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天台村为什么能做到集体经济“破零”

时间:2017-06-15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基于以党建引领推进脱贫攻坚的评析
                □中共资中县委组织部
 
    内江市资中县板栗桠镇天台村是2017年计划退出的贫困村,幅员面积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34亩。全村共有村民383户、1324人,其中有党员74人,流动党员25人;贫困户85户,贫困人口240人。2015年以来,村党支部紧紧依靠“五个一”联系帮扶力量,先后统筹整合各类资金1000余万元,突出基层党建、基础设施建设、集体经济发展“三个重点”,全力推进“九大行动”,着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发展优势,实现了村集体经济零的突破,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脱贫,增进了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提升了乡村依法治理水平,筑牢了基层坚强战斗堡垒。
    [编者评析]资中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沱江中游、成渝线中段,这三个“中”蕴含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对东距县城并不算远的天台村来说,相较内江抑或是资中大多数偏远乡村,原本是发展产业、致富奔小康“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遗憾的是,村里贫困户85户、贫困人口240人的状况,让天台村成为脱贫攻坚的对象。在历史的座标轴上,计划2017年退出贫困村行列,使天台村置身于弃旧图新的关键节点。

一、基层党建攻坚“三大行动”

       一是推进班子建强行动。通过村“两委”换届,5名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2.6岁,比上届村“两委”年轻9.4岁,大专以上2名,从其他村及时调整1名优秀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开展村后备干部“双十”储备推荐工作,分别优选出10名优秀返乡青年和10名致富带头人纳入村后备干部管理。
      二是推进责任明确行动。建立村党支部党建促脱贫攻坚责任清单,细化“农村党建、脱贫攻坚、基层治理、民生保障、国防武装”等5方面20小项责任指标,逐一明确责任人、完成措施、完成时限。并实行“进度周报+直报审定”制度,即每周五由村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共同初核倒排工期进度后,直接报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审定,再直报联系县领导,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阅示。
       三是推进制度落实行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内基本制度,开展村支部书记讲党课、第一书记讲党课;认真落实“农村家庭能人”培养制度,梳理现有能人93名,与培养对象结成帮带对子85对,制定帮带措施180余条;认真落实农民夜校制度,积极联系上级领导、组织村上“土专家”等开展政策宣讲、农技培训12场次;认真落实村干部轮流值班和民事全程免费代办等制度,方便群众办事。
    [编者评析]2015年的天台村,在时代潮流中长期掉队后终于警醒。基层党建攻坚“三大行动”宣示,一个村庄的未来、上千村民的命运将在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战中展开新篇章,而换届后村两委班子将是承担这一使命的带头人。推进班子建强行动,不仅其成员更加年轻化、知识化,还通过调配优秀大学生村官,创新开展村后备干部“双十”储备工作,一支志在必得的队伍踏上了将对天台村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攻坚征途;推进责任明确行动,村党支部第一件事就是建起“责任清单”,立下军令状,挑起重担子,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成为不可推卸的政治责任;推进制度落实行动,最明显的变化是村干部不再是“稻草人”,从落实“三会一课”、培养“农村家庭能人”,到办好农民夜校等条块结合、各司其职、保障有力的制度,为天台村开启新天地筑起牢固平台、汇聚强大合力。

二、基础设施攻坚“三大行动”

      一是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提速行动。针对天台村没有一条通组水泥路,没有一条生产便民道,通信网络信号差的现状,村党支部采取“后盾单位帮,职能单位扶,群众筹,乡贤捐,财政补”等方式,全村新建通组公路3公里、生产便道2.1公里、通信铁塔基站1个,宽带线路改造10余公里。
      二是推进水利基础设施改善行动。针对天台村没有一口蓄水池,提灌站年久失修,严重缺水问题,村党支部积极争取“水利扶贫”惠民政策,新建蓄水池30口、农机提灌站1个。
      三是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发展行动。针对天台村无村卫生室,不能满足村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问题,在镇党委政府和县卫计局的大力支持下,新建60平米标准化村卫生室1个,满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方便村民小病不出村。
    [编者评析]脱贫攻坚的根本目标是人民富裕,必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天台村基础设施攻坚“三大行动”,体现了践行宗旨、服务民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提速行动,从现在的5.1公里生产便民路起步,未来必将是宽广的康庄大道;推进水利基础设施改善行动,在发动村民投身脱贫奔康的同时,加快改善生产生活的条件和环境;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发展行动,着力办好民生实事,补齐公共产品和服务短板,过去村无卫生室的情况已经改变。

