致贫的贫困户有了兜底保障。

在最后一户贫困户脱贫的那天,我激动的哭了。我收获了来自老百姓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感激,他们常常拉着我唠家常、谈人生,我成了他们的“知心书记”;我收获了组织的肯定和认可,多次获得“优秀第一书记”、“优秀共产党员”等;我收获了人生的历练和成长,人生的目标不再局限于个人得失,而是融入国家的需要和人民的期盼中。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纵观古今,在960平方公里的华夏大地上,从来没有哪一个朝代的老百姓能实现全部脱贫;横看中外,没有哪一个国家能承诺,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今天的中国,凝聚举国之力,尽锐出战、迎难而上,只为完成对人民的承诺。我为能见证这样伟大的时刻而激动,更为有幸参与这样伟大历史中来而自豪。


(旺苍县农信联社供稿 编辑/卢锦根)


参与讨论
匿名发表
 
讨论:
暂时没有讨论
热门主题
外环铁路 对成都都市圈产业发展影响研究[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