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荥经:在重建中凤凰涅槃

时间:2015-09-06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王秀华   本刊记者  潘兴扬

      两年前,“4•20”芦山强烈地震让荥经这座美丽县城遭受巨大创伤——基础设施严重破坏、经济发展受到阻碍、百姓生产生活受到巨大影响;两年间,荥经县上下齐心、团结进取,科学定位、共谋发展,在满目疮痍的土地上描绘出一幅美丽画卷。
      如今,走进荥经,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整齐有致的新居、一条条宽阔笔直的道路、一所所美丽壮观的学校……如果要用一个词汇形容这次灾后重建的情况,“凤凰涅槃”再恰当不过。

      逆境奋进  经济加速崛起
      伴随着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等一系列概念成为各地在发展中的关键词。放眼荥经,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载能、水电、煤炭等一大批传统支柱产业呈现出活力不足的景象;两年前那场大地震,更让本地经济的发展前景雪上加霜。然而,大灾大难往往能催生新的机遇,重整思路再进发,荥经县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逆袭”的定义。
      “一定要借力产业重建,全力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恢复过程中实现逐步提升”,采访中,荥经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告诉记者,“4•20”芦山强烈地震后,全县立即明确了“一核两翼四驱动”的发展思路和“2310(二城三区十村)”灾后重建总体布局,要在一手“打硬仗”、一手“补欠账”中,加快培育以生态经济为核心的支柱产业,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跨越。
      经过思路明晰的科学定位后,发展循环经济成为荥经县的首选。荥经县工业集中区于2013年被确定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规划面积15.51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4.5平方公里,2014年总产值达到55亿元,实现利税8647.9万元,吸纳务工人员7842人。走进核心区,以微晶新材料产业为核心带动力的循环经济模式已经形成,其中,四川一名微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当地循环经济的具体呈现。
      “变废为宝”下的新技术使用,开拓出经济发展的新活力。记者了解到,四川一名微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发研究的利用花岗石废料生产微晶玻璃的方法,被广泛用于地铁、广场等多个建筑领域,下一步还将拓展到器械、军工领域。目前,该公司年产500万平方米微晶的新材料重建项目,已实现年产150万平方米。灾后重建伊始,四川一名微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刚就对发展充满信心:“要借助灾后重建和荥经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契机,在未来5年至8年,建成产能达2000万平方米、产值在200亿以上的微晶玻璃‘巨无霸’。”
      循环经济的发展,自然、科技、生态和环保密不可分,在企业的引进上,荥经县始终“宁缺毋滥”。采访中,荥经县工业集中发展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申请入驻的企业很多,但不符合环保标准和产业要求的都被拒绝了,是否符合循环经济产业的要求是引进与否的关键评判标准。记者了解到,荥经县工业集中区的目标是打造成雅安灾后重建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模板。一方面,不断提升增量,大力发展微晶新材料、俏佳人织业等新型产业;另一方面,积极调整存量,加快推进水晶、石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转”和“改”结合下,荥经县完成了10亿元的技改投入,整体技改搬迁水晶企业6家。同时,有序推进全县煤矿清理整顿工作,关闭煤矿企业24家,另外37家煤矿企业参与兼并重组。
      目前,荥经县工业集中区的核心区——烈太产业新城已现雏形,烈太新桥、滨河路相继投入使用,棚户区改造项目已经封顶,综合服务中心、烈太小学、防洪堤、卫生院等项目也将在今年内全部完成。在逆境中奋进,在重建中崛起。回看荥经县2014年的经济数据,令人振奋——全县实现GDP56.1亿元,增长11.8%;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64亿元,增长36.4%;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亿元,增长35.2%。

