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江县正直镇发展彩林经济的调研报告
中共南江县委副书记、县长 李善君
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鲜明指出,打造绿色生态发展核心竞争力,是符合巴中实际、时代要求、人民期盼的创新发展之路。南江县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绿色品牌为导向,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资源优势,在正直镇初步建立起集彩色植物资源开发、种植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体系,不断推进绿色价值再造,为推动南江实现脱贫奔康探索了新路径。
一、主要做法
南江县正直镇依托四川七彩林业股份有限公司,运用现代科技,通过标准化培育、公司化运营、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彩林经济,着力打造绿色品牌,培育绿色产业,彰显绿色价值,走出一条“产业+旅游+扶贫”的新路子。
(一)建立“三大基地”,依托农业科技,推进标准化培育。科研基地推动。招引四川七彩林业,建立全省首家民营植物研究所——光雾山植物研究所,开发利用红豆杉、红桦、木桫椤等光雾山珍稀物种12个,收集245个国内外彩色苗木品种,申报科技专利30余项,建成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彩叶植物母本园,带动贫困群众参与彩色苗木培育。种植基地驱动。坚持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由县政府与四川七彩林业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南江正直长滩村为轴心,辐射毗邻龙山村、朱公乡官地坪村、凤仪乡永合村等贫困村,通过土地流转,建成彩色苗木标准化示范基地,推进光雾山野生槭树科植物资源引种驯化、种苗繁育,初步形成彩色植物产业链。培训基地带动。打造长滩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构建精准扶贫就业创业联动互促体系,培训当地群众学习实用技术,切实提升苗木标准化管护水平,实现“体力型”向“技术型”转变,带动周边村民200余人就近就业。“通过培训,我老伴很快学会了彩林管护知识,现在我们俩都在七彩林业务工,一月能挣五六千,比外出打工还划算!”正直镇长滩村2社67岁老人孙克英开心地介绍道。
(二)用好“三类人才”,创新管理方法,实现公司化运营。培育科研人才。先后与淡马锡生命科学院、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中国林业科研院等科研机构联姻,培育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提升彩林的科技水平与研发成果转化。目前,七彩林业公司共培育优秀科技人才30余名,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3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19项,红枫高空压条繁殖育苗等4项技术入选四川地方标准名录。用活党员人才。组建党员教育实践培训观摩基地,对贫困群众、种植大户、党员干部等分类开展扶贫扶智、苗木嫁接、乡村旅游等培训。实施“一对一传帮带”工程,组织七彩林业公司24名党员下乡入户,与土专家一对一牵手、与贫困党员面对面传授,解决群众生产中的技术难题,真正把实用技术转化成生产力。激励实用人才。打破身份、职称、学历限制,通过让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优先入党,充实村级组织后备干部队伍,优先推荐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效激励当地“田秀才”“土专家”等农村实用人才。推荐支持农村实用人才进企业任职、建立彩林园区、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在政策、资金、服务、技术等方面给予倾斜,增强农民科技致富信心和能力。
(三)培育“三大业态”,助推产业融合,推进规模化发展。培育“彩林+科技”业态。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凭借先进的生物科技和多项彩色苗木组培专科,建成全国最先进,设计年产1000万株的彩色苗木组培繁育工厂,建成高级净化组培室、现代智能玻璃温室和自动喷灌荫棚,逐步构建起彩色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新品种选育、种苗生产、栽培、工厂化生产等五大技术体系,实现珍稀种苗标准化、精品化生产。培育“彩林+种养”业态。以彩林产业为主导,鼓励农户大力发展种养产业和林下经济,通过套种花生、大豆、蔬菜、中药材或林下养鸡,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有效提升彩色苗木管护水平,实现了公司与农户的双赢。正直镇彩叶苗木专业合作社获评国家“服务精准扶贫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和“四川省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培育“彩林+旅游”业态。依托全镇特色彩色生态景观资源,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森林康养等产业,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四季景观、立体景观”,先后建成各类彩色产业风景带2.55万亩,覆盖20个乡镇、59个村,带动贫困户1078户3602人致富增收。
二、取得成效
顺应绿色发展的经济趋势和时代潮流,放大自然资源优势,把企业发展与群众增收深度融合,不断培育壮大绿色生态产业,加快推进脱贫攻坚。
(一)促进了群众增收,脱贫攻坚成效明显。通过正直镇彩色产业风景区辐射带动,成功打造40个彩色产业新村、12条乡村旅游彩色产业景观示范带,取得了“四增两带”(种植彩林增收、土地流转增收、就地务工增收、林下套种增收,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带动乡土特产销售)的良好成效。优先吸纳当地贫困户务工和聘用贫困大学毕业生就业,2016年共有8名长滩村农村实用人才成为公司正式员工,吸纳贫困人口就业1500余人,聘用贫困家庭大学生4人,贫困户户均劳务增收6000元。公司以低租金或合作方式,将流转土地返包农户,鼓励农户在林下套种大豆、土豆、蔬菜等农作物,每亩增收约800元。据统计,2016年底,正直镇长滩村、龙山村、育林村、福字寺村等村共实现集体经济增收5万余元,带动全镇驶入脱贫增收的“快车道”。
