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
德阳市位于四川成都平原东北,东跨龙泉山入川中盆地。德阳距省会成都58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40分钟车程,宝成、达成铁路,成绵、成南高速公路、108国道贯穿境内,六个县均有高等级公路联接,乡乡通公路,市区到各县形成了半小时经济圈。
德阳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6~17.9℃,无霜期308天,年降水量882.0~1024.1毫米,年日照时数891.8~1218.7小时。
经济建设
德阳市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50余公里。宝成铁路、达成铁路、G5京昆(成绵)高速公路、G42沪蓉(成南)高速公路、108国道和境内四通八达的市县快速通道构成了德阳发达的铁路、公路、航空立体交通体系,还有成绵乐城际铁路客运专线、成德绵高速公路、成德南高速公路在建。
交通设施建设完善。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7568公里。在总里程中,等级公路占公路里程总数的88%。其中,高等级公路(含一级公路)334公里,高速公路100公里。全年新铺油路(水泥路)401公里。全市实现乡乡、村村通公路。新建县、乡级汽车站30个。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45.1亿吨公里,增长13.2%;旅客周转量23.4亿人公里,增长35.0%。全市交通重建项目累计开工40个;累计完成投资67.2亿元,占总投资的89.0%。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9万辆,比上年增长26.5%。邮电通信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7.4亿元,增长23.4%,国际互联网用户30.6万户,增长39.9%。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68.6万户,增长15.9%。
城市规划标准高,城市功能完善。秀美的旌湖、典雅的文庙广场装点城市更加靓丽,一环路建设工程速度加快,德什、德绵快速通道工程和德中公路改造工程全面提升德阳城市形象。“一中心三片区”组合城市圈规划将把德阳打造成为一座美丽的现代化工业山水园林城市。
医疗保健
2010年医疗卫生工程不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6个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4.83%。建成功能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8个,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94.83%。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144个。其中:医院65个,卫生院14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拥有卫生机构人员16721人,卫生机构床位14144张。其中:医院7702张,卫生院5799张,妇幼保健院318张。全市急性传染病发病率287.95/十万,孕产妇死亡率为28.91/十万。
新闻出版
2010年新闻出版事业继续繁荣,全年全市地方报纸出版2种,出版量6万份;期刊出版4种,出版量4.4万册。全市现有市级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各1个;县级广播电台4座,电视台3个;已批准或筹建的有线电视台8个。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5%和77.5%。
体育事业
2010年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年获国家级奖励1项、省级奖励3项、市级奖励1项。创建省级训练基地2个。建成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个。有5名运动员输送到省(市)优秀专业队,有1人入选国家青年队。体育彩票销售量继续攀升,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1.4亿元。德阳体育设施日益完善,已建成标准田径场、篮球场、网球场、门球场、游泳池等比赛场地,建有可容纳4千人的体育馆和容纳3万人的体育场。
文化设施
文化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共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1个,县级支中心5个。全市一级图书馆2个,一级文化馆3个,三级文化馆1个。文化品牌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绵竹年画节、梨花节、保保节、德孝城孝文化活动等。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大赛中,“绵竹年画节”获全国“群星奖”项目类金奖。群众性广场文艺表演多姿多彩,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开展了网吧专项整治、歌舞娱乐市场、音像市场整治。2010年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9个,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6个,总藏量66万册(件),文化站122个,博物馆6个。
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2010年全市有高等教育学校6所,中等职业学校22所,普通中学170所,小学389所。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1.8万人,在校5.9万人,毕业1.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2.5万人,在校5.7万人;普通中学招生5.6万人,在校17.5万人;小学招生2.7万人,在校17.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