      盯准特色  产业激发活力
      一项项指标的攀升,表示着荥经县经济的加速崛起。在这背后,自然离不开产业的强力支撑。
      从“生态荥经•鸽子花都”的定位不难看出,在荥经这块宝地上,以鸽子花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而高达76.8%的森林覆盖率同样印证着强劲的生态优势。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成为灾后重建中的新课题。对此,荥经县给出了答案:立足自身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确定以龙苍沟、云峰山、牛背山三个核心景区开发建设为带动,加快大熊猫栖息地修复、基因交流走廊带、严道古城和荥经砂器文化综合体验区等自然生态保护和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创建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
     “借牛背山之势、扬鸽子花之名、抓龙苍沟之实”,从几年前的旅游发展思路可以看出,除了挖掘优势资源,荥经还要打造独特品牌,让更多的游客流连忘返。古遗迹保护、旧建筑改造、新设施建设……半年多时间,一项项工程有序推进并相继完工,自然与文化的深度交融散发出新的气息。查阅去年的旅游数据,全年共接待游客10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33亿元,同比增长高达54%。今年年初,云峰山通过灾后重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荥经上下欢欣鼓舞。与此同时,荥经通过公开招商,引进四川能投集团,启动了牛背山项目的开发;加快推进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开发;新引进成都中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对发展村旅游度假区项目进行开发,全面推进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与旅游产业一样,有机农业在荥经县的特色产业中同样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其中,天麻种植就是典型代表。从资料上看,天麻种植的年投入很高,每亩高达4万元。但若技术到位、管理得当,可亩产鲜天麻2000斤,价值约10万元。面对投入大、收益高等一系列特点,荥经县在技术上下足功夫,积极与四川农业大学开展校地合作,不仅选育出最具荥经特色、品质最好的乌天麻,还培育出乌红杂交、乌绿杂交等优良新品种。培育成果赢得了当地百姓的青睐,荥经出现了天麻种植的浪潮,据统计,目前荥经已种植中药材10万亩,天麻占了3500亩。采访中,一位天麻种植大户告诉记者,他在天麻种植过程中探索了出“种养结合”的模式,收入增加了几倍。
      产业链条在延伸,不仅体现在“种养结合”,更体现在产品的深加工。目前,一期总投资6000余万元的四川西雅图兔绒产业孵化园项目已启动前期建设工作,将实现荥经兔毛加工零的突破,带动养殖长毛兔200万只,实现农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并且,兔绒产业还会带动肉类加工、物流等产业发展,实现“三产联动、融合发展”,荥经进一步培育扶贫攻坚的产业支撑,为全面实现同步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前,荥经县还在创建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基地,全县认证新增“三品一标”产品44个,龙头企业10家,其中省级2家,“塔山”牌荣获四川省著名商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1家,正朝着中国“天麻之乡”“高山有机茶之乡”两大目标迈进。

       紧扣民生  绘就美丽画卷
       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对地震后的荥经百姓而言,住进新房这一愿望更加迫切。荥经县在两年多时间里,以“宜散则散、宜聚则聚”原则,按照“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思路,共建成56个新村聚居点,完成14439户农房重建。
走进荥经县花滩镇青杠村,村民孙中云住进新村聚居点的新房已有一年多时间。谈起自家新房,这位快满70岁的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那条件肯定比以前要好得多,你看院坝、厨房、厕所都配置得很齐全,生活很方便。”当记者问及他家的收入时,孙中云大爷指着远处山坡上那一片片绿油油的茶叶乐呵道:“全靠它咯!”
      原来,农民收入的增加得益于荥经县产村相融中推行的六种模式——田园新居推动式、特色产业驱动式、生态资源带动式、民族文化拉动式、科技园区互动式、创新改革触动式。谈及六种模式,荥经县政府分管领导颇有感触:“新的思维方式引领新的发展模式,新的发展模式改变农村生产方式。推进六种模式就是要以产业的驱动、资源的转化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变化不仅在乡村,城镇亦是如此。在灾后重建与旧城、棚户区改造进行结合的思路下,荥经县的东城新区、城南新区已是“旧貌换新颜”——城镇住房重建3697套,在建876套,完工2821套、完工率达76.31%,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幅度提高,一座崭新的城市在地震的废墟中巍然屹立。
       除了让百姓能够早日“安居”,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公共设施建设也被荥经县优先考虑。以交通建设为例,从2013年底荥经县首个交通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启动,到2014年7月20日,仅仅半年多时间,15个交通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据悉,在三年灾后恢复重建期内,荥经县交通基础设施将完成国道108线荥经段40个工点、荥经县境内农村公路118公里重建任务以及荥经大桥等3座桥梁、客运站1个、水运码头1个的恢复工作。
      此外,荥经县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一大批公共设施也正加快推进。目前,荥经教育、医疗卫生灾后重建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其中36个教育项目、17个医疗卫生项目全部完工。同时,全县还完善了50个村文化活动室和13个社区书屋设备设施,新建广播电视站20个;花滩镇更被四川省文化厅命名为“四川省文化艺术之乡”;已经开工的鸽子花文体中心,也在全县百姓的期待中迅速成型。

(文章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专家智库更多>>
2020年,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入了全面建设…[详细]
白酒是中国的特产,也是中国的文化。白酒是中国的品牌,更是中国的历史。…[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