三、集体经济攻坚“三大行动”

       一是推进种植业发展行动。组织村组干部和部分社员代表9人到配龙镇、骝马镇感受当地产销两旺现场,解决村民“不愿种”的思想顾虑;开设农民夜校“科普惠农”扶智课堂,培训120人次,解决村民“种不好”的实际困难。同时,将集体经济财政扶持资金50余万元,作为集体股本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党员+贫困户+一般农户”模式,发展晚熟血橙160亩,并套种西瓜80亩、南瓜20亩,以解决晚熟血橙挂果前“土地无收入”问题。2017年,预计西瓜实现亩产3000斤,销售额将达24万元;南瓜实现亩产4000斤,销售额将达3.2万元,西瓜南瓜两项收益将全部作为贫困户和村民收入。晚熟血橙预计2018年每亩可挂果2000斤,可实现销售额64万元,利润48万元。村集体经济收益除提取扶贫资金投入金额的6%约0.9万元外,常年外出土地托管农户纯利润的60%约30万元归村集体所有。
      二是推进养殖业发展行动。在联系帮扶部门县委组织部和第一书记的帮助指导下,组织村组干部外出参观考察,解决村民“不愿养”的思想顾虑,同时结合天台村实际,整合庭院经济项目资金90余万元,作为村集体股本金,采取“集中+分散”的养兔模式,由村党支部统一经营,发展肉兔养殖庭院经济。预计到2017年底,全村将出栏4批3万只,实现利润15万元,所得收益除贫困户6%以外,其余收益全部作为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共同受益。
       三是推进服务业发展行动。联合明心寺镇唐明渡村开展家政服务就业培训,同时整合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及其他扶贫资金共7.5万元,作为村集体股本金,联合其他镇2个贫困村,采取“飞地经济+村企合作”模式,与内江一家家政公司合作成立全市首家村集体经济背景的家政公司——弘兴家政公司。截止目前,弘兴家政公司已正式运营6个月,预计到2017年底,村集体经济在确保7名党员贫困户6%的收益以外,将产生集体经济收益6000元。
     [编者评析]天台村集体经济攻坚“三大行动”,切入点是农业供给侧,着力点是整合协调各种扶贫脱贫资源,落脚点是激发村民脱贫致富内在动力,无论是组织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学习,还是开设科普惠农扶智课堂、推进种养殖业发展,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特别是采取“飞地经济+村企合作”模式,成立全市首家村集体经济背景的家政公司,开拓了发展新路,很有借鉴意义。
      当前,方方面面关注脱贫、支持脱贫、参与脱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正处于关键历史机遇期,要做到精准发力、持续见效,还需要在目标上再聚焦,在路数上再理清,在举措上再加力。天台村为什么能做到集体经济“破零”?他们实践中带来的启示是:
      第一,办好农村的事,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是关键,必须抓好基层、打牢基础。要加强乡村党政领导力量,发挥部门帮扶职能,强化扶贫队伍建设,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注重工作的联通性、协调性、完整性,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真正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千家万户,在攻坚克难中力争趟出新路子。
      第二,解民忧纾民困,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根本,必须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广大农村地区仍处于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简单能量交换之中,而不是以社会需要为前提、以增值为目的的商品生产。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站在农民的角度,设身处地关切土地能带来什么、农业效益怎么提升、乡村建设能否加快?把农民从传统自然经济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引导出来,调动并保护好农民的积极性,努力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第三,脱贫致富奔康,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主线,必须更新观念、精准施策。对于贫困落后乡村来说,要树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观念,结合自身条件,从供给侧入手,借鉴发展得好的乡村做了什么、怎么做的,通过认真谋划、精准施策、调整结构,下大力气把自己能做好的做出特色,逐步发展成为竞争优势。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专家智库更多>>
2020年,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入了全面建设…[详细]
白酒是中国的特产,也是中国的文化。白酒是中国的品牌,更是中国的历史。…[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