(二)激活了潜在资源,引领发展成效明显。将发展彩林经济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强力推动了全镇基础设施的完善、贫困人口素质的提升和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目前,该镇村村硬化了村道路,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家家接通了互联网,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采用“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带动89户农户参与母本园建设,仅土地流转租金和劳务两项收入,人均10000余元。同时,七彩苗木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成功吸引巴中国开村镇银行、南江农科村镇银行先后为当地167户农村专业大户提供产业贷款,带动南江县彩叶苗木合作社刘家榜分社52户贫困户人均年增收4600元。
(三)美化了农村环境,乡村旅游效益明显。随着彩林产业效益不断显现,农村基础设施逐渐改善,公共环境不断美化,“产景融合、农旅互动、互利共赢”新局面逐步形成,吸引大批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长滩村残疾人张远东返乡开办农家乐,年收入20多万元,由一名贫困户摇身变为颇有名气的小老板。依托彩林产业,长滩村打响了“七彩长滩”旅游品牌,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乡村旅游”景区。每年吸引游客10万余人次,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贫困山村,一跃成为南江县产村相融重点村、巴中市统筹城乡中心村、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三、几点启示
正直镇紧跟时代步伐,紧盯绿色产业,将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多产互动,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其成功做法,给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
(一)绿色价值再造是贫困群众实现持续增收的重要之力,必须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打造利益联结“洼地”。实现全面同步小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作为扶贫连片开发地区,贫困人口多,贫穷程度深,只靠国家投入和政府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特别要加大招引有实力和社会责任感企业的力度。南江县正直镇在发展产业过程中,积极招引大企业参与脱贫攻坚,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利用其市场、科技、人才、融资等多方优势,深度参与贫困村脱贫攻坚。既推进自身的发展,又顺应群众期盼,更契合时代要求,通过全产业链的产业扶贫模式,既满足农民群众发展种植业的需要,又为游客提供休闲体验的舒适旅游。实践表明,在推进脱贫攻坚的进程中,各地要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吸引有实力、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依托企业人才、资本、市场、管理等方面优势,引领地方经济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当地群众的主体作用,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创新利益联结模式,努力实现企业发展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的良性互动。
(二)绿色价值再造是广大农村实现脱贫奔康的必由之路,必须实施社会扶贫工程,构筑资本吸附“磁场”。做大主业、突出特色是促进产业扶贫的有效路径。正直镇着眼于适度规模经营,围绕彩色苗木培育、林下种养、乡村旅游三大主业,招引业主,成片发展彩林产业,不仅形成了规模效应,而且为运用现代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创造了条件。逐步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以彩林产业为依托、以农户参与为基础”的观光农业发展新格局,实现由传统封闭型、雷同型、生产型农业向现代开放型、创新型、效益型农业转变。正直镇的成功探索表明,贫困地区要如期实现2018年村“脱贫”、县“摘帽”的奋斗目标,不仅要发挥好政府各部门协同推进作用,还要激发社会资本活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和产业整合效应,把众多分散的农民联合起来共同抵御市场风险,为乡村旅游的快速推进、农民的持续增收和现代农业的加快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引擎。
(三)绿色价值再造是山区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首要之选,必须立足特色资源禀赋,持续释放生态“红利”。正直镇大力发展彩色苗木产业,有力地推动本地绿色生态资源开发利用,不仅与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四川、“五彩巴中”的发展理念紧密契合,更是推进全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动实践。在当地党委政府、企业、群众三方共同培育下,不仅成功打造了南江“七彩林业”新的靓丽名片,更有力地推进了“七彩长滩”乡镇旅游品牌的创建。四川七彩林业不断拓展的市场与当地群众的积极参与,充分印证了绿色生态产业潜在的巨大价值与强大的生命力,更有力地说明边远地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性与必要性。实践证明,作为生态旅游发达地区,要推动经济跨越发展,必须充分发掘本地资源禀赋,把产业培育与旅游开发的视角向农业、农民和农村延伸,努力促进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互动共融、同频共振,加快推进边远山区脱贫攻坚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