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潘兴扬 周淼葭 文/图
高高的谷堆,厚厚的秸秆,若不是春季开出的油菜花,眼前这片金黄的景象,着实不像是四川丘陵地区农田在此时应有的风貌。
这里是位于四川省安县南部的宝林镇,是一个地域面积27.8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9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仅15396人的美丽小镇。
宝林镇一丘埂隔两坝,素来农耕条件好,有耕地2.1万亩,人均耕地1.5亩。这里不仅气候条件宜人,更有都江堰的百里渠水南来北走,加上370余口山坪塘、126口机灌井和90公里的灌溉渠,使得宝林镇非常适合现代农业的集约经营,自然成了安县粮油的主要产区。
在宝林镇,以赤林村、大沙村为核心的粮油高产示范片和依托“千亿粮食”项目而流转土地的桂林村、印盒村广泛种植粮食作物,带来了漫山遍野的谷堆美景。然而,只有宝林镇的人才知道,在这一片片覆盖着秸秆的方正田地之下,另外一种为他们带来富裕的“宝贝”正在悄然生长。
盖在地里的“大名堂”
2016年春节期间,明明不是收获打谷的时节,宝林镇各村的田野里却涌动着丰收的喜悦。涌泉村村民周光友高兴地说:“这次的折耳根收成不错,一亩地产1300余斤折耳根,春节期间的单价卖到8元至10元,算下来,一亩地纯收入万元没问题。我种了3亩折耳根,这样的收入比以前在外地打工可强多啦。”
掀开盖在田地上厚厚的那层秸秆,在塑料薄膜的覆盖下,竟然是一片片长势奇好的折耳根。折耳根,又名鱼腥草,这种植物的茎叶部分是川渝地区人民尤为喜爱的一种特色菜肴,凉拌生吃或炖肉入汤皆可。除具有食用价值外,鱼腥草入药亦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作用,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宝林镇党委书记姜伟解释说:“我们采取折耳根覆盖种植的办法,实际上是一种‘循环利用’。”原来,宝林镇规模化的粮食种植后,会遗留许多水稻、玉米的秸秆,经折耳根种植专家的提点,刚好可以将这些废物再次利用,成为折耳根生长过程中保暖、防风、保湿、遮阳的重要材料。“折耳根性喜潮湿阴暗,覆盖种植方法可以与本地的浅丘土地相结合,既保证了充足的水分,又有了集中连片的规模。”
在宝林镇,折耳根已有了10余年的种植基础。近年,宝林镇坚持规划引导,理顺产业发展思路,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倾斜支持,全镇折耳根种植基地面积达到近5000亩,种植示范片千余亩。2015年,新增的500余亩折耳根,产品和质量明显好于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0%以上。
2016年节后上班第一天,姜伟一行就下村了解市场行情和收割情况。据悉,仅春节这段时间,每天就有约几千斤折耳根运往成都等地。而折耳根价格与去年相比,每斤上涨了2元多,让村民稳赚了一笔。
特色与现代化两手抓
为做强特色农业,宝林镇在大力推进折耳根种植提质扩面,实施折耳根种植技术标准化建设外,更积极探索“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与四川欣福康药业合作种植药栀子15万株;发挥农头引领作用,以鑫源渔业、蓝溪养鱼为龙头推进凯江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全镇特色水产养殖面积达2041亩,年产153万公斤;积极加大土地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在大沙村发展甘蔗种植350亩,在龙溪村发展金银花种植120亩;做牢优势产业,全力发展水稻制种产业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以大蒜、青菜、辣椒、生姜、芋仔为主的蔬菜种植面积达2500亩。2015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0780元。
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宝林镇坚持以促农增收为核心,积极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结构优化,做亮“四片”——以赤林村、大沙村等为核心,建设粮油高产示范片;以“千亿粮食”项目为依托,加大桂林村、印盒村等土地流转,积极创建成绵复线现代农业示范片;加强依托“互联网+”平台,着力打造中药材、折耳根品牌农产品销售体系,提升传统折耳根种植基地引领发展能力;利用现有的干河子沿线近千亩塘堰,努力提升养殖品质,积极打造干河子渔业养殖示范片。加大“一村一品”培育力度,大幅度提升“绿色认证”,推动产业升级。
为保障农业发展,宝林镇加大项目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姜伟说:“2015年,我们先后推进实施了‘小农水’‘千亿粮食’、血防田间工程、种业提升等重大项目,累计投入达3500余万元,全镇10个村1个社区实现项目投入全覆盖,全年新建沟渠120.68公里、山坪塘80座、石河堰1处、蓄水池8口,修建村组道路10.2公里,集中整理土地3300余亩,通过项目建设,全镇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都得到极大改善和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宝林镇在实施“互联网+”行动中,积极推动互联网与农业、工业等领域深度融合,鼓励优秀青年返乡创业,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在电商人才培育、青年创业培训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在推进“农村淘宝”建设中表现突出,农民生产生活的消费方式有了转变,产品销售模式也与其他村镇大有区别。
“农业产业的大规模集中,也保护了宝林镇的生态环境。”在农业发展的同时,宝林镇也加快了生态乡村建设的步伐。近年来,宝林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进一步加大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对秀水河和干河子河流生态治理,优化水域环境,保障饮用水水源干净卫生;继续推进大沙村和乌龙村精品村庄打造工作,带动其他村环境改造提升;加大区域内主要道路、塘堰、沟渠等绿化,提升绿化率。
潜在优势尚待开发
谈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时,姜伟认为:“宝林镇的农业发展虽然有规模又有效益,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升级、包装,潜在的优势尚待开发;日益便捷的交通条件、较为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新的规划建设都将为宝林带来新的变革。”
首先,当前宝林镇正在着手宝林物流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对接,积极配合安县总体布局,做好物流园区建设筹备和项目规划推介工作,全力配合做好成绵复线宝林出口至雎水火车站道路建设规划工作,加大成绵复线、安罗路沿线、雎宝路三条道路沿线乡村规划,积极推进物流宝林的建设。
第二,宝林镇结合安县全域旅游规划完成了宝林镇旅游集镇项目总规,努力打造全域旅游前站点。围绕推进“调元故里”建设,加快大沙村、印盒村、乌龙村等重要文化承载地的规划投入,依托全县发展全域旅游的契机,强化成绵复线、安罗路沿线、雎宝路沿线乡村规划。利用调元故里文化,建设旅游走廊,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发挥成绵复线出入口和成德绵区域承接点的区位优势,积极建设安县旅游“入口”,重点打造“调元故里休闲旅游”核心品牌,进一步打造景观工程,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打造宝林镇的文化名片。
“2016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宝林做好各项工作的意义尤为重大。今年,我们将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县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部署,认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按照镇党委的工作思路,以‘一园、两河、三线、四片’为重点,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姜伟说,2016年,宝林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9.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1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
(文章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