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县域企业
乡村振兴
健康四川
工会先锋
乡村文艺
绿色低碳
中医药综合改革看市(州)①丨政府访谈录:泸州、绵阳、宜宾、达州、德阳、内江篇

时间: 2024-03-27 16:39:49  来源:四川中医药 

新征程、新使命、新担当。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和四川中医药强省建设整体见效的关键一年。不久前,我省召开了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工作交流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现场会议,会上省级相关部门和各市(州)的代表共商“示范区”高质量发展。两年来,四川作为西部唯一的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在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下一步,各地政府在推进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中有何打算?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泸州市副市长  葛洪亮

2023年,泸州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部署,着力强基层、提能力、优服务,赋能区域医药健康中心建设。一是中医药政策释放前所未有。遴选中医优势病种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在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中对中医医院和重点中医专科给予系数倾斜。二是中医药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全域推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创建。国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全国排名第22位;泸州市中医医院全国排名第85位。三是中医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打造“酒城九味”道地中药材品牌。中药材种植面积58.1万亩。推进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和院内制剂转化。四是中医药文化弘扬深入人心。创建一批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新增省级非遗传统医药类项目6项。

2024年,泸州市将紧紧围绕区域医药健康中心建设,奋力推进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一是强龙头。以国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为抓手,开展三级公立中医医院提级晋位工程,积极争创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二是抓示范。梯次推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建设工作,力争2025年创建成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三是壮产业。以“酒城九味”为重点,进一步推进中医药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融合发展中医药一、二、三产业,打造中医药产业高地。四是锻文化。开展泸州历代名医、名典、名方研究,提炼泸州中医药文化精髓,深入开展康养文化IP打造工作,依托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打造区域中医药对外交流中心。

绵阳市副市长 吴明禹

2023年以来,绵阳市全面推进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一是中医药服务能力更加优质。市、县、乡、村四级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巩固,基本建成“15分钟中医药服务可及圈”,2023年中医药服务量突破500万人次、增长57.65%。二是中医药产业稳步壮大。建成安州区天池村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家企业3个品种入选全省第一批中药材GAP示范建设重点企业及品种。2023年中药材种植产值61.98亿元、现代中药领域产值85.25亿元,全产业链总产值同比增长23.60%。三是中医药“朋友圈”不断扩大。将“传统医药文化与科技交流活动”纳入第十一届科博会主宾国活动,与俄罗斯奥布宁斯克市签订传统中医文化与康复技术合作交流协议。

2024年,绵阳市进一步发挥绵阳特色优势,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加快中医药强市建设,为全省示范区建设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一是坚持做强龙头、服务惠民。加快绵阳市中医医院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全面完成县级中医医院“扶优补短”“一中心、两专科”等建设任务,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和提升老年病科、儿科服务能力。以中医强基层“百千万”行动和中医馆提档升级、村级“中医阁”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把高质量中医药服务向基层延伸。二是坚持科技赋能、集群发展。建设“涪城麦冬”“江油附子”等高水平中药材种养基地,高效推进中药材产业基地和园区集聚发展,推动太极绵药、好医生等企业与在绵高校院所深入开展“医学研用”合作,培育更多亿元级中医药企业,力争2024年产业链综合产值增长15%以上。三是坚持传承创新、振兴文化。大力弘扬岐伯、涪翁、萧龙友、蒲辅周等绵阳特色中医药文化,将中医药深度融入“科博会”“绵品出川”等对外活动,进一步深化与俄罗斯、巴西等地的中医药合作,聚焦医疗服务、教育培训、科研创新、产业发展、文化传播等方面作中医药对外宣传推介。

宜宾市副市长  罗春涛

近年来,宜宾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指示,抢抓全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机遇,不断提升群众可感可及的中医药服务体验感、获得感。

在改善基础设施方面。投入2.5亿元新建市中医医院住院大楼,群众看病就医更加舒适便捷。在提升服务能力方面。我们引进了国医大师张大宁、岐黄学者杨明在宜建设传承工作室,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一流的中医药服务。在减轻群众看病负担方面。我们遴选了首批10个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群众医疗费用降低了35%左右。在创新中医治未病方面。我们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通过前置干预和主动服务,努力让群众少得病、晚得病。

