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周淼葭 潘兴扬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80年前的今天,大渡河畔,红军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昼夜奔袭240里,创造了世界行军史上的奇迹。泸定桥上,伴着咆哮的河水声和激烈的枪炮声,22名红军勇士冒着枪林弹雨,在十三根铁链上,辟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军事神话。
光阴荏苒,春秋几度。80年后的今天,红军“无比忠诚、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严守纪律、团结互助、前赴后继、坚忍不拔”的伟大长征精神,始终成为指引和鼓舞泸定人民推进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当前,泸定儿女正弘扬着伟大的长征精神,团结一心,砥砺奋进,奋力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幸福的新泸定。
——题记
“红色”名片,建设全域旅游
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飞夺泸定桥”,打开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通道,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乃至世界军事史上的不朽篇章,泸定桥由此蜚声中外、名扬四海,成为中国红色经典第一桥。
泸定桥的所在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向来就是出川进藏的重要门户和军事要津,因此享有“甘孜东大门,康巴会客厅”之称。
地处神秘而又奇特的北纬30度线上的泸定,境内的蜀山之王贡嘎山、最美阶梯二郎山、阳光田园大渡河、红色经典泸定桥、川藏茶马古驿道等系列高品质的旅游资源有机组合,交相辉映。可以说,泸定县的旅游融合了完整性、独特性、多样性、珍稀性、原始性于一体,集红色体验、生态观光、民俗风情、科考探险、风光影视为一身,是四川环贡嘎山旅游、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川西旅游环线等精品旅游线路上的重要承接点和旅游目的地。
2014年,泸定县委县政府发布了加强文化建设、助推全域旅游发展的决定。今年5月29日,时任甘孜州州委书记胡昌升在出席纪念红军飞夺泸定桥胜利80周年活动时特别指出,80年前,红军从泸定桥走过,从雪山走过,从高原草地走过,为甘孜州留下了许多极为珍贵的红色旅游资源和精神财富。甘孜州先后被纳入“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和“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泸定桥、磨西会议旧址、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纪念馆等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重点景区。甘孜州坚定不移地推进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泸定县把握住泸定桥等优势红色旅游资源,进一步放大红色名片、打响红色文化品牌,不断培育出极具吸引力、震撼力的红色旅游产品,把旅游业打造成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
当前,泸定县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同时处于稳中求进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之中。泸定县委、县政府立足于县情实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突出特色旅游、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强化工业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突出“红色”名片,开发乡村旅游,打造318国道旅游发展带。
发展定位是一个地区发展的灵魂。当地很好地把握住了当前泸定县的发展态势,按照“城乡一体发展,优势产业提速升级、民生改善水平升级、社会管理能力升级”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加力建设次级交通枢纽、“银发”经济高地、红色旅游目的地,努力建设红色宜居、美丽幸福新泸定。
工农商旅,再造新泸定
早在2012年时,泸定县就提出了把泸定建设成为甘孜州经济加速发展的排头兵、次级区域交通枢纽与重要节点、服务全州科教文卫的重要高地、甘孜州重要的宜居城市、川渝地区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宏大目标。到“十二五”末,泸定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翻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达到8000元以上。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旅四者统一的红色、休闲旅游名城。而今年正好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泸定近年来在县域经济上的发展可用突飞猛进来形容,完成规划目标指日可待。
农业方面,泸定县六特色园区齐头并进,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新村建设为统领,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科技服务为保障,全面落实惠农政策,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和农村生产生活水平。健全农业投入保障机制,分步实施六大特色农业园区建设,发展精准效益农业。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全面实施田园生态新村、移民安置新村、观光农业新村建设。
2014年,泸定县全面实施《高半山特色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强化科技支农力度,大力发展好“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强化产业扶贫、带动增收效果。以新村建设为重点,加快连片扶贫开发,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调动群众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加大项目实施力度,加快水、电、路、桥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环境,提升生产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共建共享。同时,泸定县整合5.8亿元资金,以基础建设、产业发展、民居改造等项目为重点,实施16个重点新村建设,推进了全县扶贫开发“成片连线、扩面连片、全域覆盖”。
此外,泸定县还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流转、规模化经营”,发挥市场作用,盘活土地资源,激发发展活力,形成了农场经营、协会引领、基地创建、农企合作等多种发展新模式,有效促进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工业上,泸定县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建设百亿工业。加快发展水电产业,继续抓好大中型电站建设和移民工作,力争到2016年建成装机 240万千瓦,年产值达50亿元以上;完成锂冶炼园区建设,力争在2017至2020年期间,年产值达30亿元以上;发展建材业,力争“十二五”末水泥年产量达400万吨,年产值达20亿元以上;建成生态药业产业园,力争年产值达10亿元。加快农产品、旅游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力争在2017年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
大渡河奔腾不息,如今的泸定县也昂首向上,迈着稳健的步子向宜居、宜业、宜商、宜旅四者统一的红色、休闲旅游名城进发。
(文章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