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10日,四川省发展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就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作出部署。“县域经济强则全省经济强,县域经济弱则全省经济弱”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就如何发展县域经济,川内部分专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王小刚:
工业园区不是越多越好
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小刚说,发展县域经济需要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是既需要规划部署,但更需要规划部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利于落实;二是既需要政府主导,又需要发挥市场的作用;三是既要促进经济的较快增长,同时又要调整产业结构和促进经济转型。
王小刚建议,各地在发展县域经济的过程中要找准定位,避免“千县一面”的发展模式。要更加注重县域内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注意三产的协调发展,新型工业化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在产业上不一定是二产,也可以根据实际发展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要更加注重县域内的空间布局,工业园区并不是越多越好,要考虑到产业集中布局,形成集聚能力和便利化的社会分工,从科学发展角度考虑产业、人口布局、城镇化等”王小刚说,要更加注重发展中的机制、体制创新,比如各乡镇之间的发展协调,可以采取分类指导、差别化的指标考核。
盛毅:
县域经济强则支撑力强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说,事实证明,凡是县域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对于“极”的支撑力度也就比较强大。如去年在全省五大经济区中,川南经济区成为首个GDP全部过千亿元的经济区,剖析其县域经济发展就更能看出底部对于“极”的支撑。比如自贡、内江的所有区县GDP都已跨过百亿元门槛,而泸州也是除叙永外全部跨过百亿元门槛,宜宾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