下一步,宜宾将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一是培育中医药新型产业生态。承办好乌蒙山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建设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创新孵化平台,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二是深化中医治未病质效。重点干预早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病,动态评估干预疗效,进一步增强效果。三是深入开展中医药强县建设。提升乡镇中医馆、村(社区)中医阁服务能力,推进中医药服务城乡融合发展,助力全省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

达州市副市长 刘政

2023年,达州被省政府表扬为“推动中医药综合改革成效明显的地方”,先后在全省中医药大会和四川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新闻发布会上作经验交流。这一年,我们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中医药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市委市政府高位推进中医药管理工作,在全省率先出台《达州市中医药强县建设标准》,持续推进医保DRG付费向中医医疗机构倾斜,将中医诊疗项目的医保支付比例再提高10%,创新开展《达州市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条例》地方立法,成功组建“秦巴山·万达开地区中医药发展联盟”。二是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建成中医馆209个,在全省率先实现建制乡镇中医馆全覆盖。三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积厚成势。建立市级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超80万亩,2023年中医药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约150亿元。四是中医药文化宣传大放异彩。组建中医药文化宣传“百人团”科普队伍,编辑出版《达医达药济天下》系列丛书,两次组团赴港澳开展中医药文化交流活动。

下一步,达州将扎实开展“五大行动”。一是开展好“改革攻坚行动”。推动形成市县两级对应归口的管理体系。二是开展好“示范创建行动”。确保2024年市本级和7个区县成功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县)。三是开展好“中医惠民行动”。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可及性和获得感。四是开展好“品牌创建行动”。抓好研发创新和企业孵化器平台建设,打造一批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和规范化的产业园区,开发一批有影响力的道地中药材大品种、特色产品,打造“秦巴药库”区域品牌,力争2024年全市中医药综合产值争取突破180亿元。五是开展好“药香巴渠行动”。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等六进活动,大力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

德阳市副市长  徐春龙

2023年,德阳市中医药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成立了德阳市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二是圆满完成重大中医药文化宣传任务。参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晚功夫微电影节目《争春》版块内容录制,将中医针灸疗法进行全方位展示。三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成效。德阳医院建设项目平稳过渡、顺利实施。四是人才培养高质量。开展第二批市级优秀中青年中医师评选,20名中医药骨干人才被评为中青年中医师。五是学习先进经验。搭建院企合作平台,将《德阳市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纳入2023年市政协重点调研课题,先后赴河南南阳、新乡、许昌等地专题考察中医药产业发展。

2024年,德阳将围绕全省中医药发展战略部署,紧盯中医药强省建设目标任务,全方位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一是充分发挥好市中医药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制定更多支持中医药发展政策措施。二是实施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扎实推进中医强基“百千万”行动,有序推动旌阳、绵竹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和中医药强县。三是夯实基层基础,持续提升能力。持续开展名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西学中”、中医转岗、中医四部经典、中医药适宜技术骨干培训。四是持续推进好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政策支持清单,强化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合作,深度实施同质化发展,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优质中医医疗资源辐射周边地区。

内江市副市长  张永

2023年内江市委、市政府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健康内江”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总体部署,成立市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探索开展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创新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全面推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和“一乡一基地一中心”建设,2023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5万亩、总产值达到11.99亿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量占比达51.64%。

2024年,内江市中医药工作立足建设“中医药强市”,大力推动中医药改革实践。一是以服务群众健康为初心,落实中医药各项政策。打造优质高效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满足群众对中医药健康服务的需求。二是以学科均衡布局为基础,全力推动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加快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重点学科建设,持续开展中医强基层“百千万”行动。三是以中医药振兴发展为支撑,持续擦亮“中国天冬之乡”金字招牌。开展曲剂基地建设“六大行动”,形成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名方名药。四是以文化传承为动力,着力推动中医药文旅融合发展。打造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文/图 四川中医药 编辑/车文斌)

县域金融更多>>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筑梦天府向未来[详细]
县域企业更多>>
学会企业工委举办投融资政策解读操作实务专题培训[详细]
乡村振兴更多>>
四川乐至黑山羊的“进阶之路”[详细]
工会先锋更多>>
培育工匠人才 打造工匠品牌 弘扬工匠精神 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